创新变革,让想法变成产业
周其仁在2017年9月1日《浙江日报》发表文章认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笼统讲就是全球竞争“三明治”。全球竞争的顶端还是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他们具有独到性设计的东西全球需要。那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呢?在于移动这条成本曲线。所以,创新变革,不是锦上添花的事。对于中国高速增长30年的经济来说,如果没有创新驱动把其成本的特性改变,那会重新陷入一种困境。创新很重要,因为经济的发展最后是创新主导的。因此,要认真研究创新,把想法变成产业,迎接我们在全球竞争当中由于高速增长带来的新挑战。进而还要应用新原理,克服技术困难,把想法变成产品。
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法规也是政府政绩
李培林在《求是》2017年第17期撰文指出,在世界各国,就业状况都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政绩的关键指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转型升级压力加大,一些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去产能任务繁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妥善处理去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一些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我国在经济增长下行的时候还能保持就业稳定,实在是来之不易。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法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尽管客观上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比较优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无论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来看,还是从社会进步来看,都是早晚必须跨越的门槛。
“一带一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赵振羽在2017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天具有共赢、共享、共建的诉求。“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这种内在诉求在国家层面的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国家相互关联、协调合作,既维护各自的核心利益,又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带一路”建设赓续丝路精神,其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放包容的特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文明的异质性,推动不同文明互相欣赏、和谐共处,这在当今世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对和而不同理念的践行,强调寻找各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兼容并包、携手同行。责任编辑:褚小钢
凌胜银、胡志彬、陈茂霞在《红旗文稿》2017年第1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根本区别。一是社会性质和階级属性不同。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而人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和一定的阶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社会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二是所有制基础不同。公有制消除了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裂、对立、冲突的基础,决定了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无论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不是仅仅从个人出发的,而是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出发的,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准则。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源上讲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的反映。三是根本目的不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强调的是没有国就没有家,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人民幸福之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调的是建设一个秩序井然、富有活力的社会,是人民幸福的条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只有人人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从自己做起,才能积小我为大我,將人生带入更高的幸福境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区别
凌胜银、胡志彬、陈茂霞在《红旗文稿》2017年第11期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根本区别。一是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不同。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而人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和一定的阶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国家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社会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展示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二是所有制基础不同。公有制消除了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分裂、对立、冲突的基础,决定了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无论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不是仅仅从个人出发的,而是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出发的,体现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理想、价值标准和价值准则。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源上讲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关系的反映。三是根本目的不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强调的是没有国就没有家,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是人民幸福之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强调的是建设一个秩序井然、富有活力的社会,是人民幸福的条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只有人人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从自己做起,才能积小我为大我,将人生带入更高的幸福境界。
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的“三个带头”
张爱丰在2017年7月3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被巡视的重要对象,要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带头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带头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用权。一是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绝不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始终把实现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党性锻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对党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带头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严守法纪底线。领导干部要带头对党章党规党纪深入学习、深刻把握。全面熟悉了解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纪律要求,准确把握具体内容、最新要求等,对一些容易疏忽、容易忘的更要反复强化学,温故知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始终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三是带头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用权,始终廉洁从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在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的实践中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要带头尊崇党章、维护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要带头严格遵守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格遵守执行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矩,始终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任何时候都不越轨、不逾矩。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用权、阳光用权、廉洁用权,用制度管住权、管好权,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责任编辑:褚小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