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洁 何丹
摘 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通过贸易、投资、需求三大因素来拉动。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吗?FDI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怎样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数据来找出答案,使用eviews6.0进行回归模型建立和根据1983年~2014年外国直接投资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贡献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1(a)-170-07
我国实际利用的FDI从1983年的9.2亿美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1260亿美元之多。同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83年的3千亿美元增长到了2014年的113916亿美元。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是否有所帮助和貢献, 今后吸引外资的工作是否继续?是国外资金的进入促使我国经济的成长, 还是我国经济的增进吸引了更多的外资? 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度引起学界的争议, 这些争议毫无疑问要求我们对FDI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贸易、投资和需求, 而外商直接投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一方面以投资的方式在国民经济中施展着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物质资本进入的是技术与管理。本文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FDI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在理论意义方面, 本文通过借鉴FDI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理论来研究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普遍和深化, 即使是在长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1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总体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和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互相依存的世界。资本在全球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各国都纷纷利用外资来舒缓国内的资本短缺,以填补经济存在的各类缺口,加快国内经济发展的脚步。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的封闭性已经慢慢被开放性所替代,资本的国际流通使得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达到了不可分离的程度。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纳了国际上实行的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吸收了大量外资。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一,是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取利益的重要途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的重要增长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改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引进外资的贡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很重视利用外资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在选取近20年以来的数据。1979年~1983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总共也就9.2亿美元,利用规模相当小。但1992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此时恰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际。1995年~2002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的是阶段性增长的态势。2002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增长,2007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747.68,比2006年增涨了18.64%。2008年更是达到923.95,比2007年增长了23.58%。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14年12月底,中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114多亿美元。2014年,外商投资新设立的企业23778家,同比增加4.4%;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为7363.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加1.7%(未含银行、证券、保险范畴数据,下同)。12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482家,同比增加6.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18.7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外商投资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变化趋势(见图1),中国利用外资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1 1979年~1987年的起步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首先开放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对外资实行优惠政策,并且总结了之前的经验,完善了各项法律,放宽了吸引外资的政策,使得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1.1.2 1987年~1991年持续发展期
中国给予外商投资兴办企业更多的优惠待遇,制定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进一步扩展经济特区,使外商投资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外资规模也因此扩大。
1.1 3 1992年~199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势的形成,中国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更大的改善。特别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掀起了经济发展新的一番热潮,吸引了更多的FDI进入。国务院进一步发布扩大了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的政策。1992年~1995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为1098.11亿美元,年均274.53亿美元,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平均8.175亿美元增长了近34倍。外商投资在规模、领域、来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中西部地区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1.1.4 1996年~2001年调整提高阶段
自1995年之后,根据前几年外资进入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外资企业运作不规范、行业失衡、资金投放地区性失衡等,实施了策略性整改,对外资项目的引入与流向更加有选择性和导向性,从迫切追求外资数量转变为积极追求质量,我们追求投资的长期经济效益和可持续的社会效益。1995年之后,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调整甚至取消了部分优惠措施,并且每年更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大类,从而引导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流向,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而,自1995年后,我国利用外资外商投资的速度趋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同时,欧美经济增长强劲,在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坚守人民币汇率,在吸引外资方面受到了极大打击,直接体现在外资流入速度和金额数量方面。一方面资金注入减缓,另一方面部分外商变相撤资,使得外资工作陷入困境。1997年12月底,国务院为了稳定外商投资召开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外资工作会议,在剖析国内外紧迫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布置了扩大开放的新的战略与策略,将吸收外资又一次放在了战略位置,增强吸引外资的新策略,并且恢复了部分原来已经取消的优惠政策,使得1998年和1999年的外资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1.1.5 2002年至今的高速稳定增长期
中国自2002年正式加入了WTO之后,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市场准入政策,同时重新调整了产业政策、国民待遇和区域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之后稳中有升。
1.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协调发展,需求引导供给,具有能动性,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而后者又直接决定着未来市场的供给能力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大小。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逐渐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经典的国际投资理论中,以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为代表,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资来弥补本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中國自1992年起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策略,期望通过引入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并且由此改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自此之后,FDI快速增长,庞大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外资引入大国之一。
1.2.1 FDI对GDP的贡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投资构成了GDP衡量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相关数据的计算结果来看,1983年~2014年,FDI/GDP比例已经从0.3%上升为1.15%。其中特别是在1993年~1997年,这一比例甚至高达5~6个百分点(见表1)。2002年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逐年下降,至2014年我国实际利用FDI为1195.6156亿美元,GDP为10.35万亿美元,FDI/ GDP比例降至1.15%。2014年度GDP为9.032%的增长率中,其中1.15%是依靠引进外资实现的。
1.2.2 FDI对中国固定资本形成的贡献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投资通过增加资本的存量,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我们从表3中可以看出,FDI虽然增加了我国的基本生产和供给能力,但是在我国固定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低。1994年占固定资产的比例为17.1%,而到了2007年只有4.34%,甚至到了2014年仅仅只有1.43%。这说明,一方面,从竞争效应来看,尽管目前中国吸引的FDI规模不断变大,但在总量上对国内资本的挤出并不明显。另一方面说明国内资本仍占主体。在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国内资本并没有所见,反而却在持续增加。
1.2.3 FDI对中国工业产值的贡献
通过引入国外资本可以提高一国的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使得增加本国的工业产值。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工业产值的各项指标结果与我国引入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趋势是相符合的。外资的引入使得我国工业产值取得较快增长,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4 FDI对中国出口的贡献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理论,投资和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替代效应,又有促进效应,而这里的促进效应主要指的是对本国商品出口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FDI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是非常明显的。外资占中国出口的比例变化说明,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要强于内资企业的竞争力。
1.2.5 FDI对中国税收的贡献
FDI通过税收的渠道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FDI不仅可以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而且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和就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另外,我们也必须看到,外资税收贡献与其对中国工业产值的贡献是极不成比例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外资享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的缘故,另一方面则是外资利用转移价格避税的原因。
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益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资本的转移,同时还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和先进管理方法、经验的转移。外商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技术以及其相关技能转让的主要途径。有经验和受过培训的人才流动,成为技术溢出效应的主渠道,通过溢出效应和外部效应,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会受到积极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常难以用钱买到,利用外资是最有效的来源之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有四点:一是示范以模仿效应或“传染效应”,由于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上的差距,我国企业可能需要通过学习、模仿其行为提高自身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二是竞争效应;三是联系效应,它被看作一种产业间溢出,包括跨国公司在与国内企业或客户的往来中,与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发展后向联系以及与销售商的功能下游企业发生前向联系;四是培训效应。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物质资本的注入,增加了东道国的就业机会。从数据上看,外资在发展中国家创造的就业机会在不断增加,但是其作用大小却很难准确估计。因为,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本身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前后向联系和乘数效应更会增加就业机会。
从就业数量效益来看,外资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在不断的增加,1985年~1990年、1991年~1996年、1997年~1999年三个阶段,外资企业分别创造了6万、375万、72万个新增就业,分别占到了当期全部新增就业的0.43%、9.62%、6%。实际上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拉动了全国的就业人数的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所占的比例稳定的增加,从1992年的0.77%递增为1997年的1.44%、2008年的2.94%、2013年的4.1%(见图3)。随着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外商投资经济对我国的劳动力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就业质量效益来讲,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聘用员工制度的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常规化、报酬制度的市场化各个方面,多数外资企业都处于比较良好的情况。例如:外资企业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国内同类企业(见图4),在提供培训的数量和形式上大大超过了本土企业。外资企业拉动了我国对员工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人才,为中国未来企业家队伍和企业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效应,主要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与货物贸易直接是互补关系还是替补关系。
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地扩大了我国国际贸易的规模。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外资企业出口不断扩大,对出口增量的贡献日益增加。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推动力量。外资企业的产出对中国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和国内出口贸易保持稳定均衡的增长关系。外资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实现了国际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尤其近年来幅度大大增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更是起到优化结构的作用。外资企业更是在进出口的方式上和出口产品的结构上都有提高的作用,以至于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2.4 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制度效应
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得益于外资的引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外资的助动,外商直接投资明显加剧了我国国内市场竞争的广度、强度和深度,促进了国内商品、要素市场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外商投资企业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各种竞争压力,例如价格、技术、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使得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高。
3 FDI对我国GDP经济贡献的实证分析
从上文中FDI对GDP的贡献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外国直接投资与GDP的增长轨迹之间基本是一致的,这是不是说明FDI对促进GDP增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下面我们进一步观察FDI/GDP的变化轨迹,以进一步准确判断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图7描绘了FDI/GDP的变化轨迹,1983年~1994年,FDI/GDP呈现增长的态势,其中从1991年~1994年几乎呈直线上升的态势,而从1994年~2007年,则FDI/GDP总体呈下降的轨迹,虽然从2000年~2002年有短暂的上升趋势,但是过了2002年,FDI/GDP又趋向下降。这是不是说明从1983年~1994和1994年~2014年这两个阶段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一致呢?
总而言之,FDI与GDP增长轨迹基本一致,这也说明了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但FDI/GDP的变化轨迹在1994年前后并不一致,这是不是说明了FDI对GDP的增长作用也不一致,下文将通过计量分析进行实证。
本文从弹性的角度来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且比较1994年前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何不同?
本文使用模型为:
Log(GDP)=α+βLog(FDI)+μ (1)
由于模型(1)是双对数模型,因此,参数β的经济含义就是产出FDI弹性,即如果FDI增加1%,则GDP将增加β%。
考虑到1994年前后,FDI/GDP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的趋势(见图3),因此,1994年前后FDI对GDP的贡献可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这样就不能在1983年~2014年整个区间使用唯一的回归方程,而必须分为1983年~1994以及1994年~2014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因此,基于表2中的数据判断1994年前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无显著变化,考虑使用参数稳定性检验。
在Eviews6.0软件中,首先利用回归模型(1),基于1983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然后再回归方程窗口应用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设定结构变化点为1994,得到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结果见表3。
P值是拒绝原假设的值,当P<α值时(P远小于α=0.05),即回归系数显著,拒绝原假设。如表4,显然,不论F统计量(F-statistic)的伴随概率、似然对比数(Log likelihood ratio)的伴随概率还是沃德统计量(Wald Statistic)的伴随概率都为0,所以,应该拒绝回归参数保持不变的原假设,因此,应该分别就1983年~1994以及1994年~2014两个区间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以讨论FDI对GDP的贡献。
回归结果如表4和表5。
R-squared 是指回归模型误差占总误差的百分比。取值在0%和10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回归模型与数据吻合得越好。从以上实证结果可知,R-squared的数值较大,回归参数和回归模型都显著,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可以用来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对GDP的贡献。1983年~1994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0.203331%;1994年~2014年,FDI每增加1%,GDP將增加2.134897%。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1)FDI运行轨迹与我国经济运行轨迹基本平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2)由于FDI/GDP在1983年~1994年期间上升,而在1994年~2014年期间下降,为了分析这两个时期FDI对GDP的促进作用是否一致,本文首先基于双对数模型,利用邹氏断点检验判断1994年前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发生显著变化,检验的结果表示,1994年前后回归模型的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不适宜在1983年~2014年整个区间进行回归分析,而必须将1983年~1994以及1994年~2014分开进行回归分析,以判断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在1994年前后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983年~1994年,FDI每增长1%,GDP将增长0.203331%,1994年~2014年,FDI每增加1%,GDP将增加2.134897%。所以,1994年~2014年,FDI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1983年~1994年的这个期间。
4 我国吸收外资的建议
4.1 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分析
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相对于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相对和独立性,主要的方式是以直接投资为载体,FDI的资金作为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影响我们的经济。首先,当我们的经济正处于持续稳定增长,海外金融资本为了获取我国的经济扩张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大量涌入我国,这时候我国的经济也在上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伴随着投资而来,打破了我们固有的观念与习惯,使我们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外商投资在经济利润、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丰厚收益进一步吸引了大量国外资本,这样的互动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带来的问题与负面影响。相较于我国本土的企业来说,跨国公司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样不仅不利于市场竞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挤出我国本土的企业,很可能会造成行业垄断,甚至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当然这一问题并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改革開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受益于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2 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建议
4.2.1 引导外资的区域流向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首先,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应该继续保持吸收外资的优势,但应该逐渐减少对东部的各项优惠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外资政策已经相对于西部的政策具有更大的优惠和优势。鉴于目前的现状来说,外资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应该与本地的企业保持相等的待遇,不应该再享有优惠政策“超国民待遇”。外资政策应以调整东部、中部、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为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外资除了受到市场因素影响之外,其实政策因素才是起到重要影响和引导作用的。可见,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对落后地区实行的政策,对落后地区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及给予相应的整治补助金的资助。
4.2.2 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
鼓励国外投资者重点关注节能减排的环保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对引进外资核心技术的企业给予支持,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效应。支持产业配套,加强原材料,零部件本地化,发挥其辐射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的项目要严格限制。服务贸易稳步推进开放,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培训中心、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实现从技术、信息、管理和营销的中间部门过渡到现代服务业。推进外贸转型和外商投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4.2.3 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向国际看齐
合理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外投资比例,扩大服务领域。一方面鼓励高端服务业,如金融服务、物流、信息、软件技术等现代服务行业的投资;一方面对高端服务业的外资引入要谨慎规范,履行我们在加入WTO时的承诺,也要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此外,我们应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服务外包产业鼓励政策的发展,加快培养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到中国,作为其主要的服务外包业务承接。
4.2.4 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法律环境的不完善,外资企业运作不规范,我们的政府和本土企业也得到了不少教训。因此,完善政府监管、优化法制环境、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势在必行。防范外资垄断,保障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赵红娟.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2] 竺彩华,刘曙光.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黄新飞.FDI、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4] 赵晋平.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5] 崔新健.中国利用外资三十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6] 韩燕.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7] 王晓红.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新跨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 王晶,杨宏恩,霍朋军.开放经济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 许晓娟.中国外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的统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0] 刘晓广,杨昊晰.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GDP增长的相关关系分析[J].经济师,2006(4).
[11] 蒋旭.洗钱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2] 蒋雨秀.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研究[J].商情,2013(20).
[13] 余永定.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