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飞龙
那是我第一次上高原,目的地是常年积雪、主峰海拔6000多米的雀儿山。
一大早,我和从西安、咸阳相继出发的同事在成都市集合,向雀儿山进发。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兄弟们为了打通雀儿山隧道,已经在那里奋斗了一年多,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牵连着后方的心。
当夜凌晨一点,我们赶到道孚县。县城道路两边是仿古式的路灯,昏黄的灯光在沉沉的夜色中,有着恍如隔世的温暖。街上的店门几乎全部关闭。只有一家店门前,竟然还有两个人在微弱的灯光中下着棋。我们两个车一行8人,像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这座山城深夜的宁静。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从床上爬起来,匆忙赶路。道路时好时坏,路边景色却更加美丽起来,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峡谷河流,草原山坡,一座座红色木房子,低头吃草的牦牛,白色的羊群,色彩斑斓迎风飞扬的经幡一一在眼前呈现,旅行的劳累顿时消失于无形。汽车穿越茶马古道古镇马尼干戈后,就来到著名的雪山湖玉隆拉措(现在也叫新路海),也就是雀儿山的脚下。这座处子一样纯洁的湖泊,是雀儿山上的雪水汇流而成的。山在湖的中心,湖在山的臂弯里。彼此两不语,已经千万年了。
远远的,雀儿山如一头雄狮闯入了我们的视线。它高耸入云的山峰,被白雪覆盖,与天空融为一体,裸露的青灰色山脊岩石,似乎蕴藏着天地的力量。看到它的第一眼,我的耳边响起的是大海的怒吼、风雨中的阵阵雷声。在这样的山峰前,人會显得很渺小;在这样的山峰前,人也会变得很高大。
公元十一世纪,一个给别人家放牧的穷小子——格萨尔,曾从草原跃过马雀儿山,一统高原,建立了不朽功勋,成就了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史诗。如果说古希腊《荷马史诗》代表着海洋的磅礴与浩瀚,那么《格萨尔史诗》则标志着草原的广袤与丰美、雪山的雄浑与高度。这座亘古盘横在川藏之途上的天险,孕育了藏文明的山脉,数年后就要在一群建设者的努力下被“凿通”。现代交通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有文化穿越的神奇体验。想想看,这是怎样的激动人心!
车从雀儿山东坡的盘山路上山了。不,我们是要向天上爬去。
翻越雀儿山的垭口时,海拔达到5050米。山顶石头呈玄色,犹如斧劈刀砍,森然欲搏。天空似乎伸手可触,向上一跃,就可以扯一朵白云下来。山顶寸草不长,在这里,只生长着浅浅的苔藓类黄绿色植物,还有石头缝里眨巴着眼睛的小野菊。雀儿山的西坡更加险峻陡峭,从峰顶到半山腰,乱石滚成了暴涨的“石头河”。行驶的车辆似乎是悬挂在山坡上曲线环绕移动的“磁悬浮”。听说1950年解放军十八军战士张福林和同志们一起修路时,就牺牲在这里。
而中铁一局四公司的兄弟们就在山脚下海拔4270米的地方“安营扎寨”了一年多。从山顶望去,山脚下项目驻地蓝白相间的彩钢板房,仿佛大漠中的“绿洲”,给人以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