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欣 李珉 王杰 杨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发展应急产业的必要性,对当前河北省应急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急产业;应急管理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风险因素日益突出,公共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加剧,各种危险源、隐患大量存在,突发事件处在易发多发期,而且关联性越来越强,非常规突发事件愈发突出。随着新媒体普及应用,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突发事件处置难度不断增加。河北省地处京畿,与北京市、天津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融,既共同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筹办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等重大战略机遇,也一起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凸显、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等严峻风险挑战。这些对我们加强应急管理、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发展应急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急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学术界与实务界对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应急产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应急产业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以及主要任务。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应急产品和服务内容。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明确2017-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培育和发展重点任务,推动应急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国家层面,近年来对于应急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应急产业政策在逐步规范,但在应急产业研究方面,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大多是宏观战略下应急产业发展研究,缺乏针对性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
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研究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京津冀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为河北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发展。
一、应急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应急产业的概念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
(二)发展应急产业的重要意义
(1)应急产业发展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2016年,我国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近1.9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32.9亿元。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更加重视民生问题,在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安全需求推动下,应急产品研发、生产催生了应急产业,完善应急保障体系迫在眉睫,应急服务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供给不足行业。
(2)应急产业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应急产业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近年来发展迅速,被认为是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2016年,我国安全应急、信息安全、消防、应急通信装备、反恐装备等领域專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近万亿元规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应急产业有望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应急产业发展是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应急产业起步晚,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将带动相关行业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促进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交流合作,在2016年应急产业发展推进交流会上,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这将促进应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河北省应急管理有关部门结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京津冀应急管理协同发展工作,三地应急办认真落实协议要求和联席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应急合作,努力构建京津冀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应急合作区域联动工作格局,在2016年协同处置了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7·1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圆满完成了APEC会议、“9.3”阅兵期间大气质量应急保障等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河北应急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问题表现政策体制、产业集聚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
(1)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应急产业成为共识,但应急产业政策滞后。“十二五”时期,河北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工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为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2015-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联合举办产业对接活动,雄安新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蓄势待发,一批应急产业项目如: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园、石家庄卫星导航产业园、大唐电信卫星导航产业园等开工建设。
但与发展应急产业相配套的政策制度,没有及时出台,没有明确的指导政策,尤其缺乏针对我省现实的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各个领域没有进行系统有效整合,缺乏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
(2)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加快,建立了应急产业园,但应急产业集聚程度不高。我省在2013年11月就建立了张家口怀安县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产业园,园区总投资100亿元,总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有28个大项目,业务涉及应急产品生产以及应急救援物资贸易与储藏业务。2015年11月怀安应急产业园被评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但是,由于目前河北省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应急产业园发展缓慢,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应急产业园没能起到新的经济增长级的带动作用。
(3)应急保障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缺乏示范引领作用的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2016第五届深圳应急救援产业展览会上,一共有293家参展商,在这其中京津冀地区的参展商占不到五分之一,而河北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这体现出我省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具备品牌优势的应急产业的大企业,京津冀发展不均衡。我省近年来应急产业的发展仍存在没有拳头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的问题,应急产品市场发展不成熟,产学研脱节的情况。
三、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河北省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任务愈加艰巨,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隐患增多、风险凸显、矛盾突出等更大挑战。华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防治受到中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密切关注;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群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突出,社会安全事件面临上升压力;基层应急力量薄弱,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对此,我们以应急产业的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保障工作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2015年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围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心任务,以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業和现代农业为重点,推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项目推进、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六大工程,制定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京津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
在此基础上,河北省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应当围绕应急产业发展,着力完善产业标准体系,研究编制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河北省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加大财政支持,认真落实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产业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及创业投资投向应急产业。对应急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予以支持。探索社会参与体系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成立河北省应急管理学会和应急产业协会,深入开展应急管理课题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二)积极引导支持,加快推进河北怀安应急产业园建设
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是引领国家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应急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保障平台。
加快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集聚一些应急产业的“领头羊”企业,是我省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我们应当利用张家口市怀安县应急产业园的区位优势,结合北京市城市功能的调整和疏解实际情况,协调做好北京市有关应急产业的承接和转移工作,力争将怀安应急产业园打造成专业类示范基地。省应急管理有关部门应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地域特点,加强规划布局、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集聚区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激发应急产业大众创业,大力推进张家口怀安县应急产业园进一步发展,携手北京丰台应急产业园,把握2022年冬奥会的机遇,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从扩大需求方面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一方面,省政府应急管理有关部门应当着力强化全省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尽快出台《河北省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在详细调查统计全省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物资储备标准和目录,确定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科学规划各级各类物资库布局,合理确定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提高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激发单位、家庭、个人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形成政府采购、工程配置、家庭使用为主的应急产品和服务消费格局。另一方面,省应急管理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综合调度制度。努力构建以省级应急物资保障为枢纽,市、县、乡和基层应急物资保障为支撑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政府储备方面,指导相关部门强化应急救援装备、能源物资、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医药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在社会储备方面,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储备本单位所需应急物资。在家庭储备方面,指导民政部门制定《家庭应急储备物资建议清单》等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开展科普宣传、培训演练、发放应急包等形式,引导居民家庭进行应急物资储备。
(四)提高应急服务供给水平,加强应急服务领域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无论是应急管理支撑服务,还是社会化应急救援服务,亦或是应急专业技术服务,都在拓展应急服务新类型。我省应围绕应急管理咨询、灾害防治避难工程、应急救援服务等领域,加快相关改革力度,发挥政府购买引导作用,探索特许经营等应急服务新模式,推动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社会化。省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应急服务,还可以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探索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引入应急服务建设的可行性。提高应急服务供给水平,聚焦抢险救援和生命救护,重点发展各类应急装备和产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对应急产业科技的支持,建立省级应急产业重点研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掌握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装备。
参考文献:
[1]肖越.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19-20.
[2]孙久文,张红梅.京津冀一体化中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7.
[3]郝晓龙.我国应急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20-21.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编号:201701724)
作者简介:李昕欣(1982-),女,河北沧州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纪委监督监察科科长、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