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农民工亟待社会关注

2017-05-30 20:36:13盛人云
党政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归属感进程农民工

盛人云

30多年后,第一代农民工已经逐渐老去。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口已经突破2.7亿,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再创新高,达到17.9%。在这批农民工中,大多早已返乡种田养孙。但还有一批人,不甘心重蹈父辈的农耕劳作,或只身一人或拖家带口“扎根”城市。南都记者采访多位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曾在去留间抉择,但最终选择留下。他们没有户口,没有社保,像是这座城市的“隐形人”。但无论如何,家乡是不回去了,或者说是回不去了。

中国城镇化过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催生出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可以说,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由于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生活方式的不同,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务农经历,多半不愿意回农村老家,就是回去也难以适应,因此,农民工“回不去”不难理解,问题是城市是否已做好了接纳他们的准备?现在看来,农民工建设城市,却很难留在城市,这样的尴尬境地其实已经是普遍现象。

“回不去”的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其现实也比理想复杂得多。众所周知,现在农民工进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户籍限制和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割。因为户籍限制,这些无论是职业岗位还是生活方式都已经和城里人无限接近的农民工,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二等公民”的待遇。一方面加大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成本,给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平添了诸多的不便和麻烦;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无法对城市产生归属感,在身份认同上只能把自己为城市“边缘人”,亿万新生代农民工在自己的生存和前途问题上,遭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回不去”的农民工不但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问题,更严重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此绝不可小觑,亟待社会高度关注。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如何才能更加注重人的发展,让想留的农民工留下来、想回的农民工回乡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一方面,城市管理者应从各自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工心生归属感,努力创造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使他们融入城市,享有过上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权利。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上搭好各种平台,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民工从心底上认为“水是故乡甜”,让愿意回到农村的农民工回到家乡能够体面地从事非农产业或继续务农。

窃以为,只有从城市与农村的两端发力,拿出更具创新落实的举措,我们才有理由期待困扰城市治理、困扰农民工群体这个改革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得到逐步缓解,乃至消除。往深層次说,这也是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把内涵化作现实,在于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有力,在于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 张 敏)

猜你喜欢
归属感进程农民工
价值感与归属感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34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民主与科学(2014年3期)2014-02-28 11:23:03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