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新探

2017-05-30 04:07段茹
高教学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段茹

(北方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在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课程设置中,民族器乐演奏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核心课,是音乐学及作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因此它是高校器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民族器乐表演艺术蓬勃发展,通过各类专业比赛、演出,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民乐演奏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器乐教学水平。民族器乐演奏课是表演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生进校程度不同,通过教学要使其掌握娴熟的演奏技巧,达到良好的演奏水平,应从教案撰写、教材选择、技能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结合开展教学。虽然,我校民乐教学水平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文章拟通过对当前民乐教学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希望为科学、合理的民乐教学模式的建构在教学方法上、形式上、内容上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5-0120-03

Abstract: In the setting of the music and dance courses in Beifang Univesity of Nationalities, ethnic instrumental performing course is a core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it is an optional course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musicology and composition. So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instrumental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strumental performance, various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and performances has brought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folk musician. To some extent, it also has reflected the level of Chines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Ethnic instrumental performing class is of strong theatricality. In order to enable multilevel students master skillful performance and achieve an excellent performing level, it is required to make integrated operation including teaching plan, textbook selection,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etc. Although the level of folk music teaching in our school has been improved, many unreasonable sectors still exist. By generali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music education, 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form and content so a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ode of folk music education.

Keywords: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process

民族器樂艺术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蓬勃发展,每年各类演出、赛事不断推出大量优秀的民族器乐演奏家,民族器乐的发展无论从教学、演奏、作品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艺术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就全国而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水平虽有所提高,但还存在很多各自为政、因人而异的教学模式,良莠不齐,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之处,因此这些因素制约了民族器乐教学水平的发展。笔者从事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结合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该课程的教改已有自己成熟的设想与方案,本文将通过探索对当前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构思,将其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教学方法、形式、内容上的探索,为科学、合理的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模式的建构尽一份个人努力。

一、民族器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经验性教学是民族器乐教学大多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己习惯性的技术和方法,固步自封,排斥他人的技术和方法,或仅以演奏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忽视基本功训练。陈旧的教学理念阻碍了民族器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以琵琶教学为例,琵琶基本演奏技法弹挑有三种基本技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运用一种技术方法,而否定其他方法,教学思路不清晰,导致学生在演奏不同风格乐曲时演奏技术单一,不能胜任作品音色的需要,甚至出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教学理念更新对于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不断学习研究前沿性科学规范的教学理念,并将其新的技术运用于教学当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曲目单一

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很多学校教学曲目的选择是依据教师个人擅长或喜好而定,缺乏广泛性和开拓性,尤其是对于近年来创作的优秀的新作品在教学中较少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而缺乏主动的互动,易出现“演奏作品风格和技法单一”的问题。以琵琶教学为例,近年来,一方面全国高规格琵琶赛事要求演奏新作品,另一方面参赛的大多数综合类大学学生往往对于新作品的接触和演奏比较缺乏,体现出其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作品教学的匮乏。因此琵琶演奏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艺术个性发挥,因材施教,对演奏程度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培养。

以上因素影响了民族器乐教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制约了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的进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作为民族器乐演奏的传承者,大学生的演奏水平和综合知识对于民族器乐演奏艺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对高校民族器乐教学进行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民族器乐的教学水平,是每一位该领域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探索、研究的问题。

二、构建合理、规范的教学模式

民族器乐演奏课是表演性很强的音乐类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相关器乐的核心必修课、音乐学与作曲专业选修课及全校通识类社团课程,也是高校器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进校程度不同,通过教学要使其掌握娴熟的演奏技巧,达到较良好的演奏水平,应从教案撰写、教材选择、技能训练及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综合开展教学活动。规范合理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方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民族器乐教师因在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之上,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规范合理。

(一)针对性的教案编写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对于北方民族大学来说,近四年来琵琶课程的教学活动正在逐步规范化、系统化。如笔者所在音乐舞蹈学院每学期开学要求准备教案、教学进度等内容,教案内容要求要有课程名称、专业年级、课时安排、教学课型、题目、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难点重点)、教学方式、板书设计、讨论思考作业、参考书目、课后小结、小课本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同一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少则一名、多则五名以上。由于其进校演奏程度不同,应根据演奏程度的不同编写教案。教师可依据学生演奏程度的不同将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教案分高、中、低级三个层次编写。以琵琶教学为例,2013级表演专业学生共五名,进校有一名学生达到考级十级水平,三名学生达到七级水平,一名学生五级水平。笔者依据五名学生的不同程度,针对不同技术问题及演奏能力分别编写教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作有针对性、规范、合理的教学设计。虽然工作量加大,但经过多年分层次教学的坚持,笔者通过编写不同的教案,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更加系统科学合理、切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琵琶教学水平。音乐学专业及作曲专业的学生有些是有演奏基础有些是零基础,在教案编写过程中,也应采取分层编写。通识类公选琵琶课的教案编写应区别于音乐专业教案,应注重演奏技法学习的全面性及耳熟能详小型乐曲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性的教材选用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民族器乐教学的教材由练习曲和乐曲两部分组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选择练习曲,在乐曲选择方面要注意把握风格、流派、体裁等。技术训练是民族器乐演奏的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练习曲是技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练习曲的选择应根据演奏能力,作循序渐进合理安排。笔者所在音乐舞蹈学院的民族器乐教学分音乐学-作曲和音乐表演两大类,对于零基础的音乐学-作曲专业学生,针对其无演奏基础的特点,练习曲的选择应注重把基本功訓练贯穿于两年的教学中。以琵琶教学为例,音乐学-作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强调右手基本功定型训练,练习曲的选择应简单易弹。二年级应加入左手基本按音训练和右手基本复合技术训练,练习曲应尽量避免左手涉及跳把、快速换指等难点。对于有演奏基础的音乐学-作曲专业学生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基本功训练同样必不可少,但各类教材应在在音色、音质、力度等方面标注更高要求,选择相应练习曲应难度较大。对于通识类公选课应选用较为简单的练习曲以胜任低程度合奏、重奏乐曲的演奏即可。在乐曲的选择方面,以笔者所在教学单位为例,每学期学生学习演奏3-4首乐曲。在依据教学大纲选择乐曲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如基本功、实际演奏程度、理解能力等,选择适合学生能力的作品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将新作品作为琵琶教材的补充。音乐表演琵琶专业的学生及有演奏基础的音乐学专业学生每学期演奏乐曲应涉及古曲、传统乐曲及现代乐曲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应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流派演奏风格进行分析、比较,拓展演奏曲目的数量,以提高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把握能力。音乐学-作曲专业零基础学生应注重选择相应技术程度的乐曲,不宜拔高程度。通识类公选琵琶课每学期选取演奏1-2首初级程度乐曲,应要求学生能够完整演奏并可多人合奏,以提高学生的合奏能力,激发学生演奏琵琶的学习兴趣。教材除乐曲、练习曲等乐谱资料外,还要将适当的音视频资料作为教材运用于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观看音视频演奏对所演奏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体会。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受益颇多,教材的合理选用既能提高学生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能让学生掌握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琵琶作品,加强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提高民族器乐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适当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民族器乐课教学形式与音乐类其他学科教学形式有其共性特点,均采用一对一或小组课的形式(一对二、一对三等),教师示范演奏并讲解,学生模仿学习。每位老师教授四个年级近十几个学生,由于每个学生进校演奏程度、接受能力及练习质量不同,教师上课的随意性较大,因此有的教师不太重视课前的备课,认为上课随机应对即可。然而,教学程序要求,教师应详细撰写教案并认真备课,针对每个学生演奏时出现的问题,详细填写小课记录本,并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演奏练习体会。以琵琶课程为例,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进校时已有一定演奏基础,但演奏技术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规范。在上课时这些学生由于考前联系时间长、演奏技术稳固,其出现的技术问题也根深蒂固,往往需要近三四节课,甚至长时间解决技术问题,笔者结合每节课的小课记录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相应练习曲,明确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尽快纳入正规。演奏示范是器乐教学形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示范使学生有直观感受,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意境内涵。民族器乐教学形式不能仅局限于课内教学,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实践平台,将课外教学及不同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各种艺术实践中提高演奏能力。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在课余带领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各类比赛及大师班教学观摩,邀请著名琵琶专家来我院讲学等,通过这些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均表示受益匪浅。笔者还在每年春季学期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及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演出中,在这些实践中发现问题,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通过参加课外各类艺术实践强化了舞台实践经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四)全面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民族器乐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规范的演奏技术,还需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及文化艺术修养,以提高对作品的表达能力。作为民族器乐教师应督促学生加强对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基础乐理、钢琴演奏、和声、视唱练耳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能力有着有着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使学生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演奏实践相结合,对民族器乐教学效果的提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应将相关艺术门类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演奏作品风格、韵味、情感表达的二度创作,提高学生艺术思维能力。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學生的实际演奏能力是民族器乐教学效果评估的最终标准。学校性质和定位的不同,教学效果评估的要求也不同。笔者所在教学单位为综合类大学,民族器乐教学的学业评价以期中考试演奏练习曲、期末考试演奏乐曲的考试成绩及教学汇报音乐会来进行评定。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认为该课的学业评价可以进行多方面改革,以提高我们综合大学学生的演奏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一)综合演奏能力的评定

笔者认为,期中、期末考试的内容可作适当拓展。如:在期中考试中增加视奏内容,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对乐曲段落的理解能力及演绎能力。大学阶段学生演奏的曲目应在数量、风格和流派上有所拓展。现有期末考试曲目为一首(任课教师和学生选定),在此基础上可再确定一至两首乐曲为必弹曲目。必弹曲目的内容应涉及传统作品、古曲、近代作品、现代作品、重奏乐曲,考试时学生抽随机确定一首或两首乐曲作为考试曲目。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演奏的作品数量、体裁、风格等要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定。

笔者所在教学单位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由全体器乐系教师集体打分评定。其结果是有些学生进校演奏程度中等水平,进校后积极认真,刻苦勤奋练习演奏,进步明显,但考试成绩平平;有些学生进校时演奏程度较好,进校后的专业学习态度不认真,一直“吃老本”,但考试成绩却较高。所以,应全面实施学校学业评价改革政策,只有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专学习态度、刻苦程度等了解得最为透彻,因此,要求30%-50%的学期成绩应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来客观评定。

(二)民族器乐演奏相关理论知识的评定

笔者所在学校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毕业时以音乐会和毕业论文来评定,应增加民族器乐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以琵琶专业为例,应考查琵琶学科不同派别的风格特点及发展状况,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奏特点等等,以便提高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知识的传受与考查均在琵琶主课的教学范围内施行。另外,由于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以中小学教学或社会教学为工作方向,因此基本的教学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教学能力的评定应注重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方法的规范性等。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创造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分四次将各年级音乐表演琵琶专业的学生集中起来,由二到三名学生演奏乐曲,其他学生将每位参与演奏的同学的技术优劣、音乐特点以及演奏不足等方面进行评价,发表各自的意见并共同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们模糊不清的教学概念进行详细辨析,并在今后教学中重点讲授。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教学的规范性、如何解决技术难点及对不同乐曲音乐表情的变化特点等能够掌握相对清晰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收获。学生通过大学四年观摩交流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为以后步入教学工作做良好铺垫。

(三)艺术实践能力的评定

民族器乐演奏应将艺术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评定的内容之一,如参加全国大赛、地区级赛事,各类演出艺术实践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入校起,要求学生尽可能参加所有的全国赛事及各规格演出,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笔者发现在大二第二学期,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就相对趋于成熟,为其毕业后演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规范、合理、科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是民族器乐教学工作者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教学中应将演奏技术训练、作品的诠释、艺术实践及相关理论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概念,使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从而构建规范合理科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进.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

[2]卢盈盈.浅谈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3]桂习礼.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刍议[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