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改革,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调控从宏观转向间接,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有较大影响。在新金融体制下,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投融资方案,加强企业资金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推动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制改革 企业 投融资行为 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a)-021-02
如今,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只有加强投融资管理,才能降低外部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从多方面入手,关注企业投融资行为,规范企业的行为,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1 金融体制改革分析
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多,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是地方性商业银行,三是证券公司,四是金融信托公司,五是财务公司。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多拓宽了企业融资的途径,但是,也正是因为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开始向金融机构贷款,而且贷款的金额比较大,贷款的周期比较长,而且很多企业的融资更多的是依赖国有银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银行开始加强风险控制,开始商业改造,这导致企业的贷款难度加大,企业还贷的条件不断增多。
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990年,我国在深圳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这也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崛起。到2000年,很多企业开始以证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数额也比较大,企业融资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国有银行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而证券融资属于间接融资,相比而言,间接融资的额度比较小。由此可以看出,国有银行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从西方国家金融体制改革来看,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金融体系的不断调整拓宽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证券行业主要采用非市场化运行方式,政府的干预导致我国证券市场问题层出不穷。政府干预的目的有几个:一是帮助国企筹集资金,二是稳定股票市场,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随着企业筹资金额的不断加大,企业的收益率却在不断降低,很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存在很多弊端。
宏观调控体系改革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1984年,中央银行成立,国家对于中央银行的调控从直接调控改为间接调控,国家调控方式的调整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也有较大影响。1998年,国家取消了中央银行贷款的限额,中央银行的自主权加大,可以结合国内经济市场调整贷款制度。我国中央银行开始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资金制度,缩短了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规范了银行的行为,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条件。银行发展进程的加快也对企业运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分析
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使得金融市场也在不断改变,导致一些新的金融制度不断出现,对金融主体的运行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较大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银行的不断改革导致企业的投融资方式也在不断改革。事实上,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国有企业都属于国家,银行和企业的行为都受到国家调控。对于国有企业和银行来说,国有企业的融资属于内部融资,但是这种内部融资形式提高了企业的负债率,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风险。目前,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国家拨款的形式已经取消,开始实行贷款政策,企业贷款的束缚不断增多,企业需要按照银行的条款贷款。但是,虽然国有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可国有银行的根本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企业如果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和企业之间属于非强制性关系。国有银行改革的时间比较晚,相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在一定的劣势,很大一部分贷款在到期后无法收回,提高了银行的运营风险,而企业也会由于资金不足陷入困境,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银行和企业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就是银行对于企业的束缚力比较小,企业更多的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到后期根本沒有偿还能力。
银行金融体制的改革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加大,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力度,也希望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帮助企业筹集所需资金,为企业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从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希望可以上市,而对于即将要上市的企业而言,企业存在着争取上市和不争取上市的选择。但是,我国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比较小,而且存在着信息不对等的问题,企业如果自动放弃上市的机会,即便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好企业也不会再有上市的资格。对于国家监管部门而言,监管部门也有选择权,一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是从企业获取“租金”。实际上,国家成立证券公司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帮助企业上市。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也是希望能够规范企业的行为,让企业更好的实现发展目标。
相比而言,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比较晚,各种制度都不够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企业的最大股东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很有可能会损害企业合伙人的利益,对于这一问题查出纰漏的难度比较大,如果监管部门没能查找到相关问题,企业就会获得额外的收入,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发现问题的存在,会以罚款的形式来处罚企业。在新形势下,监管部门开展监管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的成本就会提高。
债转股是商业银行采取的又一新举措,但是债转股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出现大幅度亏损,而且企业的负债率比较高,银行就会采取债转股的措施,也就是把银行的债务转化成企业股份的形式。在企业进行债转股的过程中,企业会获得一笔新的资金,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得到改善。银行会剥离企业的部分坏账,企业负债率就会降低,银行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债转股企业的类型有:一是债转股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得到改善,企業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二是无力维持的企业,即便是采取债转股举措也无法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债转股的举措并不经常使用,属于比较罕见的,企业如果想进行债转股是需要提前申请的,而且只有得到批准后才能实行。虽然债转股企业可以划分成两类,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分辨出企业属于哪种类型。
3 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
从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可以看出,金融体制在改革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金融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而且企业投融资行为也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预期进行。企业在投融资的过程中也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调整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国家金融体制改革不一致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成本。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光不够长远,过于关注近期的成效,也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二者的关联性比较弱。要想降低金融体制改革成本,国家相关部门就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金融体制改革不能与企业相脱离,否则金融体制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相关部门还必须丰富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和手段,合理制定金融体制改革方案,规范企业的行为,完善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手段,利率实际上就是资金的价格。事实上,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下,资金的价格是十分不合理的,甚至是扭曲的,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可以从改革利率市场入手,进而来影响企业投融资行为,丰富企业的筹资途径,并为企业确定投融资方案。市场利率对于企业的投融资方式也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进行投融资的过程中,市场利率会影响企业的投融资风险,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到利率这一因素,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在企业投融资的过程中,合理的考虑利率因素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4 结语
如今,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国家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金融体制改革对于企业投融资行为有较大影响。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的时间比较晚,金融体制改革制度不够健全,体系不完善,无法真正发挥出金融体制改革的作用,甚至还出现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详细分析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新形势下,银行也在不断转型,银行从国有开始向商业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贷款的难度,银行对于企业的限制和束缚不断增多,企业如果不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款,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果企业要想降低投融资风险,企业可以申请债转股,但是债转股的形式并不常见,审批难度比较大,而且对于企业的类型有一定的限制。在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银行需要和企业互相关联,否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企业在开展投融资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利率因素,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李菲菲.金融集聚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5(05).
[2] 李国庆.中国金融脱媒化的经济影响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5.
[3] 郭妍娇.金融约束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4] 陆铭.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方式 完善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对上海浦东新区科技金融体制改革的经验总结(上)[J].华东科技,2014(05).
[5] 吕越.金融市场不完全、融资异质性与中国企业国际化[D].南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