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统筹考虑,发挥投资在构建产业链中的作用

2017-05-30 10:48张永江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农业企业

张永江

在推动农业对外合作的过程中,投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构建农业产业链过程中,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各环节有效衔接的融合剂,正是有了资本作为纽带,才能为各环节有效对接提供了融合空间。二是投资成为农业“走出去”双方可以接受的媒介,正是考虑到土地、产业等敏感问题,资金由于无国界性的特点,更容易为中外双方接纳。三是投资成为产业链构建中各要素存在的重要支撑,无论是科技、技术还是人才、物质都离不开资金保障。因此,进一步延伸投资链条,加快构建农业对外投资产业链具有更加强烈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进程中,对外农业投资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增大,比如2014年我國对外农业投资规模达到2006年的10.7倍,投资主体由大型的国有农垦企业逐步发展为国有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和少数非农企业共同参与的格局。但与构建产业链的需求相比,我国农业对外投资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单”:投资主体单一,相对于美加等大农场以及国际跨国公司而言,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龙头不多,大型企业集团更少,总体势力偏弱,在构建产业链中“有心无力”。投资领域单一。企业往往更加关注与自身熟悉的行业或领域,比如蔬菜、橡胶、棉花等等,与ABCD等巨头相比,投资的领域偏窄。投资环节单一。若从事种植,则主要在田地里做文章,后期的加工、贸易关联度不高。投资方式单一。以半合作、半市场化的方式,在企业和政府间开展,并购、证券等方式较少。投资目标单一。大部分企业偏重经济效益,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成为普遍的价值观。部分企业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的程度不高,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存在一定差距,有些企业甚至无视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引发当地的争议和不满。

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性考虑不足。仅限于从企业层面对国外农业方面的投入,缺乏从国家层面的系统性的对外农业投资规划及战略。二是能动性组合不足。没有建立对象国的需求体系和以对象国为目标的供给体系,造成农业“走出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仅依靠公司自身有限的资源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和较大规模。三是政策性支持不足。虽然近几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走出去”的政策,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依然不高。四是借鉴性服务不足。我国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等机构所掌握的农业对外投资类信息并不少,但是由于信息碎片化,公开程度低,企业获取难度较大等原因,我国农企在海外投资中难以收集到足够的信息。

分析以上问题和原因,建议进一步强化全要素统筹、全产业把握、全视觉思考,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发挥投资在构建产业链中的作用。

一是强化政府对接。围绕整个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与农业资源丰富、政治稳定且与我国友好国家的合作,从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回运、税收等方面签署双边协议,保护我国农业企业的投资利益。同时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从产业、就业、收入、文化及环境建设方面保护各方利益,促进目标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多赢。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遵循产业链发展规律,加大金融、保险创新力度,在境外融资、投资风险等方面加大对我国农业企业补贴力度,在抵押、利率、贴息等方面,探索开发符合农业走出去的金融产品。加快开发我国保险行业的对外投资风险产品,为企业提供种类丰富的保险产品,减少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成本。

三是强化农业企业联合重组。立足于产业链延伸,鼓励各行业企业在不同国别地区组建农业投资协会,支持中小企业抱团出海,协调各方在生产、加工、流通及劳动力资源流通等方面减少分歧,减轻相关企业在境外内耗,为我国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猜你喜欢
产业链农业企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