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的新思维

2017-05-30 15:54张芳王荣荆淮侨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互联互通国家安全

张芳 王荣 荆淮侨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民族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作为一个社会系统,高校也面临着同样的形势和变化。在新的环境下,高校在开展涉民工作上,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中,需要树立新的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APEC会议上提出了“互联互通”的理念,其思想内涵与高校涉民学生工作的需要不谋而合。文章通过对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梳理出“互联互通”思维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的实践脉络,探索出一条符合普通高校实际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路径。

关键词:民族教育;国家安全;高校管理;互联互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36-03

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报道以《我从南疆来》为主题,在《新闻联播》栏目以头条形式,连续三天关注了在广州务工的新疆青年群体。凸显出中央对民族问题的重视。也在另一个侧面表明,华南地区在解决涉及民族问题的重要地位。其中,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是开展民族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当前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在去年的军训中,两则新闻格外引发关注。2014年9月下旬,一则题为《要学分?还是要信仰?》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网民的关注。据新闻报道,在广州某高校的新生军训中,“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一名穆斯林信徒。被校方要求其必须摘掉头巾参加军训。”文章认为学校歧视了学生的民族信仰。并引用武汉某高校九月中旬发布的军训新闻,《尊重民族信仰,允许少数民族学生穿戴必要的民族服饰参加军训》。新闻图片中,一名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学生在进行射击训练。

由于两件事同是发生在军训期间,同样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而校方的做法却截然不同,从而引起了网络讨论。两则新闻的背后,透露出当前高校在进行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上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怎样在尊重对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基础上,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与服务?如何界定其中的尺度与分寸?

新闻中两所高校的行为背后,折射出当前对待涉民问题的不同心态与做法。从更深层次分析,其根源是在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刻板印象。一方面大家都深知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中,言行较为谨慎,担心触犯民族风俗禁忌;另一方面,缺乏涉民问题的常识,在处理与不同民族同学关系上,显得力不从心。此外,由于相关常识的匮乏,对于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处理结果,缺乏分辨能力。

在上述事件中,只要掌握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常识,以及国家在涉民问题的相关政策,不难判断究竟孰是孰非。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服务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看似是常识,却并未被广泛认知的概念:

首先,民族风俗与宗教信仰不能混为一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节目中,马来西亚歌手茜拉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为观众所熟知。因为宗教信仰,茜拉在公共场合都会带头巾以示尊重。事实上,戴头巾源于《古兰经》对穆斯林女性进行的一项约束。①由此,戴头巾是一种宗教符号,而并非民族风俗。

其次,学校是学术之地,而非宗教场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明确规定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制度。2011年5月,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抵御疆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即18号文件),重申了这一原则,并提出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在我国除专门的宗教院校之外,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后,再对上述两则新闻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在与不同民族同学交往过程中,大家出现的一些共同问题:对民族风俗习惯常识不清,缺乏跨民族交际必要准备。穆斯林学生在校园里佩戴头巾,本身就违反了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加以制止;同时,在我国参加军训被视为服兵役的一种形式。即军训期间学生须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对军容风纪的要求,在室外着军服应当戴军帽。

二、解决涉民学生工作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较之以往更加严峻,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多元。民族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民族问题的顶层设计刚刚成型,如何将其细化,落实到一线基层,考验着每一个从事涉民工作的管理者。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涉民问题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最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方面,也有着创新管理方式的压力和紧迫性。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当前,恐怖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呈蔓延趋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疆自治區党委书记首次公开表明,有部分新疆极端分子参加了境外的极端组织,并有回流中国的迹象。极端组织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手段拉拢年轻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目前,广东省承担着对口援建新疆的工作,大批新疆籍青年劳力输出到广东,并逐渐成为广东省内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存在恐怖主义输入性风险。

同时,作为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地区也聚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其中以来自西亚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商人为主。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香港“占中事件”以及“大陆议题”愈发引起关注,作为直接近邻,广东还要考虑到如何面对香港问题产生的影响。

(二)多元民族文化的复杂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与不同民族学生接触过程中,需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中的基本常识。在高校中,面临数十个不同民族的学生,要想全部掌握他们的民族文化常识,需要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以穆斯林学生为例,我国共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但不同民族间的风俗习惯存在差异,遇到相关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民族具体分析。

同时,当前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多元社会思潮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在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民族文化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共同影响之下,使处理民族事务的复杂程度超乎以往。掌握大量民族理论知识,是对每一个从事该工作人员的现实要求。但民族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在日常工作中难免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面对这种局面,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思路,对工作中以一元的指导方针统筹复杂的局面。

(三)高校教学管理的复杂性

在当前高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评价体系似乎是一片“法外之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评价标准,独立于学校对普通学生的评价标准之外。地方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教学评价,甚至考勤并不做严格要求。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压力较轻,学生拥有大量空闲时间进行自主安排。

内地与民族自治地方在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使其他地区的普通学生也可能面临文化休克。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由于缺少融入当地生活的渠道,使其更倾向于寻找本民族同胞进行日常交际。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无论对于民族交往,還是学校管理,都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亟待完善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教育部门已开始着手对学术评价机制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彻底优化这一制度之前,需要由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填补学术机制完善过程中留下的空白。

三、涉民学生工作的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涉民管理中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对开展相关工作进行统领性地引导。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一直有打破常规,在实践中探索新路径的传统。面对复杂的形势,发挥好这种“解放思想”的精神,才能处理好涉民学生工作。

(一)树立新思维,培养新能力

应对新形势的要求,要求管理者摒弃传统的工作思维。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全球视野,民族胸怀的复合型人才,在民族事务管理岗位上发挥作用。除政治素质过硬之外,还应具备分析能力,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将潜在的风险降至最低。

1. 政策解读能力。在解决涉民问题上,除了要具备必要的民族问题常识和中央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外,同时还要充分领会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对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普遍不高,对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需加大关注力度。

2014年11月的APEC北京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到了“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强调了在解决国际问题时,运用新的思维。事实上,“互联互通”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同时也可推广到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服务领域。在进行少数民族学生工作中,树立“互联互通”的思维方式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必要选项。

互通是彼此信任的基础。通过树立“互联互通”的思维方式,鼓励大家了解国家民族政策,懂得民族问题常识。只有更多地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刻板印象。同时,只有更加频繁的交流,才能消除因为沟通不畅产生的误解。

互联是正常交往的前提。通过运用“互联互通”的思维方式,以更加积极地心态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所需,才能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处理相关涉民学生管理问题时,要保持平常心,尊重对方民族风俗习惯,不区别对待。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不将矛盾扩大。

2.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不同民族的风俗,需要准备多套方案。事实上,在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学生总数中占比并不高,但面临突发事件的概率却非常高。特别在涉及穆斯林学生、藏族学生的问题上,在全社会尚未完全广泛普及民族问题常识前,高校管理需要未雨绸缪,建立常态化机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结合本地区当前社会治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当前,整个社会对于民族问题的认知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的产生,是伴随着地域的变化呈现出来的。由于地缘相近,特别是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联系程度较高,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对于民族常识的了解较为广泛。而这种了解会随着位置的南移,不断降低。这也就造成了虽然重大涉民事件发生在北方,但源头却常常在南方的局面。

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运用互联互通思维,将更好的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降低因信息不对称与刻板思维带来的决策风险。在日常学生管理中,运用互联互通思维加强风险意识,才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妥善处置,积极有为。

3. 沟通能力。管理者本身要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只有在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学生的诉求。同时促进各民族学生间的交流,引导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交往。两则军训新闻中暴露的问题,正是由于学生对于常识认知不清产生的。体现出对民族常识进行科普的紧迫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融为集体。树立互联互通思维,正是提高沟通能力的必由之路。

传统的沟通方式从沟通效果上来讲,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媒介发展的要求。沟通效率是直接影响到互联互通思维发挥效用的因素,特别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平台和载体显得格外重要。树立互联互通思维,就是要更加注重新平台、新媒介的作用。依托社交媒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互动,在畅通交流渠道的同时,建立信任,减少误解。

(二)引入新思维,传承中创新

互联互通思维方式是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面向未来的思考,落脚点在于指导当前工作。互联互通思维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基于贯彻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上,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创新实践。在实际运用中,重点在于结合中央在民族领域的新内涵。

1. 更加深化对民族问题的认识。通过运用互联互通的新思维,增强管理者对涉民学生工作的重视程度。特别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由于涉民学生工作不是全局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容易在日常管理中被忽视。互联互通思维的建立,要求我们将涉民学生工作视为一项重点工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通过树立互联互通思维,对涉民学生工作能够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只有这样,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偶发事件,才能够从容化解。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可以灵活运用国家相关政策,融通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将涉民学生工作的风险和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 加强思想引领工作。完善学生权益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继续发挥现有的学生权益平台作用基础上,开辟新战场,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到学生权益平台的主要任务。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当中,并通过组织渠道,了解并对其思想进行正面引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组织好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以重大纪念日节点为契机,通过开展以“了解民族风俗”为主题的系列校园活动,主动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增强普通学生对少数民族常识性问题的了解。促进不同民族间学生的交流,才能减少刻板印象,并将互联互通的思维推广到更广泛的学生当中。

3. 激活基层组织能量。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发挥学生所在学院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是解决涉民学生问题至关重要的一环。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听取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反馈,能够有效地发现并解除一些潜在的隐患。在学校层面上,由学工部、研工部定期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以专题座谈的形式了解学生诉求。

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更加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以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为主要抓手,注重引导少数民族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作用,增强不同民族间学生的交流。通过学生双向自主的影响,促进彼此了解,建立友谊。

四、结束语

互联互通思维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一种体现,从少数民族群众中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深入了解群众,才能更好进行服务。互联互通的思维也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交往观,只有在工作中自觉融入,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因此,互联互通的思维应居于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服务的中心地位。

“互联互通”思维的意义在于增进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而这也正是进行我们进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本质要求与题中之意。

注释

①康敏.近二十年来我国对穆斯林妇女“头巾”问题的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4(3):116-121.

参考文献

[1]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张挺.非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8-120.

[3]余海波.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42-44.

[4]许静珂.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2):12-13.

[5]罗文健.基层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2-7.

[6]康敏.近二十年来我国对穆斯林妇女“头巾”问题的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4(3):116-121.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互联互通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发展民族教育现状及解决新措施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