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境域,企业应用虚拟形象进行品牌营销推广是一种树立品牌知名度,提升企业美誉的有效方法。虚拟形象继承了企业品牌艺术与文化价值,具有很强的特性与生命力,可有效促进消费者与企业沟通。企业品牌虚拟形象在互联网境域中进行推广与应用要遵守一定的方式方法才可准确地传递品牌价值,发挥作用。针对互联网特定境域,文章描述了虚拟形象设计原则及其推广应用方式。
关键词:品牌形象;虚拟形象;网络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247(2017)02-0110-03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rand Virtual Image in Internet
WU Xiujuan
(Art Institute of Huzhou University,Huzhou 313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especially the mobile Internet,based o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enterpris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image of brand marketing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enhance corporate reputation.Virtual image inherits enterprise brand art and culture value,has strong characteristics and vitality,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sumers and enterprises.Virtual enterprise brand imag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o abide by certain ways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brand value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In particular the Internet realm,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virtual imag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Keywords:brand image;virtual image;network
1 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品牌知名度的要求也越来越敏感。企业在不断加强管控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品牌的推广。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品牌形象代言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途径。目前,企业品牌以明星人物代言为主。但是,明星人物具有代言费用高和后期明星负面新闻影响等缺点。根据企业产品类型、特性,企业品牌定位、艺术与文化内涵等设计出来的虚拟形象代言具有造型独特、个性鲜明、更具亲和力、成本低廉、生命周期长等优点。品牌虚拟代言形象已成为企业营销、品牌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承担着传播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识别度的责任;也参与企业各种营销公关活动。在一定的传媒平台上,品牌虚拟形象通过与大众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提升品牌美誉度与知名度。所以,企业应用虚拟形象进行品牌推广,已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且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给许多企业也带来了不菲的品牌价值。企业选择虚拟形象作为代言,首先要根据企业文化内涵设计能继承企业品牌艺术与文化价值的虚拟形象,企业设计虚拟形象后,不僅仅是将其应用于包装、标志、平面终端或者拍一条广告片,企业更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应用虚拟形象推广和树立起品牌形象,让消费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感觉亲和力。
2 虚拟形象的设计原则
从本质上讲,品牌虚拟形象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品牌属性、文化特征、消费群体定位等品牌自身特性而设计的具有生命力的生物。虚拟形象是一种图形化的“虚拟现实”,但其又不仅仅是一种“图形符号”,其承接了整个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是企业品牌艺术、文化价值的抽象融合,而且能在一定境域中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亲和力,在一定层次上消减了产品营销的商业气息,迎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至于产生消费抗拒。品牌虚拟形象是企业品牌文化与视觉传达艺术符号的抽象与深度融合,具有强烈的生命,设计品牌虚拟形象有一些设计原则需要遵守。
2.1 虚拟形象要继承企业品牌文化内涵
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包括其艺术与文化价值,是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企业品牌推广都是围绕着其品牌文化内涵进行。作为承担企业品牌代言的虚拟形象,是企业品牌推广、营销等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必须能完整地表达品牌的核心价值与其内涵,能有效地与消费群体进行无障碍沟通交流。所以,虚拟形象设计,要根据企业产品属性特征,抽取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元素进行设计,使虚拟代言形象具有企业品牌文化理念和艺术文化价值取向。
2.2 虚拟形象要具有独特的外形
虚拟形象外形是由企业产品特性与品牌文化抽象而成,外形设计以简洁为佳,同时应该符合形式美的造型规律,与消费群体形成审美共鸣。虚拟形象的身高、服饰、脸型、颜色、动作、表情等都是品牌产品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演化与抽象。如何使虚拟形象更具特性又契合品牌内涵是非常重要。首先虚拟形象体型比例可以是1:4;1:3;1:2等;其次,虚拟形象的姿势与表情非常重要,头部表现要求更突出,面部表情要具有灵气,表情可以更为夸张,但是外形特性的夸张要有度,应该要源于自然生活,在强调独特个性的同时,更应该要符合消费群体定位。另外,在色彩方面,虚拟形象的颜色设计可以与企业产品、VI系统等主色调一致,色差可以夸大形成反差。如图1所示,为旺仔品牌虚拟形象。由于其产品以儿童饮品为主,消费群体为小孩,所以虚拟形象外形矮小灵活,动作与表情俏皮可受,色差也较大,令人过目不忘,非常独特。图2为安卓品牌虚拟形象。安卓为一移动通讯科技电子行业品牌,其虚拟形象为可爱俏皮绿色机器人外形,色彩虽然较简单,但外形非常独特,能较好地诠释品牌的电子行业科技特性。
1.3 病毒攻击以及黑客入侵造成的安全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黑客入侵以及病毒攻击无疑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最大的两种方式,黑客入侵通常带有恶意的攻击,主要针对计算机中所储存的保密信息,通过不法的手段进入系统,导致一些重要信息缺失或者泄露,为相关的用户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同时由于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的特点,因此给一些病毒的攻击提供了侵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可能,一般情况下病毒的潜伏能力较强,在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前不容易被发现,对于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不都重视,為病毒的攻击提供了可能,当病毒与计算机的某些程序结合在一起时,将会扩大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攻击范围,对网络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使计算机所储存的重要信息丢失,甚至导致计算机网络瘫痪,因此病毒攻击以及黑客入侵均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2.1 提高网络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的具体运行情况完全有操作人员决定,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要认真阅读计算机中出现的相关提示,明确操作的步骤与目的,对于不确定的信息不要随便乱点,因为操作的不当很可能会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埋下安全隐患,提高防范意识可以有效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同时操作人员要增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这种防护措施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2.2 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需要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来维持,由于网络给人一种虚拟的感觉,因此很对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不够重视,结合计算机自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为了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技术方面的管理,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管理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计算机的运行更加有序,降低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的概率,对计算机的访问进行设置,同时在操作时不要点来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与网址,规范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习惯,进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2.3 注重病毒的清理以及黑客防范工作
由于病毒和黑客是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防火墙技术来阻挡一些恶意攻击的文件,同时使用相应的杀毒软件检测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不定期的系统检测,下载相应的补丁,对于系统中的安全隐患要结合金山毒霸、360卫士等软件,及时修复计算机网络中的漏洞,降低病毒攻击系统,黑客入侵系统的可能性,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下,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非常快,但由于某些技术并不成熟,因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更新软件或者是与系统不兼容的软件,所以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过程中不要盲目对软件进行更新,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体系,在大数据时代下完善计算机网络的认证渠道,进而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提高必要的保障,为计算机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3 结 论
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对相关的企业甚至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计算机的操作,使计算机的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结合杀毒软件对系统进行检测,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阳.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J].电脑知识与技术(优先出版),2016(30):14-15.
[2] 赵振宇,腾林池;王浩宇.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2):11-12.
[3] 刘妍.“凌镜门”事件引发的思考——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5):22-23.
作者简介:张莉萍(1982.01—),女,南充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