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正
现在回头看,大概可以看到2010年是一个分水岭,苹果等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提速,以及微博和微信的相继兴起,差不多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变化就跟2000年之后电脑网络的逐渐普及相似,但显然前者更有爆炸性。80后这一代可以说是躬逢其盛,刚好与网络世界一起成长。与85后的自然而然不同,80后刚好经历“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时代末端,然后世界就成平方数膨胀:201电话卡和电话亭、OICQ和论坛、诺基亚和博客、彩屏折叠滑盖和WinXP、HTC和安卓、iPhone和乔布斯、微博和微信小程序……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讨论微时代和小程序,而是想描述困惑。
这些日子老患一种毛病叫:脑补完成。具体说就是看到一条信息,无论是来自微信、短信还是微博,看了一眼,脑海里就有一个大致的回应,比如说有朋友发微信说把昨天的照片发给我,随后我脑补回复,在心里完成里这个发照片的动作,然后可能就看其他App或收起手机,或者接了个电话,便把这事忘掉了。直到这个朋友当面指着鼻子问我怎么不把照片发他,还辩驳说明明发了啊。拿起手机一看,当真没发,只能傻笑。
说到这里,很多人一定说,我也是,我也是。大概人工智能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已经提前进入人工智能的模式。而实质是,太累了,信息太多,很多事情被我们自然过滤,脑补完成了。
会发生脑补完成的,有时候还不是发发照片之类的事情。而可能是某个重要的邀约,某个令人犹豫的选择,需要郑重其事的回复。你觉得可能不能随手说好,拇指三秒钟之内没法完成,于是就做別的事情去了。
忙,我们会说,好忙。
另一头是无聊,我们会说,好无聊。
这个是时代的病,正在于忙和无聊。在忙碌中无法确立意义,这是大部分人内心的苦闷所在。移动互联网正让我们形成了非常完美的网络人格,面对面的交谈,你会发现比网络中更为艰难,因为我们没法“发表情”。
网络上的尴尬,比如无话可说,比如敷衍了事,比如放声狂笑和泪流满面,这些内心戏通常都需要“网络表情”来完成。而现在,面对面交流,没有图片和表情包可以用来调节说话中间的空白,我们会感到慌张和不耐烦。
言语机锋在屏幕时代变得不太重要,迂回的,暗藏玄机的对白已经没有市场,代之以直白浮浅的表述,相当于,能用红包解决的事情就不必多言。
这样的言语方式已然影响了我们的创作和阅读。这个漂浮行走的世界,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忙碌,然后想想,又会觉得究竟有多少真正重要的人和事呢?只不过如梦游般活过去罢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浮光掠影的生活就在脑补中被完成了。
那天翻《聊斋志异》,读到“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这是中学课文里的篇目,里头的考点我都清楚,然而“假寐”这个词语突然单独跳了出来,我眼前浮现出昏昏然的狼眼,半醒半睡,这个表情似乎是这个时代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