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烜
摘要:本文论述了赛前不良心理的五种表现:精神过度紧张;比赛压力过大,思想包袱沉重;想赢怕输的不良心理;厌烦比赛的不良心理;滞后不良心理。并针对这五种表现提出了五种赛前心理调控方法。
关键词:赛前;心理;调控;方法
赛前心理状态是影响竞技状态重要的因素之一。优秀运动员已经具有的竞技能力能否在比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与比赛有关的各种因素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机体进入和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从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而消极的影响则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因此,对不良的心理状态必须对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调控。
一、赛前不良心理表现
(一)精神过度紧张
随着比赛的临近,有的运动员会出现精神过度紧张。这是对比赛刺激因素以及自身参赛条件作出了消极性评价后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过度应激状态。精神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下中枢的调节活动相应减弱,情绪体验过于强烈,会引起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尿频等,进而导致注意失调,心不在焉,动作、知觉表象模糊不清,不连贯,听觉减弱,记忆力下降,行为失控等等。造成精神过度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压力过大,求胜欲望强烈而又缺乏自信,训练水平低,比赛经验差,惧怕对手,期望水平过高,想赢又怕输,对比赛条件环境不适应等。
(二)比赛压力过大,思想包袱沉重
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内心体验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以此约束自己做好赛前准备,是好的。但是,如果赛前运动员过分认真地看待比赛时,会感到压力太大,思想包袱沉重,从而导致赛前精神恍惚,吃不下,睡不好,提前进入应激状态,导致大量消耗体力和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能量,给比赛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想赢怕输的不良心理
想赢又怕输的运动员赛前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和担忧造成情绪矛盾状态,即对比赛结果一方面抱有过度、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又恐惧比赛失败。矛盾心理引起赛前过度紧张,信心下降,肌肉紧张,精神亢奋,生理消耗大,从而使运动员赛前感到体力不足。
(四)厌烦比赛的不良心理
运动员表现为感觉虚弱,疲劳,好冲动,口干,缺乏上场参赛的愿望。
(五)滞后不良心理
滞后不良心理在赛前运动员表现为松散,心理过度松弛,有时表现不稳定。在这种状态下的运动员往往显得慌乱,动作异常。过低的心理兴奋会使运动员达不到所需要的竞技状态。
二、赛前心理调控方法
(一)克服精神过度紧张的方法
1.转化控制。它是指通过另外一种活动或有意识地改变注意指向的方法来缓解情绪紧张。过度紧张是在引起紧张的刺激物作用下产生的,用刺激代替或意识转移就可以达到转化控制的目的。
2.冷却控制。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使精神过度紧张处于一种消退抑制状态,是一种冷处理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自我暗示、放松法、生物反馈训练法、信息回避法等。
3.激化控制。它是指用刺激或激励的方法,在提高运动员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缓解紧张的目的。刺激性很强的话常常可以使运动员摆脱困境,突然明白起来,达到刺激控制,缓解过度紧张的目的。
(二)克服比赛压力大,思想包袱沉重的方法
当运动员感到比赛压力大,思想包袱沉重时,一般采用疏导法、减压法,以便减轻运动员的思想压力,教练员要在分析对手情况和运动员自己训练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和指标,分担运动员的压力,帮助运动员树立信心。
(三)调控想赢怕输的方法
调控和克服想赢怕输的方法,主要是降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增加比赛胜利的把握性,做到知己知彼,掌握客观情况,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四)克服厌烦的不良心理的方法
当运动员出现这种心理状况,可以采用教育手段来影响运动员,如降低比赛的意义,做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允许运动员出错,鼓励运动员不怕出错。
(五)调控滞后不良心理的方法
由于运动员的兴奋性过低,达不到比赛所需要的竞技状态。因此,这时必须调节运动员的兴奋性。调动起运动员的积极性,使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到来的比赛上,提高运动员心理适应程度,改变运动员注意的指向性,激发运动员的参赛动机,使运动员具有积极的参赛意识。
三、结束语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优秀运动员影响很大。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比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比赛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控。
参考文献:
[1]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我评定及注意特征[J].体育科学,2000(4).
[2]邱宜均.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邱宜均.教练员兼运动心理专家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