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改改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对文化进行根本上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创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一步。这一论断为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内涵
1.文化实践创新的先导:文化理念创新。文化理念就如同上层建筑一样,它影响着文化创新,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只能先于或者跟随文化实践的发展,这样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如果文化理念没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行创新的话即如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那么它将阻碍文化的发展。正如“双百方针”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双百方针”的推动,我国文学领域里才会有郭沫若的《蔡文姬》、吴晗的《海瑞罢官》和老舍的《茶馆》。自194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便开始指导中国的文化建设。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实际的,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跟随时代的脚步。所以,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落实到中国的实践中,就要从理念角度入手。
2.文化创新的重点:文化体制创新。体制创新就是将原有体制中适应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留存下来,对不符合时代的内容,根据现有的条件和大众的需要予以剔除,并能够创造新的符合需要且推动发展的一种机制上的变革。要想进行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进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才有可能推动文化大生产的发展,才能增加民众对文化创新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3.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内容是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传递的对于事物的看法。文化内容创新要求我们寻求文化所要展现或想要表达的精神方面的变革,要求我们追求的文化内容能够更好地在引导人们“三观”的形成方面实现变革,而这种变革也一定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深厚基础,我们必须坚持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坚持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才能使文化创新获得新的生长点,使我们文化创新的结果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中国梦就是我国文化内容创新的具体实例。我们要深刻牢记文化內容是最直接吸引人民群众的,也只有在文化内容上进行创新才能满足人民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4.文化创新的技术支撑:科技创新。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的变革,它将有力地推动文化变革的进行。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为之提供技术的支撑,这样它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科学技术创新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例如電视、手机、互联网,这些手段将文化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既宣传了本国文化也繁荣了世界文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文化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项目中,我们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独立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文化发展的先机,赢得文化发展的主动权。
二、文化创新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意义
1.文化创新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实力强不强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强不强的一个指标。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文化产品的制作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文化作品结构单一、内容老套,满足不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文化作品的质量有时高有时低,无法正确地成为人民的价值导向等。对此情况,就国内而言,想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就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而我们进行的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文化创新要源于实践源于积累,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实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创新。文化中的变革要按照实际情况,努力使其从平常的情况出发,符合大众的要求,这样才能创造出不仅符合社会活动并且富有中华民族性的成果。只有进行这样的变革,才能够凝聚大家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文化的力量。就国际而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创新了文化生产方式,培育了新的文化业态,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度无国界地流动。创新文化生产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所在。
2.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文化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让文化的成长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性质即成为创新型的文化,它才能叫做先进的文化。跟上时代的脚步要求进行文化的变革,文化的变革不仅是推动文化成长的力量,也是使文化走在时代前面的一种要求。这是因为,第一,想要创造出好的文化,我们就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文化经典,将其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第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牢牢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在不仅肩负着国人的期望还面临着西方文化浪潮的强烈冲击,只有进行文化创新,才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提高我国文化的抗冲击力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3.文化创新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的有效机制。对文化是否有信心是指人们是否能够对自己族群的文化有信心,对自己族群的文化的成长有信心。文化的变革就是要在文化所要表达的、文化表现出的形式方面的改变,而想要有所改变就必须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有自信才可以。文化创新只有在对本民族文化有高度自信时才能在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时不“随波逐流”,才能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明成果,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如果对本民族文化失去信心,那么在进行文化创新的时候就不能有心理上的“理直气壮”,就会使文化创新成为无源之水,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文化创新可以让人树立对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信心的有效机制。文化创新不仅是对之前古老文化的扬弃和反思,同时也是对文化怎样成长的憧憬和希望。
三、文化创新的实现路径
1.解放思想,实现理念创新。解放思想,用思想指导行动,同样也适合文化的发展。想要进行文化上的改变,首先要放开自己的思维,破除老的、腐朽思想的束缚,按照我国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文化上的变革。文化的变革要看人民是不是占据主动地位,文化的变革是不是符合人民的需要,能不能做到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发展是凭借着人民的力量进行的,最后的利益人民是否能够得到。其次要实事求是。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所以进行文化的变革要从人们的生活出发,创造出人们真正需要的文化,這种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是有益的,更能够激励人们向前进,推进人们思想上的进步。
2.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我国的文化力量走在世界各国前列的目的就是使文化满足人们的需要,使人获得成长、获得满足。要想使我们的文化立于其他国家羡慕的地位,就要在现有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的变革,使文化适应现实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全力运用现实中各种力量,将市场上的调控和政府工作调控的力量结合起来,使文化管理能够形成规范,符合法制,更加科学,这样就能更加激发社会文化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社会文化的活力,进而创造出更多受人们喜欢的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3.继承与引进相结合,丰富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的中國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重要的记号,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经久不衰的思想动力。但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转型,需要创新。我们所说的文化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我们一味地否定传统文化,那我们的文化创新就会失去基础,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被削弱,最终也会使国家分崩离析。文化的创新要进行具有自己特点的变化,要以自己国家好的、前人的文化作为凭借,对前人的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创造出有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文化的发展要在相同的基础上留下来不一样的地方,文化的改变要用好的态度去面对其他文化。要实现文化的改变,就要把其他国家好的文化拿过来,让我们国家好的文化走出去融入他国,让文化和文化有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文化创新。
4.加强科技的创新,加快培育文化创新人才。加快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最有效途径。在推动文化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实施文化科技项目带动其他发展战略,而且他们的发展要朝着一个方向,即产业化方向;同时也要制定一些政策法规,最大限度地扶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实现自主创新,并加强监督实施,确保这些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并不断完善。同时,人是文化事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是推动文化事业持续成长不断创新的推动力。不断培养文化创新人才,对于推进文化创新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营造有利于文化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文化人才市场,优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完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按技术、管理参与分配,将按劳动的多少分配与按贡献分配组合起来,采取物质、精神、尊重等多种激励措施;重视高等院校的文化培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