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个人信用消费金融研究

2017-05-30 10:48:04王蓉晖
中国商论 2017年34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移动终端个人信用

王蓉晖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网络与技术更具宽带化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移动信息时代来临。基于此,为个人信用消费金融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将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作为研究重点,阐述了移动终端在其中的合理运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移动终端 个人信用 消费金融 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a)-029-02

伴随商业银行切入消费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以消费信贷为核心的P2P平台不断形成,使得消费金融市场参与的主体也明显增加,加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其中,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必要保障的就是个人信用的评估,而且消费金融的全面创新同样需要由个人信用评估作为重要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终端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在传统的金融服务领域中全面渗透,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灵活运用,能够实现信贷申请人信用评估的全面优化,而这也即将成为消费信贷机构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由此可见,进一步研究移动终端在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1 移动终端概述

所谓的移动终端,具体指的就是移动通信终端,能够在移动状态下正常使用的计算机设备,而移动性的特征主要通过移动通信能力以及便携化体积表现出来。从广义角度分析,移动终端主要包含的就是手机与笔记本,同时还有车载电脑与POS机等。然而,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所指代的就是手机或是应用功能多样化的智能手机[1]。

移动终端,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从硬件体系角度分析,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极为明显,且属于一种微型的计算机设备。除此之外,移动终端的输入方式诸多,具体表现在触摸屏、键盘以及摄像头和鼠标等方面,并且考虑实际需求采取调整措施并输入。从软件体系角度分析,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統优势也十分突出,系统的开放性使其应用软件层的个性化特征愈加明显,能够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从通信能力角度分析,移动终端接入的方式相对灵活,而且具备了高带宽通信性能,可以综合考虑所选业务以及环境,对通信的方式进行合理化地调整,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利。从使用功能角度分析,移动终端强调人性化与个性化的特征。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终端中不断引进控制技术、生物认证技术、嵌入式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基于软件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需求对设置进行调整,增强个性化的效果。

2 现阶段个人信用消费金融发展状况研究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认为制约我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个人征信机制的严重缺失,特别是私营征信机构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导致征信产品的种类也十分单位[2]。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出台并应用在实践过程中,而个人征信市场化的发展,为消费金融行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央行和落实个人征信业务机构认知来讲,个人征信机制仍停留在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和个人信用报告层面。虽然个人信用报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贷款机构对于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在决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以个人信用报告为重要依据的传统金融机构,其信贷服务的覆盖面积相对狭窄。如果商业银行仅以个人信用报告为核心展开授信工作,则会出现个人信用记录滞后或是无法被信用报告机制覆盖群体信用处于空白等多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用报告就只能够将借款人历史信用状况反映出来,但是却难以将其当前与未来的信用状况展现出来,所以个人征信报告是难以与贷款机构实际需求相吻合的。除此以外,贷款机构在监控个人或是家庭财务杠杆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规避家庭负债率高的情况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会放贷给信用记录不理想群体的这一决定,直接剥夺其改善信用状况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个人信用报告是无法将全部群体覆盖在内的,而部分群体受诸多原因的影响而不具备信用记录,所以也将难以获取融资[3]。由此可见,我国个人信用报告机制尚未成熟且有待完善,传统的消费金融服务覆盖面积始终受到限制。

3 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个人信用消费金融

综合考虑全球金融机制演变可以发现,在20世纪以来,金融历史中就涵盖了企业和个人的借款人“脱媒史”。而在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P2P平台为载体的融资偿还银行信用卡贷款的情况始终存在。由此可见,个人消费者已经逐渐由商业银行向P2P平台融资进行转变,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融资成本不高且实际效率较高。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服务于个人消费者的效率高且成本低的重点就是借助移动数据终端展开具有前瞻性的预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风险评估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实践过程中,以移动数据终端为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充分利用其前瞻性,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消费信贷服务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

其中,在移动数据终端对网络数据进行挖掘的过程中,使得贷款机构可以对客户目前与未来还款的能力,甚至是还款的意愿进行真实预测,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贷服务覆盖面积[4]。在原有工作模式中,贷款机构对于个人信用报告过于依赖,使得授信的信贷服务覆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出现,但在移动数据终端前瞻性特征运用的过程中,使得贷款机构的信贷服务覆盖面积明显拓展。目前阶段,我国互联网企业逐渐推广线上消费信贷产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支付宝中的“蚂蚁花呗”,其功能各银行的信用卡存在相似之处,而信用评价的维度则包含了消费、配送、退货以及购物评价等多方面的信息记录。以移动数据终端为基础,贯彻并落实综合信用评级工作。因电商平台当中的消费者信用评价的更新速度极快,同时其中的消费者行为数据能够为其未来信用水平的预测提供辅助性的服务。由此可见,电商平台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对于国外多种独立化的贷款平台而言,将重点放在借款人社交网络方面,并且将用户的在线社交数据以及信息内容为重要基础,并且展开信用评分的工作。而用户则可以通过独立贷款平台提供的信用评分提高途径实现与关联用户的交流与沟通,并且与有意愿为自身提供声誉担保的个人相互关联,在研究用户社交管理网络内部用户信用变化的同时,对于用户自身的信用状况予以合理地预测。正是因为移动数据终端所具备的前瞻性,使得贷款机构内部信用评价机制的动态性与多维度性都明显增强,使得个人借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的改变得以真实体现。

在此基础上,借助移动数据终端对网络数据予以深入且全面地挖掘,使得贷款机构可以针对客户的借贷需求展开科学合理地预测,以保证信贷服务效率的全面优化。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为借款人提供服务通常需要客户主动上门,并且在提交贷款申请以后,银行方面要通过特定时间审核信贷[5]。其中,银行信贷审核严谨性和借款人获得信贷便捷程度是呈负相关关系的,如果信贷审核的流程相对简单,那么银行对于风险的把控力度必然不达标。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借助移动数据终端的前瞻性优势展开科学合理地预测,能够使贷款机构在不断增强风险把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获取信贷的便捷性。在这种情况下,贷款机构就可以对客户网络搜索的记录展开全面地分析,并且对客户潜在的贷款需求进行深入地挖掘,尽量实现风险控制程序的前置化[6]。其中,如果贷款机构了解到客户最近对高等院校录取信息的搜索频率较高,那么就会考虑其家庭信息内容,并了解其潜在的助学贷款需求,这样就可以在用户提交贷款申请之前,针对其展开初步地信贷审核,并且通过评估并认可客户具有信贷审核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电话或是邮件等多种形式,为其提供相对准确的助学信贷产品营销服务。基于此,贷款机构逐渐转变为信贷需求的主动方,同时与信贷市场的现代化发展有效契合。

在我国,针对移动数据终端在授信贷款机构中的实际运行状况而言,可以借鉴两方面的经验。一方面,贷款机构在消费信贷开展的过程中,所能够依据的数据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通过公检法机关的途径,同样能够借助商业银行,将互联网路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企业通过互联网积淀数据的优势更为明显,即便无法保证诸多数据量在信贷决策中的应用效果,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贷款机构现代决策也将更偏重于互联网数据。另一方面,贷款机构在人力与资源方面也将更关注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现阶段,我国贷款机构数据量明显增加,而机构不足之处并非数据信息,而是处理数据的方法。即便数据输入相同,如果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同,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将存在极大的差异[7]。

当前,在个人征信的全面完善与实现消费金融的升级改进方面,我国始终停留于借助信用记录对个人征信进行采集的层面,严重缺乏前瞻性。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进消费金融市场的革新,但在新形势下,移动数据终端应用的前瞻性突出,所以,消费金融市場很可能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对移动数据重点的应用,在促进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借助移动数据终端前瞻性优势,确保个人信用消费金融的有效改进,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转型压力的影响下,以长期投资驱动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为此,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经济结构进行适当地调整。而消费金融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内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其重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已经开始正确认知国家金融体系当中消费金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采取了有效地应对措施,以期能够通过金融拉动经济内需。在消费金融贷款机构借助移动数据终端前瞻性优势开展授信的时候,就能够深入挖掘出个人消费者存量信贷的需求,进而创造更多的消费信贷需求,在国家消费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承担重大责任,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增长,进一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煦.由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风险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D].西安科技大学,2011.

[2] 韩煦.基于消费金融公司视角论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J].时代经贸,2011(2).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移动终端个人信用
基于HPSO-BP神经网络的个人信用评估
个人信用信息何以应由宪法保护?——一个制度论证的进路
法大研究生(2020年2期)2020-01-19 01:43:22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移动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28:02
移动终端云计算应用分析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2:05
手机APP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2:55
基于移动终端的APP营销策略研究
浅谈保险公司进入消费金融领域
商(2016年22期)2016-07-08 16:57:1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
商(2016年20期)2016-07-04 08: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