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昌都市蔬菜产业开展深入广泛调研,论述了昌都市蔬菜产业的规模和布局,介绍了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为昌都市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对策;昌都市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05-0236-02
AbstractThrough extensive research of vegetable industry in Changdu City, scale and layout of the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Current status of vegetable industry was introduced.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industrialization in Changdu City.
Key wordsVegetable industry;Curr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Changdu City
作者簡介牛继平(1983—),男,甘肃陇南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6-11-28
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是西藏与内地交流的窗口和桥梁,为藏、川、滇、青4省(区)结合部,被誉为“藏东明珠”。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 100~2 700 h,年无霜期46~162 d,年降水量477.7 mm,集中在5—9月,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干冷,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蔬菜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及价格波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蔬菜产业具有市场需求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的特点[1]。发展蔬菜产业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种植户增收的重要途径[2]。深入分析昌都市蔬菜产业现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引导农牧民科学种植蔬菜,以提高蔬菜品种及种植面积,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昌都市蔬菜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1昌都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昌都市耕地总面积4.91万hm2,总播种面积5.61万hm2,其中冬播作物0.43万hm2,春播作物4.49万hm2,复种0.69万hm2。2016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为0.40万hm2,其中露地蔬菜面积为0.33万hm2,主要品种为土豆、萝卜、大白菜、莲花白等,产量约8 183.15万kg;设施蔬菜面积为0.07万hm2,产量为3 816.85万kg,其中大棚蔬菜面积为0.05万hm2,产量为2 474.85万kg,高效日光温室面积为0.02万hm2,产量为1 342.00万kg,主要品种有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冬瓜、丝瓜、番茄、豇豆、四季豆、芹菜、大葱、苋菜、空心菜、花菜、红油菜、菠菜、莴笋、生菜、牛皮菜、落葵、小白菜、胡萝卜等。
虽然蔬菜生产相对于其他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出较高,但是它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大宗农产品中商品率较高、流通范围较广、损失率较大、市场和自然风险都较高的产业。昌都市虽有独特的光照资源优势,但是气候复杂多变,小气候类型多,农业生产条件各异,成本较高,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1蔬菜种类单一,粗菜多,细菜少,地方品种多,杂交品种较少
大白菜、甘蓝、萝卜、胡萝卜、菜花、大葱、大蒜等蔬菜品种对环境适应性强,属于产量较高而栽培技术较简单的粗菜,而番茄、茄子、辣椒等细菜对环境要求较严,栽培技术较复杂,虽然可以在高效日光温室中栽培,但是受到光照、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生产周期比内地生产周期长,只能实现一年一季种植,若要实现一年两季种植,种植成本必然大幅增加,许多农户不愿一年种植两季。这就造成种植品种多为当地传统栽培的品种,粗菜多,细菜少,杂交品种很少。
1.2夏秋季节蔬菜供应量高,冬春季节蔬菜供应量严重不足,菜价较高
昌都市蔬菜生产中露地生产占比较大,产品主要集中于5—10月上市,其他月份由于温度较低,当地蔬菜上市量少,蔬菜来源主要靠从四川、云南等地调入。由于路途遥远,路况较差,运输成本高,蔬菜价格高,居民蔬菜消费量减少,影响市民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1.3种植户生产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信息不畅通、品质结构不合理和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导致蔬菜生产经济效益差。在遇到自然灾害和不正当竞争引发价格波动时,种植户生产积极性容易受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蔬菜生产发展。目前农户参与种植的积极性不高,增收不明显,政府应做出相应的引导和服务工作。
1.4设施生产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基地“重建轻管”,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尽管“十二五”期间昌都市加大了高效日光温室建设力度,建成了大批较为先进的高效日光温室,产生了较好的生产效果,但有的温室水源不够、电力不足、交通不便,温室功能难以发挥,部分温室还不能满足冬春生产的要求;部分建成温室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设施不齐备、利用不充分,技术、管理、维护不到位,个别地方日光温室的夏季蔬菜单产和效益水平低于传统的大棚、大棚低于露地蔬菜生产水平,生产潜能未得到充分挖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5种植户思想观念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
农户“等、靠、要”观念一直是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户认识参差不齐。目前,农户建设温室大棚存在“三怕”:一怕温室大棚投入多,风险大;二怕温室大棚建设数量多,产品销售不出去;三怕技术服务跟不上,影响产量和质量。虽然通过近年的培训、引导,农户都已获得蔬菜种植及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但转变传统观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教育、引导、培训工作中还要继续努力,逐步改善群众传统落后现状。
1.6技术力量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
昌都市现从事蔬菜种植的以内地菜农为主,当地农户从事蔬菜种植的少,对蔬菜种植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接受能力不强、应用能力差,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的耕种和管理上,造成新品种种植量小、耕作粗泛,对病虫害发生缺乏有效的监控防治措施,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不理想。当前,该市既缺乏从事蔬菜科研的领衔专家和科研试验基地,又缺乏蔬菜技术推广的技能人才和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基地。同时,受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市场信息不畅通、品质结构不合理、蔬菜种植规模小等因素制约,对蔬菜加工、保鲜、流通等方面的投入不足,服务管理滞后,没有形成蔬菜种植、供应、销售、储藏等配套体系和专业化的合作组织,致使种植与需求市场信息不对称,出现蔬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
1.7项目后期管理不善,项目效益难以稳定发挥
项目后期管理是项目发挥作用和优势的重点工作。目前,昌都市蔬菜产业项目建成后,大多数交由各县(区)、乡(镇)及群众直接管理或参与管理,存在建后管理不善,只重视产出,不重视维护和技术投入等问题。同时,由于承包户更重视当前效益,项目难以持续稳定地发挥效益,有违项目建设初衷。
2发展对策
2.1明确蔬菜产业的发展定位,优化蔬菜基地布局
随着昌都市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市蔬菜需求量逐年增长。应将蔬菜生产作为农业潜在支柱产业来培植,并作为“稳物价、保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持续推进,逐年提高蔬菜产值,使蔬菜产业成为昌都市最大的惠民工程和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蔬菜产业面临生产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加之蔬菜生产周期与消费周期并不同步,存在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也是全国性趋势。降低价格波动幅度,需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人员的共同努力,关键是优化布局、均衡生产供应。昌都市蔬菜生产区域较为封闭,以自给为主,外销量少,市场容量有限,如果夏季蔬菜种植面积过大,集中上市,将会造成结构性过剩、阶段性不平衡,造成“菜贱伤农”,难以调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也不能发挥蔬菜稳定增收的效果。因此,发展蔬菜生产应立足于昌都的自然条件,发挥不同生态区的区位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通过调整结构来实现蔬菜供应的品种多样、供应均衡,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利用昌都光照时间长、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采用露地、大棚、温室3种生产方式结合,形成“两级蔬菜基地、五类菜园配套”的蔬菜基地布局。
2.2强化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培训
在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沿江干热河谷地区运行良好的基地分别建立固定的蔬菜综合实验站和育苗基地2~3处,从内地引进指导专家,发挥援藏技术干部作用,尽快培育一支稳定的技术支撑团队,加强冬春蔬菜特别是日光温室新品种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示范。选派相关人员到区内其他地(市)或其他省(区)对蔬菜基地建设、基地管理、种植规划等方面进行学习和观摩,指导基地建设和管理,依托科技,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聘请蔬菜栽培专家、专业种植人员解决温室蔬菜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并推广普及主要应用技术(日光温室的设施、设备、品种、育苗、病虫防控及产后处理等),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基地技术员、日光温室生产科技带头示范户、农户等的培训力度,抽调培训人员成立“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小组”,健全和完善县(乡)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蔬菜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
2.3明确发展思路,逐步解决蔬菜自给问题
全市蔬菜产业要“大力发展门类多样、贵平兼营互补、绿色清洁度高、品质优良的蔬菜产业,努力实现各类蔬菜自给有余、输出有源”。结合当地实际,形成“三种方式、两级基地、五类菜园子”的蔬菜基地模式,逐年提高蔬菜生产力,逐步解决蔬菜自给问题。
2.4狠抓市场开拓,实现产销衔接
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整合各种项目资金、信贷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加强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核心区中心批发市场、各县(区)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及社区标准化市场[4-5],大力推进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6-7]。加大全市市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行买卖、垄断经营、哄抬物价等不良行为,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健全的销售网络,提供周到的销售服务,赢得客商信赖,促进市场繁荣,拉动昌都市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8]。
2.5加强产供销管理,成立合作组织
蔬菜生产中育苗期太长,影响蔬菜供應,建议以运行良好的蔬菜基地为龙头,建立专门的蔬菜育苗基地,增强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保证菜苗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缩短育苗周期,控制调节市场。各县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必须合理引导企业、种植大户等组建各县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地区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将以各县是否成立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蔬菜基地规划投资的前提,同时,充分利用农牧民专业合作化组织在政策、财政、技术和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措施,确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组织顺利完成。其合作组织形式多元化,农牧民可以以资金或土地入股或土地出租的形式参与经营,形成“基地+企业”“基地+企业+菜农”“基地+菜农+农户”“企业+菜农+农户”“基地+能手”“企业+农户”等合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建立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加强蔬菜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使蔬菜产销合作组织做大做强。
2.6强化督促检查
建立蔬菜产业发展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度,大力推行“行政干部包任务、技术人员包技术”的双向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目标任务到位,责任分工明确,确保每个蔬菜生产基地能及时开工生产。同时,在蔬菜基地建设环节、蔬菜生产环节和市场供给环节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地(县)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应对各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保证蔬菜产业发展资金发挥真正效益,推动该地区蔬菜产业发展。
3结语
在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要注重蔬菜基地、设施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资金投入。要多方筹集资金,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要利用好援藏专项资金,市级财政也要加大扶持力度,整合资金,各部门形成合力,建立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保持较高的增长比例,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9]。同时,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优势走市场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加快昌都市蔬菜产业发展[10]。
参考文献
[1] 周建林,苏光纯,陈正法.思茅湿热地区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251-253.
[2] 李薇,张晶莹.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3):303-307.
[3] 罗兴会,许燕,谢林慈.巍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82-383.
[4] 吴玉峰,时飚,其日格,等.包头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2-14.
[5] 高俊山,刘星,苗春乐.鄂尔多斯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1):10-11.
[6] 何启伟,潘子龙,刘良淇,等.山东省设施蔬菜产业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果蔬,2009(5):5-8.
[7] 曾利平.平昌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0(9):14-15.
[8] 张国平.丽水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J].丽水农业科技,2010(3):7-11.
[9] 胡奇,王宝海.拉萨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藏农业科技,2015,35(1):41-46.
[10]张晓磊,张远方,平措泽仁.西藏昌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学术版),2009(1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