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丰
拉穆古城是东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斯瓦希里人聚居地,并保持着它的传统作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
位于肯尼亚东部的拉穆古城其实就是一个濒临印度洋的小岛,这里是斯瓦希里(源于阿拉伯语,意思是“海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拉穆古城就像《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伯王国,城内耸立的都是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人们驾帆船出海、骑小毛驴出行,生活节奏舒缓、平和。
2001年,拉穆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踏上这个小岛,就会有种时空倒转的感觉。港口矗立着几个世纪前的大炮,手工艺人们在一凿一凿地雕琢木门。古城里共有两万多名渔民居住。
拉穆古城因波斯、阿拉伯、印度与东非之间的海上贸易而兴起,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外来者在此定居。
公元10世纪,拉穆古城的大规模兴建正式开始。15世纪,拉穆古城已颇具规模。16世纪,葡萄牙人一度入侵拉穆,垄断东非沿岸航运。17世纪末,在阿曼人的帮助下,拉穆脱离了葡萄牙的统治。
之后,拉穆作为阿曼的保护国迅速发展,逐步成为东非沿海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与阿拉伯人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拉穆人的宗教信仰、婚葬礼仪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种兼具亚非文化特色的斯瓦希里文化在这里孕育形成。
20世纪70年代,喜欢休闲探秘的西方游客发现了拉穆,远离现代喧嚣的幽静成为拉穆古城的魅力所在。
拉穆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建筑尤为独特。绝大多数建筑物都可以追溯到公元18世纪或之前,建筑材料来源于当地,包括墙壁上的珊瑚石,支撑木门用的红树林柱子,以及雕刻复杂的百叶窗。
拉穆建筑的三大特征,分别是繁复雕花的木门、门前的玄关,和内藏的中庭。其门前的玄关,是大门前面的一个空间,大多砌出兩条与门垂直的石椅,方便人们坐着聊天。
今天的拉穆古城虽小——从这头走到另一头仅需要几十分钟。但是在这里,鼎盛时期的痕迹仍然很明显,尽管常常遭到破坏。许多以前的大官邸仍然存在,使房屋变得雅致的雕花木门、复杂的珊瑚制品以及硬木家具在这个岛上仍然能够找到。
拉穆古城内的道路纵横交错,都是狭窄的小巷。据说,全岛只有两辆机动车,一辆是政府官员车,一辆是环卫垃圾车。数百年来,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因此在当地,驴是人们运送货物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家族财富的象征。
捕鱼是拉穆人的传统生活方式,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渔民们纷纷将自己的渔船改为游船。于是驾三角帆出海成为感受拉穆返璞归真生活的必备项目。
小岛上到处都是布满牡蛎的礁石,在平滑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走进海洋温暖的怀抱,像鱼儿一样自由地在水中游动,心情也变得无比纯净……
现在,虽然旅游业代替了帆船制造业和农业,成为岛上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与它的沿着海岸线往南的邻居相比,拉穆还一直保持着过去的风格。
岁月流逝,当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的时候,肯尼亚近海却有这样一个叫拉穆的地方,仍旧以它一贯的淡然态度,踱着自己悠闲的脚步。这里是斯瓦希里文化诞生的摇篮,历史的积淀成就了“一千零一夜”古城拉穆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