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与为害情况

2017-05-30 20:08刘俊武陈晓琴周云仙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形态红树林

刘俊武 陈晓琴 周云仙

摘要[目的]明确深圳福田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深圳福田紅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监测样带(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调查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情况,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海榄雌瘤斑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大小为:嫩梢受害率>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嫩梢和叶片的受害率均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嫩梢受害率最高达100%,叶片受害率最高达55.2%;7月下旬至9月上旬,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果实为害。[结论]调查结果为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形态;为害情况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0-0134-03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the morphology of Acrobasis sp. and damage situation in Futian mangrove reserve of Shenzhen. [Method] From April 2014 to March 2015, we established four observation groups in Futian mangrove forest of Shenzhen, including Shazui wharf, Fengtang estuary,birdwatching pavilion and Jiwei fish pond, studied the damage situation of Ptyomaxia sp. to Avicennia marina, and observe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bout Ptyomaxia sp. during egg, larva, pupae and adult stages. [Result] Ptyomaxia sp. damaged shoots, leaves and fruits of Avicennia marina.The damage situation was in order of shoots>leaves>fruits. The harm occurrence about shoots and leaves had the peak in early May and midJuly. The harm rate in shoots was up to 100%. The harm rate in leaves was up to 55.2%. From late July to early September, Ptyomaxia sp. damaged fruits. [Conclusi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Ptyomaxia sp..

Key wordsMangrove forest;Ptyomaxia sp.;Moe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amage situation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其中红树植物12科22种[1],主要是白骨壤、秋茄、桐花树、木榄、海桑等,其中白骨壤(海榄雌)、秋茄和桐花树三者共同占绝对优势,它们一起构成了该红树林最典型的植物群落[2]。深圳红树林保护区,作为城市中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在鸟类保护、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生态文明城市形象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作为深圳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群落,特别是群落中一些优势种类也发生着明显变化。外加部分红树植物呈较大面积的单一分布,生态系统脆弱,致使一些优势种类暴发成灾。贾凤龙等[3]报道深圳福田红树林害虫日趋严重,红树林主要树种秋茄、白骨壤、桐花树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白骨壤的受害情况更显著。白骨壤受海榄雌瘤斑螟为害,平均叶被害率达98.6%,当幼虫大量发生时,大部分白骨壤叶片被啃食,受害的叶片枯死,对整个白骨壤种群构成极大威胁。

笔者结合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系统特性,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设置4处监测样带(分别是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对红树林海榄雌瘤斑螟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以期为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毒瓶、密封透明塑料胶袋、捕虫网、养虫笼、剪刀、放大镜、相机等。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设置4个监测样带(分别是沙嘴码头、凤塘河口、观鸟亭、基围鱼塘),每个样带采用5点取样,对于嫩梢受害情况调查,每个样点随机选取100个梢条,统计被蛀的嫩梢数量,计算嫩梢受害率;对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每个样点随机选取500片叶片,统计被取食的叶片数量,计算叶片被害率;对于果实受害情况调查,在白骨壤结果期每个样点随机选取50个果实,统计被蛀的果实数量,计算果實受害率。观察为害情况并拍照。

海榄雌瘤斑螟寄主嫩梢(叶片、果实)受害率=被害嫩梢(叶片、果实)数实际调查嫩梢(叶片、果实)数×100%

1.2.2室内饲养观察。

将含有幼虫的寄主枝条采回放入养虫笼中进行饲养,并注意保湿和及时更换新鲜枝条,以提供幼虫充足食源,记录幼虫取食等活动及存活情况,直至化蛹和羽化至成虫,分阶段观察并记录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种类鉴定和拍照。

2结果与分析

2.1海榄雌瘤斑螟的种类鉴定及形态特征

2014年7月,从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采集到为害白骨壤嫩梢枝头的幼虫,并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虫,查阅相关资料,鉴定确定为海榄雌瘤斑螟(Ptyomaxia sp.),属于鳞翅目螟蛾科。

成虫(图1-Ⅰ、Ⅱ):体长8.0~10.0 mm,翅展16.0~20.0 mm,体黄褐色至棕褐色。触角褐色,有淡黄色鳞片,雄性触角基节膨大,宽扁,基部有黄色鳞脊。腹部腹面黄褐色。前翅窄长,灰褐色,散布有黄褐色鳞片,基域黄褐色,顶角及外缘色泽较深;后翅阔,淡灰褐色,双翅缘毛淡黄褐色。

蛹(图1-Ⅲ、Ⅳ):被蛹,长8.0~15.0 mrn。刚化蛹时为绿色、每节背面有一深棕色斑点,蛹羽化前变为深棕色。

幼虫(图1-Ⅴ、Ⅵ):体长0.6~17.0 mm,宽0.8~2.2 mm。初孵幼虫为橙红色,后体色慢慢变为浅黄绿色,再逐渐变为黄绿色,老熟幼虫体色变深,为绿色,幼虫3龄后体背可见有1条由背血管形成的黑褐色条纹,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黑褐色条纹逐渐扩大,因虫体变得较透明,黑褐色条纹显得更明显。

卵:椭圆形,长0.5~0.8 mm,淡黄色至淡红色。

2.2海欖雌瘤斑螟的为害特点

海榄雌瘤斑螟主要为害白骨壤嫩稍和叶片,部分幼虫蛀入果实内为害。有的幼虫在白骨壤枝条的叶柄、顶芽或腋芽的嫩枝梢内蛀食(图2-Ⅰ);有的幼虫取食叶肉,造成白骨壤叶片仅存表皮而呈半透明的膜状(图2-Ⅱ);少数幼虫蛀入果实为害,蛀入孔附近有大量排泄物(图2-Ⅲ);老龄幼虫则在叶面或叶背吐白丝作白色薄茧,将自身裹于其中。

海榄雌瘤斑螟在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主要为害白骨壤,其幼虫取食白骨壤嫩梢、叶肉后,白骨壤嫩梢、叶片枯萎,严重时导致全株叶片枯萎,似火烧(图2-Ⅳ)。虽然白骨壤过段时间后又能长出新叶,但由于较长时间遭受为害,营养大量消耗,使白骨壤种群正常的生长和繁衍受到严重影响,限制了其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2.3海榄雌瘤斑螟的为害情况

抽样调查白骨壤嫩梢被蛀、叶片被取食和果实被蛀情况,以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反映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情况。由图3可知,嫩梢受害率明显高于叶片受害率和果实受害率,而叶片受害率又高于果实受害率,说明海榄雌瘤斑螟幼虫对白骨壤嫩梢的为害最重,其次是叶片,再次是果实。调查结果还表明,嫩梢受害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2014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2014年4月下旬嫩梢受害率从25.7%开始上升,至6月上旬嫩梢受害率上升至100%,并持续维持至6月下旬;7月上旬嫩梢受害率开始下降,到7月下旬嫩梢受害率降至27.7%;8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嫩梢受害率相差不多,嫩梢受害率在10.5%~23.2%;而后从次年3月中旬开始,嫩梢受害率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叶片受害率趋势与嫩梢受害率相似,其高峰期出现在2014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2014年4月下旬至6月下旬,叶片受害率呈上升趋势,叶片受害率从9.9%上升至55.2%;其后,叶片受害率开始下降,8月上旬叶片受害率降至9.5%;2014年7月下旬至2015年3月上旬,叶片受害率相差不多,叶片受害率在6.0%~12.2%;2015年3月中旬,叶片受害率也略呈上升趋势。2014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调查发现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白骨壤果实为害,果实受害率为4.0%~8.8%,果实受害率明显低于嫩梢受害率和叶片受害率。

3结论与讨论

经鉴定,为害福田红树林白骨壤的害虫为海榄雌瘤斑螟(Ptyomaxia sp.),曾定名为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4-6],海榄雌瘤斑螟的寄主主要为白骨壤,4个监测样带都调查到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白骨壤。

白骨壤嫩梢、叶片和果实受害率大小为:嫩梢受害率>叶片受害率>果实受害率,说明海榄雌瘤斑螟主要为害白骨壤的嫩梢和叶片,在白骨壤结果期时,部分幼虫蛀入果实为害。嫩梢和叶片的受害率均在5月上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峰期,嫩梢受害率最高可达100%,叶片受害率最高达55.2%。在调查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白骨壤受害情况是与海榄雌瘤斑螟的数量消长规律相一致。徐家雄等[7]对廉江、台山和惠东白骨壤群落的广州小斑螟数量、白骨壤嫩芽和叶片受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小斑螟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嫩芽和受害叶片数量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不同地点受害嫩芽与受害叶片数量消长规律差异很大。在2014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该研究发现海榄雌瘤斑螟幼虫蛀入果实为害,而李罡等[8]调查发现在气温较高的7、8月,海榄雌瘤斑螟会蛀食白骨壤嫩芽和果实。

海榄雌瘤斑螟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一年发生6~7代,每代生活周期25~32 d[8]。海榄雌瘤斑螟对白骨壤的为害受越冬虫口基数、气候、白骨壤长势等影响,5月上旬至7月中旬白骨壤受害高峰期,白骨壤嫩梢被蛀、叶肉被取食,待气温升高又适逢干旱,白骨壤极易出现全株叶片枯萎、似火烧的状态。

由于海榄雌瘤斑螟为害的寄主(白骨壤)处于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也是众多鸟类繁衍生息的栖息地,所以对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控,尤其要注意对红树林其他生物的影响,以使用环保、高效、低毒的药剂为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的方法。贾凤龙等[9]利用灭幼脲Ⅲ号和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发现灭幼脲Ⅲ号喷洒叶背面防治效果好;李罡等[8]利用Bt稀释液喷雾对海榄雌瘤斑螟进行防治试验,平均防效为90.61%;戴建青等[5]利用寄生蜂、寄生蜂携带病毒的“生物导弹”结合Bt的生物防控技术手段,几种生物防治技术的结合使海榄雌瘤斑螟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徐家雄等[7]发现捕食性蜘蛛可以对海榄雌瘤斑螟起到一定控制作用。此外,还可以在红树林悬挂黑光灯对海榄雌瘤斑螟成虫进行诱杀。对海榄雌瘤斑螟的防控可以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保护并利用蜘蛛、草蛉、螳螂、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它们对防控海榄雌瘤斑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师卫华,赵润江,于笑云.深圳福田红树林面临的威胁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92,94.

[2] 陈桂珠,缪绅裕,章金鸿.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S1):294-300.

[3] 贾凤龙,陈海东,王勇军,等.深圳福田红树林害虫及其发生原因[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3):88-91.

[4] 昝启杰,任竹梅,李后魂,等.用mtDNA COII基因序列确定我国北部湾红树植物白骨壤虫灾虫源[J].自然科学进展,2009,18(12):1380-1385.

[5] 戴建青,李军,李志刚,等.红树林害虫海榄雌瘤斑螟防控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3): 65-67.

[6] 李志刚,戴建青,叶静文,等.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J].昆虫学报,2012,55(9):1109-1118.

[7] 徐家雄,林广旋,邱焕秀,等.广东白骨壤群落上的广州小斑螟生物学特性及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3):8-16.

[8] 李罡,昝启杰,赵淑玲,等.海榄雌瘤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Bt对其幼虫的毒力和防效[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13(1):50-54.

[9] 贾凤龙,王勇军,昝启杰.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J].昆虫天敌,2001,23(2): 86-89.

猜你喜欢
形态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神奇的红树林
走过红树林
浅谈景观的空间形态语言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