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训练方法的研究

2017-05-30 10:48张雪琴金一宁高琬晴姜月
科技风 2017年16期
关键词:训练方法分类

张雪琴 金一宁 高琬晴 姜月

摘 要:针对大赛作品内容分类进行各自的训练方法总结,为大学生及高校提供一些赛前、赛中、赛后的准备服务工作,使更多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积极参加比赛,融入比赛,赛出好成绩同时促使新成果产生。

关键词:计算机大赛;分类;训练方法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参与面广,深受大学生欢迎的学科专业竞赛之一,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其他教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近年来参赛师生人数剧增,参赛的作品质量也越来越精,营造出了“勇于探索,科技创新”的学习教育氛围、同时也营造了一個大学生所信任、欢迎、热爱、向往的大赛[1];在大赛面前高校及师生应该“如何做”才能把竞赛水平推上更高一级的台阶,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通过多年来的组织参赛经验,在训练方法上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去研究和探索,本文分类总结了大赛的训练方法,目的是使绝大多数参赛学生既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要求部分的设计工作,又能便于优秀学生有发挥与创新的余地,从而提高训练水平,使参赛学生受益。

1 微课(课件)类

1.1 熟知主题,掌握核心内容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一定要对参赛内容做细致的分析:题目要有吸引力,要能测试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实际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作品题材要围绕主旨,比如微课类作品,首先分析什么是“微”,“微”就是做减法,把大的知识点缩小,生动形象、简单明了的展示出来,同时内容也要面向未来、多些想象力、向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作品的表现形式有:ppt、视频、动画。特别注意:内容与形式的设定需要以受众人群为基础,不能脱离目标而创作。

1.2 团队协作,迸发创新火花

每一件优秀的作品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们有坚强的意志,大家需要分工合作,需要有团队精神,需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才能完成创作[4]。因此团队成员的选取尤其重要,保证团队整体建设的优势性。团队成立后,应每一周期举行会议,报告个人进度及问题,团队统一调整并解决。

1.3 以赛促教,增进师生交流

1.3.1 引导低年级学生

教师要打破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用Windows+Office+Internet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产生的学习动力的问题,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竞赛变为学习的动力,要体现“学非为赛、赛能促学”的宗旨。例如老师要在学生刚入学时做好引导,比如召开学科竞赛宣讲会;周期性的布置一些和office有关的课题作业,从中可以选出有优势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长期以往地锻炼便有助于低年级同学在以后的比赛中成为挑大梁的角色。

1.3.2 建立论坛区,以微信平台为支撑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可以在论坛区里随时请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加与老师的互动,彼此之间增进了解有助于更高效的学习。同时在论坛区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

1.3.3 教学与比赛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教师要秉承“取之于教学,用之于教学”的目的,积极鼓励学生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作为设计主题,这样不仅可增进自身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更可以通过比赛分享给他人使其变得更为深刻,为教师进行课程教改提供新的思路,帮助更多学生一起攻克学习困难,共同进步[6]。教师们可以定期录制教学视频发布到校园学习网上或者相关微信公众号上供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

1.4 重视专家意见,完善自身作品

根据比赛时评委给出的意见进行作品修改,进一步完善,之后通过参加大赛作品交流会,借鉴优秀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总结报告,在原基础上弥补不足再一次创新,做到赛后有所提升。

2 软件应用与开发类

2.1 以学院为平台

计算机学院在软件方面有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我们要找到符合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虚拟实验平台这三类的科研训练实验室,进行专题培训[7],同时积极参加院级举办的选拔赛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较量来寻求创作灵感,尽快完善作品[3]。

2.2 周期性地与老师交流学习

软件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钻研,因此学生可以找其指导教师带过的优秀学生的课程设计做引导,激发灵感,在此基础上创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进行自我总结

在日常管理结束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对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环境进行反思,总结一下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否提高,还存在哪些差距等,以保证学习的持久性。

2.4 加入竞赛梯队,取其精华

在老师成立的竞赛梯队里,高年级学生会带动低年级,形成一种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学习氛围,实践时高年级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做指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解答低年级学生思路、设计方案上的困惑和疑问以及培养其责任意识。

3 数字媒体设计类

3.1 组织开展培训

以学校,学院为单位开展培训,分别以不同的强度对photoshop,Flash,视频剪辑等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作品创意设计制作,同学互评,相互之间“补短”,学生进行自评活动时,老师应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及时反思学习中的得与失,从中悟出自己学习的规律,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状态。

3.2 成立专项兴趣小组

后期把感兴趣的人召集起来,成立专项小组,成员之间展开激烈的学习,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老师要随时鼓励学生关心社会问题,给予相应指导[2],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重民族瑰宝,如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手工艺品等,通过作品使它们在人们眼前,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发扬它们。还可加入学生自己的理解以及与现代元素的结合,更能让现代人接受,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同时鼓励高年级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来指导一年级学生,互相之间可以建立讨论群交流,迸发新的创意,提高相互水平。

3.3 召开技术研讨会

请相关技术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技术交流会,大家进行思想的碰撞,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解决难题,研究新方法。

3.4 走进综合实验室,提升专业实践力

实验室训练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开展不同难度级别的竞赛。通过实验室训练实践,不但可以巩固教师教授的基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其核心是以“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实验参与竞赛”为主线,定期推出实验课题、竞赛课题等。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学生学会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解决和分析问题,获得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为进一步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奠定基础。

4 微电影类

4.1 主题选取更接近社会

学生通过DV创作可以有更多机会了解及学习相关学科,DV创作过程包括“主题理解—故事改编—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包装”。在学生论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思考,在主题创作方面要坚持“走出校园去创作”的优先原则。

4.2 分工明确且能执行

在拍摄DV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团队同时做很多工作,一个学生基本上不可能完成所有工作。所以指导教师在学生团队组建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虑,使得团队组合更优化,而在创作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细化任务,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4.3 深抓创作技巧

好的作品必然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在主题和内容确定后,后期的制作对作品至关重要,需要团队成员对摄影以及软件的使用方面具有熟练地技巧并不断地学习创新[5]。学生在创作时可以考虑以下技巧的运用:

(1)对素材进行拍摄:远景、近景及特写相结合不易产生审美疲劳,使得单纯的采访也不显单调;多机位配合能很好地随着话题不断切换,让人看到更多细节;为方便后期剪辑,多机位拍摄要求格式设置保持一致。

(2)声音剪辑:对剪辑点进行无痕处理,将多种声音有机结合,保证音色和音量的统一和连贯过渡。

(3)后期剪辑:要考虑画面的流畅感,动静结合,内外结合来不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快慢结合可以给人一种非常绚丽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4)如何提高画面质量:拍摄时使用点光源和反光板进行光补偿等。

(5)如何保证各种素材分辨率及屏幕宽高比的统一,给观众更高标准的视觉享受。

4.4 灵活运用软件表达

一个好的作品呈现,不仅仅在于创作拍摄的技巧,运用多种软件,让其特色加入也是一种丰富作品的方式,从多方面、多角度更为立体的凸显出目的,让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常见使用的软件:

特效合成资源:AfterEffects、Shake、Flame;

三维动画资源:Softimage、Maya、Alias Studio;

特效跟踪资源:Boujou、Monkey、Realviz MatchMover。

以上只是提供给学生们的几点建议,要想创造出更好的作品还需要团队成员去挖掘并结合自己项目进行实践操作。

5 结语

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希望以上分类训练方法的总结可以推动学生们的参赛热情,做到在竞赛团队的整体建设上和参赛作品的选拔上形成独有的特色,并且保障优势方向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卢湘鸿.纵谈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J].计算机教育,2014(23).

[2]吕英华,孙慧.以竞赛为契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14(23).

[3]林晶,李固,贺长生,戴翔.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做中学”专业学习法浅谈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5).

[4]杨青,郑世珏,王敬华.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与计算机基础教学互动关系解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5).

[5]傅明丽.浅谈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

基金項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指导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40113)

作者简介:张雪琴(1994),女,山西阳泉人,汉族,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商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训练方法分类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分类讨论求坐标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钢琴视奏训练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