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桃
近日,从媒体上看到一篇《为啥村干部找不到村民家?》的报道,令人啼笑皆非。文章称,记者请村干部带路到一户村民家采访,这位村干部领着记者在山上转了半天,结果还是靠一路打听,才找到这户村民。
村干部竟然找不到村民家,乍听起来,甚是荒唐。按理而言,村干部与村民同住一村,非亲即故,是近邻关系,低头不见抬头见,理所应当非常熟悉。然而,既是干群关系,又为乡邻关系,却不知道村民所住何处。其间,反映出干部脚不勤,疏于走访,日常工作没能深入群众,与群众之间没有紧密联系。但不知,是如何带领群众,怎么获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更不要说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及时兑现农民优惠。
村干部“脱村”现象绝非个案。不单是村级干部,机关干部中亦不乏其人。对服务领域实情“脱靶”,对工作对象需求“脱靶”,工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突出表现为,对上级政策不加细化,不切合本地实际,生搬硬套进行实施。导致與现实脱节,不符合群众需要,引得群众不支持,不满意,工作难于推进,政策落地不实。不仅消耗干部精力,浪费国家资源,更让群众不信服,降低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
干部服务“脱靶”,思想惰性是根本。部分干部不勤于学习,理論上没能及时更新,业务上得不到提高,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履职服务的新方式、新领域没仔细研究,仍然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自然瞄不准问题实质的“靶心”。要把勤思敏学贯穿始终,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以做带学,以学促做,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服务理念,精研业务修为,夯实为民服务的技能本领。
干部服务“脱靶”,缺乏调研是成因。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事实确是如此,没有调查,对情况没掌握透,盲目发言,必然离题万里,牛头对不上马嘴。干部要把走基层,走访调研,作为开展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源泉。好的举措好的政策,不是来自闭门造车,而是建立在广泛的调查基础之上。要克服机关思维,常将皮鞋换草鞋,多走乡村泥巴路,做了解基层、懂人民群众的干部。
干部服务“脱靶”,就是与群众脱节;与群众脱节,就会背离党的初衷。要切实坚定党性认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思想,把党的惠民政策发挥得淋漓尽致,着力将服务做得更加到位,让群众享受更多获得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最大推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