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庸到独立:民国时期评弹“开篇”的独立与发展

2017-05-30 10:48尹业通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独立民国发展

尹业通

[摘要]苏州弹词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说正书之前先唱“开篇”的演出传统,学习开篇成为弹词艺徒学艺的起点。民国时期,女弹词的演出实践开始尝试将开篇作为独立的演出形式,出现了“点唱开篇”。随着评弹进入上海,弹词开篇在新兴传播媒介电台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开篇的演出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生活,使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诞生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开篇;得益于新闻出版业的兴盛,开篇逐渐丰富并扩大了自身的社会活动功能。

[关键词]民国;苏州弹词;开篇;独立;发展

中图分类号:I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17)04-0040-06

苏州弹词中的所谓“开篇”,{1}是开说正书前加唱的篇子,也是评弹的一种文学和演出形式。以七言韵文为主,一韵到底。无论是故事性、说理性或抒情性的作品,均有完整结构,独立成篇。若加入对白,则称“对白开篇”。民国时期,随着弹词唱腔的发展,除书前加唱外,“开篇”也作为独立演出节目。开篇之作,始于吴下,盛于歇浦,{2}开篇随着评弹从苏州到上海,随着江南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其具体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开篇演出形式的发展变迁

兴起于明末清初、并在乾隆以后日趋成熟的苏州评弹在经历了以苏州为中心市场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以后,演出的形式基本成熟。苏州评话演出时,只说不唱。苏州弹词以“说噱弹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其弹唱以三弦、琵琶为主要乐器,演出环节基本包括开篇、正书、關篇三个主要环节。民国时期,开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开说正书之前的演出环节而存在于评弹艺术之中,“其未说书也,必先唱开篇一支”。{3}在演出开始之前,演员先唱一曲,起静场、定音的作用,已经成为评弹演出的传统。

开篇成为弹词表演的固定形式以后,不仅仅是由说书艺人本人献唱,还成为评弹学徒在拜师的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学徒拜师以后所学的最基本的本事就是唱开篇。评弹艺人顾艳琴失去双亲,只能寄居在娘舅顾秋舫家中,顾秋舫“悉心地教练月琴弹‘家什,唱开篇,渐渐地以至学‘篇子。自月琴十一岁开始,两年后即能登台奏艺了”。{4}先生为锻炼学徒及检验其学艺成果,会在开篇的这一环节让学徒代替自己,评弹表演中称其为“插边花”。{1}而这往往就是评弹艺人从艺道路的开始。著名评弹艺人刘天韵就是从开篇开始一炮而红,开始了他的艺术道路。刘天韵学艺时,“虚龄11岁,即辍学从艺。半年后,在上海新世界游乐场挂牌登台,艺名‘十龄童,为先生唱开篇,竟一炮打响,艺名大著。”{2}

开篇虽然成为苏州弹词表演的固定演出形式,但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也开始出现变化。女弹词的演出实践开始对开篇的演出形态产生影响。19世纪中叶,评弹进入开埠后的上海,评弹的中心由苏州向上海转移。在太平天国战争平息后,江苏开始禁淫词、禁淫书、禁女性入茶馆。苏州评弹社团光裕社为维护男弹词的垄断地位,排斥女弹词,禁止男女拼档演出,女弹词只好转往上海租界发展。女弹词由盲女说书发展而来,最初其自身的艺术水平并不高。据《上海最早的女说书》中记载:“那时到上海来的就是这一班人物,个个都不是盲女,艺极平平,仅能唱些开篇或小调而已。名曰说书,实在都不会说书。”{3}之后是书寓女弹词,《申报》刊登的一首竹枝词记载了书寓女弹词的演出活动:

女号先生名最著,爱听弹词,闲步寻书寓。引上高楼多雅趣,故高声价教人慕。一种温柔饶态度,抱起琵琶,半晌调弦柱。唱得开篇才几句,客来又要周旋去。{4}

这些出身贫苦的女说书以唱开篇或小调的方式谋求生存,特别是进入上海以后,生活成本高昂,“不得已创任客纳资点唱开篇之例,借以挹注。初犹私相接受,每档以二曲为限,一曲纳费五元,已较座价高出廿倍。”{5}开篇就这样因女弹词的演出实践而成为了独立演出的形式。时人感慨道:“说到唱开篇,原是说书人的份内事,不论男女社员,都是前辈说书传流下来,这是很正当的。不过点唱开篇而另出代价,似乎过分?但是比年来上海生活太高,她们获此收入,确是不无小补,谨守本分,情自可原。”{6}在评弹中心转移到上海之前,以苏州城市为中心市场的评弹一直由男艺人把控,其以男艺人为核心的行业组织“光裕社”通过行会规定歧视和打压女弹词。进入上海的女弹词,基于艺术水平和生存需要,将开篇逐渐地独立出来进行表演,开创了“点唱开篇”的新形式。

从太平天国战争到20世纪二十年代,以光裕社上海分社的建立为标志,评弹的中心由苏州转移到上海。评弹演出时,男女不受陋习约束,共坐一书场听书。男女评弹艺人开始打破行业陋规,同台献艺。普余社的建立,更是女弹词在上海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在普余社女弹词的评弹表演中,开篇比重上升,甚至出现了高于正书的情况。说正书的时间减少,为女弹词的表演招致了批评,“仅有四十五分钟,而一只开篇往往会唱过半小时以上……希望普余社诸大艺员从此以后,取消开篇,把唱开篇的时间改说正书,岂不一举两得吗?”{7}

太平天国战争对江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苏州人口损失了2/3。大批江南绅商逃亡上海避难,使得上海地区人口激增。在战乱中进入租界的华人中,据1885年与1915年的统计,苏、浙两省人口占总人口的74.3%,以母语为吴语的占75%。{8}这些人群无疑是评弹的受众,以致书场和茶馆在上海纷纷建立。

另一方面,新兴传媒工具——电台的兴起,则将独立演出的“开篇”进一步推广。《上海无线电台名称开篇》{1}就以上海27家电台名称编写开篇,记载了当时“大中华”、“东方”等比较有名的电台。评弹依托电台的兴盛在上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上海各电台争相聘请说书艺人弹唱说书。1932年以后,电台说书已经盛行,上海40家电台每家大抵都有三档说书:“‘一二八之后,无线电盛行,大都以说书为最高尚之节目,争相罗致,若以全沪四十家电台,每家统计三档而言,则需一百二十档”,{2}可见当时上海电台评弹节目之胜。在电台播放评弹节目得到了听众的喜爱,其中开篇更是普受欢迎,“多数听众所爱好的,仍以说书先生的弹词为最,……而说书以前的一只开篇,尤其是众望所归。一通通电话,一封封书信,纷纷点唱”。{3}到20世纪40年代,电台播送的开篇异常丰富,听众甚至开始认为“会书”{4}中所唱的开篇比不上电台中所播送。在1947年苏州陈墓镇举行的光裕社名家大会串时,就有观众在台下说:“我们是来听会书的,听开篇还是回家去听开无线电。”{5}不能否认,开篇在传统的评弹演出中有其传统的位置,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弹词开篇已经在电台这一传播媒介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二、开篇内容的演变

苏州评弹的中心从苏州到上海的转移过程当中,不仅是开篇的演出形式发生了变化,开篇的内容也在江南社会历史的变迁中发生着变化。

在评弹以苏州为中心的这一时期内,清代评弹艺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传统长篇书目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开篇,如《三国志》有开篇《香榜》《结义》等29篇,《三笑》有《梅婷》《成亲》等20篇,此外传统长篇《白蛇传》有20篇,《水浒》有15篇。{6}其中马如飞的弹词开篇更是为人所称颂,“开篇的代表作《马如飞开篇》简直与诗没有什么分别”。{7}开篇的艺术水准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层次。

民国以后,开篇的创作更加求新求变,开篇在内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状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不少的新开篇,如赵稼秋的《上海少奶奶》《摩登小姐》,沈薛的《啼笑姻缘》《自由花》,赵鹤荪的《明妃出塞》《血手印》《碎琴楼》《双蝶缘》,姚荫梅的《一捧雪》,周凤文的《欢喜冤家》等。其中,赵稼秋的《上海少奶奶》《摩登女郎》在当时是颇受欢迎的新开篇,听众纷纷点唱,竞相购买唱片。{8}《男哭沉香》与《女哭沉香》则遭到了时人的批评,认为其含意不甚健康。新开篇因题材新颖、不同于老调,因而颇受听众的欢迎,说新开篇的他得到追捧。时人评价《上海少奶奶》:“新颖时髦,不落他人之窠臼,颇为听客所欢迎,不像那套‘半轮残月夜沉沉,照遍天下见女心等老调,老听客已是听得滚瓜烂熟的了。”{9}可见当时听众对新开篇的欣赏热情之高。

评彈演员也因此注重新开篇的编创,并有不少人因此而收获颇丰。评弹演员朱耀祥“因擅说新书及新开篇等,而竟在说书界中红得发紫,尤其是一般上海少奶奶们更为欢迎。”{10}此后更是出现了号称“开篇大王”的杰出艺人朱慧珍。可以说,进入民国以后,随着电台、报纸等出版物的影响,评弹听众的受众面不断扩大,其欣赏取向在于“求新”,这就造成了大量开篇新作的问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和苏州地区先后出版了名目繁多的开篇集(参见表1)。

在表1中,1938年出版的《开篇大王》收集了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新旧开篇,以笔画顺序排列,将传统开篇归为所属长篇书目之下,选收弹词开篇800余首,为今知规模最大的弹词开篇集之一。可见当时评弹开篇创作之胜。

开篇的创作者也呈现多元化的样态。不仅有评弹艺人因常年在外“跑码头”,编写开篇诉说自身的艰难经历,如谢小天就因一直创作“逃难开篇”而为人所知。{1}还有老听客,感怀时事,作《九一八开篇》,“鸿天曾唱此开篇,中坐上级军官数人,听此开篇,面现凄然之色,足见此开篇感人之深”。{2}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传统评弹界之外专门进行开篇编辑和创作的群体,仅倪高风一人,在1933年—1934年间发表于《金刚钻报》的开篇就有300余首之多,这期间的作品于1934年由莲花出版社结集出版,名为《倪高风开篇集》(见表1)。此外还有如吟庐主人、倪高风、陈子祯,李泰炎等,他们或是电台的主编,或是评弹的爱好者,在这一时期创作了数量繁多,类型多样的开篇作品。

三、开篇社会活动功能的发展

依托于电台和报刊出版物,开篇成为了文学应用体裁。为推广和发展评弹事业,出现了专门编写、介绍评弹艺术和评弹名家的开篇。如陈范我编写的《普余社草木名家》开篇,介绍当时“普余社”成员及其擅长的书目,用名花美木形容艺人,称赞其艺术水平,“济济人才普余社,……松竹梅花各称能。”{1}此外还有《弹词之星》等介绍评弹界艺人的开篇。评弹进入上海以后,电台播音无法完全展现评话的魅力,而苏州弹词相较苏州评话受众更广,一时也成为评话发展的不利因素。当时就出现了用诙谐的语气描述评弹在上海的激烈竞争和弹词相比评话更受欢迎情况的开篇:“海上电台多如林,互相斗胜互相争……唱小书须听不须看,(故而听众们)都欢喜把弹词听,那说大书见景生大怒,急开会议思才情……”。{2}

此外,开篇还成为评弹界与其他曲种之间进行社会互动的载体。《中国曲艺志·上海卷》记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一月,滑稽界为王无能举行大出殡,由刘春山、江笑笑、管无灵、钱无量扶柩。本市电台播送刘春山编唱的《哭王无能》和苏州弹词演员弹唱的悼念王无能的开篇。{3}

开篇被用于介绍社会文化生活,功能开始变得多样,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叙述青浦乡下人进上海的见闻和趣事,通过开篇的形式描绘主人公进入上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4}类似这样的开篇在当时的出版物中多有刊登。报刊杂志使用开篇的文学样式进行文化传播,其本身已经脱离了评弹表演的范畴。如介绍上海沪北女书场的情况,“并拟开篇一支以供阅者一粲”。{5}这里的开篇,更类似游览说明书。

电台和报刊出版物更是充分利用受欢迎的开篇来编写广告来进行经济活动,创立了“广告开篇”的新形式。不过广告开篇自出现之始,就不被时人所重视。许多开篇集在编撰的过程中都选择将其忽视,《开篇大王》中属于广告性质的开篇之作被编者认为格调低下,有伤风化的开篇则被排除,但也有开篇集将其记载保留下来。如表1中1935年出版的《百灵开篇集》第一集的10余开篇就以广告开篇为主。当时的广告开篇,既用于电台播放,也有专门刊载于出版物而进行纸面宣传的情况(参见表2)。

纸面刊登的广告开篇与电台播放的广告开篇在宣传上又有所差别,如表2中《咖喱饭店开篇》,为加强宣传效果,将“上海大纶绸局的锦绣罗绫五色缤纷,夏葛冬裘无美不是,国货佳品也”广告语拆开嵌入开篇之中,并字体加粗,以突出显示。

四、结 语

综上所述,乾隆以后成熟的苏州评弹,开篇成为说正书之前的固定环节,此后一直被沿用下来,成为了弹词表演的演出传统。开篇并不只拥有这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态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当中。女弹词的评弹演出实践,受困于自身艺术水平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开始将开篇演出从传统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点唱开篇”。特别是评弹中心逐渐迁移到上海后,依托于电台广播和报刊出版业的兴盛,开篇的受众大大增加,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篇的演出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开篇层出不穷,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和市民情感的新开篇作品,出现了专门创作和出版开篇的群体和机构。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开篇经历了一个由附庸到独立的过程。开篇不仅仅是苏州弹词当中依附于说书的一个要素,其逐渐形成了独立演出的形式,社会功能也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强化,成为了江南社会历史文化活动的一个载体。

(责任编辑:吴启琳)

猜你喜欢
独立民国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