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学视角看《世说新语》的书名结构与演变

2017-05-30 22:29张萍
关键词:语法结构世说新语演变

张萍

[摘 要]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新书》,对于辨别其书名的语法结构是“中心语+定语”还是“定语+中心语”结构,在分析时,研究者需注意辨析语法结构与语义轻重的不对称性。其书名由“新书”演变为“新语”,是汉语书面语系统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使然,而汉语双音节音步及平仄交替的韵律对其亦有影响。

[关键词] 《世说新语》;书名;语法结构;演变;语言规律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10403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典籍,在文学、历史、思想文化等多领域有着重要价值。骆玉明先生著《世说新语精读》(下文简称“《精读》”)在“导论”第二部分“《世说新语》的性质与门类设定”中推断:“本书的原名可能是《世说新书》,但因其记名士谈论的内容最多,很快就有了《世说新语》的异名;同时又以《世说》为简称。”又进一步分析说:“不管刘义庆等人编撰之书原名为《世说新书》还是《世说新语》,从语法结构上说,‘世说应是书名的核心词,‘新书或‘新语则是对前者的修饰和限定。”[1]5本文从骆著关于《世说新语》书名语法结构的解析入手,对本书书名的语法结构、语义结构加以辨析,并结合语言演变的规律来对书名由《世说新书》向《世说新语》的转变尝试作出阐释。

一、书名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

观察先后出现的两个书名的结构,“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两者内部的结构是不变的,仅是“语”对“书”的替换,两者义近,在整个短语中所处语法的地位相同。这两个四字短语,用短语结构二分层次分析法来看,是“二二”式,即“世说”与“新书/新语”两分。两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结构关系,分析时需要注意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不对称性。

“世说”与“新书/新语”前后两部分之间是偏正关系,《精读》分析为,“从语法结构上说,‘世说应是书名的核心词,‘新书或‘新语则是对前者的修饰和限定”,此说法中明确谈及“语法结构”问题,其所谓“核心词”与“修饰和限定”之用语,当对应于语法结构中的“名词中心语”与对其加以修饰和限定的“定语”,即为“中心语+定语”结构。

与《精读》分析不同,本文认为,书名的语法结构当是“定语+中心语”式偏正结构。东汉以后,汉语基本确立了“修饰语+中心语”的语序,它区别于普遍存在于英语等语言中的“中心语+修饰语”语序。也就是,“世说新书/新语”中的“世说”是定语,修饰、限定后面的中心语“新书/新语”。诚如《精读》所言,“《世说新语》书名中的‘世说两字,其字面意义应该是‘世间众说,亦即‘关于人世生活的各种道理的解说”。[1]5由“世说”来修饰“新书/新语”,实际上是对中心语“新书/新语”在内容方面进行了限定。虽然在语义上,定语成分“世说”体现主要的内容,但不能就说它是语法结构上的“核心词”,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存在着差别。

《四库全书总目》载:“黄伯思《东观余论》谓《世说》之名肇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余嘉锡肯定“世说”之名源自刘向,并说:“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讬始汉初,以与向书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2]10181019按此说,书名《世说新书》的中心语仍是“新书”,修饰成分“世说”作为先有的书名,对中心语“新书”进行限定,表明“新書”的体例等延续《世说》。余嘉锡提到,“刘向校书之时,凡古书经向别加编次者,皆名‘新书,以别于旧本。故有《孙卿新书》、《晁氏新书》、《贾谊新书》之名”[2]1018。这些书名的语法结构中,“新书”均是中心语,其前成分为定语修饰成分,起到区别性的作用,包含着更多的信息量。

端木三指出:“词以上的重音由句法关系决定:由一个中心成分和一个辅助成分组成的结构里,辅助成分比中心成分重,这里称之为‘辅重论。”他进一步说明:“辅重论和信息论有一定关系。……如果信息量大的单位读得相对重,信息量小的单位读得相对轻,那么辅助成分应该比中心成分读得重,这正好与辅重论相符合。”[3]王洪君在引述端木三“辅重”观点时,表述为“各层结构的辅助成分重,中心成分轻”,并举例如“定语重于中心语,宾语重于述语”。[4]如前所述,对《世说新书/新语》书名语法结构的分析,正与语言重音规律相符合。

“世说”与“新书/新语”构成“定语+中心语”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辅助成分即定语“世说”重于中心语“新书/新语”;而定语包含的信息量比中心语大,根据“信息论”规律,“信息量大的单位读得重,信息量小的单位读得轻”,则定语要重读。也就是说,《世说新书/新语》书名“定语+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对应的是语音、语义上的“重+轻”结构(语音“重”对应信息量大,即语义丰富,故一并用“重”指语义),不当根据语音、语义上的“重+轻”结构将其语法结构判断为“中心语+定语”结构。

语法与语义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存在不对称性(语法“核心”≠语义“重”)。在对短语结构进行语法分析时,需注意与语义结构区别开来。语义结构上的“重”并不对应于语法结构的“核心词(中心语)”,而恰恰对应于语法结构的定语成分(起到修饰和限定作用),因为定语成分承载着更多的信息,信息量大的单位读得重。

二、书名由“新书”到“新语”的转变

书名由《世说新书》转变为《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总目》称“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精读》认为,“《世说新语》这一名称也出现得相当早”,唐初刘知幾《史通》有一处称该书即用《世说新语》,北宋初各种本子都题作《世说新语》,由此断定“此书名至北宋初已经开始成为通用名称,并最终成为定名”。[1]5刘强在《世说新语会评》“自序”中说,“《世说新语》,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奇书也。何奇之有?”首先是“书名奇”,“考其书名,乃有‘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数种,然何者为正,则聚讼不已,迄无定论。”又说,“‘一世一说而成‘百代新语,历代读者披览无倦,心摩手追,历久弥新,即置诸世界文化史以观之,亦不可谓不奇也。”[5]1《世说新语》书名确实有着历史演变的过程,“新书”变为“新语”,究其原因,或当由于汉语演变规律使然,而非某一人改之。

结合《世说新语》一书的语体色彩,以及中古汉语至近代汉语中白话兴起的语言事实,本文认为,“新书”变为“新语”乃是一个“自然转变”,而这一转变的根源,在于该书的口语特色以及人们对汉语书面语由文言转向白话这一转变的意识。此外,汉语韵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西汉向东汉往后,汉语发生了较大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为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化。徐时仪的《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中指出,秦汉以来,汉语书面语由文言逐渐向白话转型,直至清末民初完成质变。[6]《世说新语》语言的风格顺应了文白转型的潮流,正是在这一潮流中,其书名发生了由“书”到“语”的转变。

《世说新语》是中古汉语的代表性语料,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范子烨论述《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时,首先谈到其语言的“世俗化”特征,“《世说》中的俗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士族沙龙里通行的口语,二是在河洛、江南地区流行的方言。”书中还举了晋人“将无”、“宁馨”、“阿堵”等口语词的例子,突出了《世说》“以魏晋时代的语言反映魏晋时代的生活”的特点;又说,“晋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求,决定了《世说》语言口语化的时代特征”。[7]424426,436相比于注重文言书面语的“书”,“语”代表了东汉之后记录新兴口语的白话特色,故从语体上来看,“语”字比“书”字更符合该书使用的语言风格。

陈寅恪说:“《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清谈之书也。……盖起自汉末之清谈适至此时代而消灭,是临川康王不自觉中却于此建立一划分时代之界石及编完一部清谈全集也。”[8]216217《精读》提到,清谈“成为士族社交生活中的重要内容”,[1]94《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士人生活片段,尤其重在直录人物言语。“清谈”也是以口头论辩为主,其“谈”字,诚然更近“语”,而非“书”。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书面语系统中,随着白话与文言相区别开来,“白话”意识逐渐清晰化,《世说新语》的口语特色记录的正是当时新兴起来的白话;至唐以后,其书名开始摆脱此前具有文言意味的“书”字,替换成口语性质的“语”,从而达成书名与内容语体风格的一致性,即所谓“名副其实”。可以说,“书”向“语”的转变,正是汉语书面语由文言向白话转型的表现。由《世说新书》转变为《世说新语》,反映的是人们对汉语文白转型意识的明晰化。

“新语”替换“新书”,应当还有汉语韵律节奏的因素。徐峰提到,“音律节奏是指语音的高低、轻重、徐疾、长短及音色的异同在一定时间内有规律地相间交替回环往复成周期性组合的结果。汉语的节奏由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所决定,在语音链上表现为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长短律、快慢律、重轻律和扬抑律七种节奏形式。”[9]汉语声调的变化导致平仄律交替,这一平仄律以音步为节奏。冯胜利指出汉语的自然音步是双音节。[10]由此来看,“世说新书”,其平仄格式为“仄平平平(丨一一一)”,按音步切分,前后两个双音节成分的后一个音节韵律为“平平(一一)”,即并无平仄交替,不符合平仄律节奏,缺乏韵律美感;但是,当“书”变成“语”之后,這种状况就得到了改善,“世说新语”的平仄格式是“仄平平仄(丨一一丨)”,按音步切分,两音步韵律为“平仄(一丨)”,平仄交替具有自然的韵律美感,表现在书名语音上,即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更易传诵。

由上可知,《世说新语》的书名取代《世说新书》乃是汉语自身发展规律所带来的自然结果。

三、结语

关于《世说新语》书名演变的讨论不少,对其书名进行语法结构解析时,需提防以语义侧重的语感代替真正的语法分析;从汉语文白语体转型的历史以及平仄韵律来探讨书名的转变,可以提供更为合理的阐释。同时,从这一个小小的问题也可以反映出,《世说新语》在汉语历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是中古汉语时期口语性极强的代表性语料,具有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端木三.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J].中国语文,1999(4):246254.

[4]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4):241252.

[5][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刘强,会评辑校.世说新语会评[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6]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的转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2):6273.

[7]范子烨.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8]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A].金明馆丛稿初编[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9]徐峰.韵律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能力[J].修辞学习,2008(6):4550.

[10]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1):4047.

[责任编辑]李献英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世说新语演变
《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来源及结构分析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