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的文化景观构建

2017-05-30 11:22徐慧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

摘要从城乡风貌和文化景观的概念、关系以及城乡风貌空间营造的现状入手,在文化景观构建的物质构成要素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等方面,探讨我国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文化景观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城乡风貌;文化景观;物质构成要素;非物质文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5-0175-03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wnscape and cultural landscape,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ownscape space creation.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elements and non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the way of cult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in the townscape space creation.

Key wordsTownscape;Cultural landscape;Material elements;Nonmaterial cultural landscape

隨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但也正在慢慢失去一些多年前留存下来的生活痕迹。在城镇化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我国的城乡风貌正面临着地方特色迅速消褪,千篇一律的城乡一体化、单调化,过度开发,形式化保护等诸多问题,地方风貌和地方文化受到较大影响。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具体到微观层面则是城市之间的竞争,竞争内容也已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层面。国家或地区的竞争性发展指标已呈现多元化趋势,而城乡环境作为城市活力的体现,已成为各国各地区普遍关注的发展指标,地域文化则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3]。因此,城乡风貌的塑造有利于打造地区文化力,加强地区内部的文化凝聚力,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培养地区文化创造力。

1城乡风貌和文化景观概念的界定

1.1对城乡风貌的界定城乡风貌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体现出来的城乡环境、城乡文化和城乡生活的特征。风貌中的“风”是对城乡社会人文取向的软件系统概括,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文化方面的表现;“貌”是城乡总体环境、硬件特征的综合,是城乡的有形形体和无形空间,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城乡文化的载体。

1.2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的概念首先是由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Otto Schluter)作为正式的术语引入学界的。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C.O.Sauer)将文化景观定义为:有文化群体在自然景观中创建的样式,文化是动因,自然是载体,文化景观是结果”[1]。即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2]。这些定义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人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具有无法割裂的联系。

1.3城乡风貌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城乡风貌并不是简单的风貌构成要素的物质相加,它体现出深刻的城乡地域文化内涵,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乡风貌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因此,在研究城乡风貌特色时,除了要研究建筑物特征、城乡色彩、文物古迹等这些外在的视觉感受外,还要深入研究城乡发展的形成因素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其精神感受、物质感受和文化特征。因此,笔者认为文化景观与城乡风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城乡风貌是文化景观综合素质的外在形式,文化景观的精华则是城乡风貌的内在品质。

2城乡风貌空间营造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导致全球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大城市一派壮观的钢铁水泥森林景观,承载城市传统、历史及文化的场所和空间正逐渐消失。而中小城市也以高楼大厦的规模化建设为目标,一切照搬大城市的建设步伐,追求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最终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出现。总结起来,目前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以下3点。

2.1城乡风貌杂乱,缺乏特色长期以来,大部分地区的城乡规划相对滞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却不断加快。由此许多城市或乡镇生搬硬套大城市的建设模式,盲目求新求大,滥用地标建筑概念,村镇建设散乱,缺乏统筹规划。在多年的城乡发展中,无论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都没能深入研究、尊重、把握和体现地域的历史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等特质,对城乡文物遗迹、传统民居、传统历史街区风貌、历史建筑、传统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没能开展整体的保护和发展利用。

2.2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认识不足、保护不力,利用不充分 地域文化是地区发展的特色资源,这在日益趋同化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异常突出。一味追求新,城乡会失去历史的厚重感,一味复古,城乡则会脱离时代性,现代化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与旧的矛盾。但是,历史不能成为当代发展的点缀,而应成为当代发展的历史文脉加以继承和发扬,并与当代精神文化相结合。

一些开发商和相关管理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文物古迹过度开发,造成了建设性破坏。特别在一些历史街区,存在着大拆大建、以新换旧,拆除重建的行为,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部分历史街区的修缮只单纯考虑“修旧如旧”,忽视了普通民居及整体风貌的保护,步行街商业区的经营类型单一,品牌单调,文化品位不高,缺乏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商品经营,游客对历史街区的人文历史氛围感受不深。

部分历史传统街区、古村落、古遗存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的重视度不够。对潜在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没有发挥文物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3区域文化产业落后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整体实力不强,全社会对发展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正确和全面的认识,政府有关文化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工作落后于形式的发展和需要。在城乡风貌的营造过程中,缺乏对文化产业的整体规划和指导,没有形成相应的协调机制。大量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偏低,市场零乱分散,产业规模效益差,竞争力弱。同时,由于起步晚,行业内也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相关产业人才匮乏。

3文化景观构建的切入点

自然与人文环境景观、历史文化遗迹、风俗民情等,反映着一个地方独特的历史文化内容,是其地方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的宝贵资产。它们在塑造地区风貌、突出地区个性、丰富地区文化内涵、改善城乡环境以及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景观既是一种可见的、有形的实体对象,又呈现出相对应的人文内涵。根据文化景观的观点,用演绎的方法从其所呈现的物质形式和表达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将其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个系统[4]。城乡风貌空间营造中的文化景观构建可以上述2个系统中的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寻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具有地域特色文化景观的创建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风貌。

3.1物質构成要素物质文化景观的系统构成主要有以下8个要素。

3.1.1自然环境景观。是指文化景观中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海洋植被等自然生态环境和声、光、热等物理环境,是文化景观生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1.2传统建筑聚落。是指人类聚集生息、生产的居住载体,反映了优秀建筑技艺、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民风民俗和聚落空间形态,同时也反映了文化景观空间布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信息。传统建筑聚落是乡土建筑的基本存在方式,也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功能性景观。城乡社区内的台阶、铺装、座椅、照明、扶手、无障碍通道、景观构筑物、功能场景、标识等。从人的角度出发,功能性景观主要可分为人性化、识别性、社交性、视觉感4种类型。

3.1.4城乡街道绿地景观。位于城乡临街建筑和道路红线之间,充分利用城乡间零星空地“见缝插绿”,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典型的“点”上绿地。城乡街道绿地景观起到了美化城乡、装饰城乡的作用,有利于城乡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

3.1.5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上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遗址。反映地域的社会职能和建筑文化,或与特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关,忠实记录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高度凝聚,是文化景观的重要载体形式。它们是某个时代的印记,见证了一国一地经时间堆垒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历史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3.1.6街巷空间。“街—巷—院落”的空间布局一直是我国传统城镇规划中最基本的空间组织形式,街巷空间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镇空间的灵魂与血脉。它不仅仅是延续原有的物质环境,同时也包含着对于社会网络和生活网络的延续,是聚集人流、进行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街巷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城乡风貌中人情味浓郁的文化景观。

3.1.7社区广场。是比较集中的居民活动场所,开放性较强的户外空间景观,承载整片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它具有开放性、节庆性、群众性、自娱性等特征,发挥着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居民对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多重作用。

3.1.8公共环境艺术景观。是指在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和相应的环境设计,包括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壁画、雕塑、装饰、园艺、地景、广告等艺术形式景观。它在人文精神和审美效应上与环境整体相协调,并有其独立的观赏价值。公共环境艺术延续着地域历史文化,也是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

3.2非物质文化景观

3.2.1地方生活文化景观。是指人类在地方长期生活当中形成的吃喝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的存在。生活文化与其社会的各种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地方生活文化景观主要包括该地域的人文景观,如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婚嫁文化、岁时文化、民俗文化等,它们共同描写了人类生活的各种层面。

3.2.2社会文化景观。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由人民群众创造,隐藏在物质要素和生活文化景观之中的社会结构、城市历史、民间艺术,乃至宗教、法律、政治经济等[5-6],其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或群体特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景观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增强城乡居民的自豪感。

3.2.3城乡社区形象与识别系统之创造。社区形象识别是将社区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结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设计,有意识、有计划地将社区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它是为了实现社区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社区居民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社区形象与识别系统可以包含社区代表精神、社区代表物、社区代表景观、社区之花、社区之树、社区之歌等。

3.2.4地方文化产业开发与包装。所谓的文化产业是指依赖创意性和独特性,强调产品的个性、传统性、地域性,甚至是工匠的独创性,表达产品的生活性与精神价值内涵。地方文化产业可以是地方具有历史性或独特性的产业,开发利用其地方文化资产与文化环境,将地方产业做适时文化包装,发展共同经济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城乡风貌的建设问题开始被各省市区政府提上日程,城乡风貌的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的一个重要手段,离不开文化景观的构建。城乡风貌中的文化景观不但是城乡发展的内在基因,也是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与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多角度的文化景观构建中还缺乏相应的经验,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结合各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发展方向,尊重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借鉴各方面宝贵的经验,打造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景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城乡风貌营造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SAUER C O.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J].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geography,1925,2(2):46.

[2]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70-79.

[3] 徐慧宁,李云.广西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与台湾城镇风貌改造运动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40-15442.

[4] 李和平,肖竞.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园林,2009,25(2):90-94.

[5] 黄瓴,丁舒欣.重庆市老旧居住社区空间文化景观结构研究:以嘉陵桥西村为例[J].室内设计,2013(2):81.

[6] 李和平 , 肖洪未 , 黄瓴.山地传统社区空间环境的整治更新策略:以重庆嘉陵桥西村为例[J].建筑学报 ,2015,1(2):84-89.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试论中国博物馆建筑在文化景观构建中的作用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鄂伦春族文化景观变迁及对其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影响
西湖文化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评估
“从历史走向未来——亚太地区历史遗产与文化景观保护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