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话的演变与设计原理

2017-05-30 06:16唐亚玲彭华明
工业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设计原理

唐亚玲 彭华明

摘 要: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电话的演变和发展为主线,结合电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剖析其产生、发展与演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初步探讨影响电话设计风格的成因。本文试图在复杂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下,理解电话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演变规律,试图用哲学的思想来阐述电话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电话的演变;设计原理;设计因素

1从电话看设计趋势

电话,即手提式电话机,出现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拥有大约70年的历史。发展至今,电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需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电话的种类有:固定电话、车载电话、肩背电话、大哥大、翻盖机、滑盖机、直板机等,它们的形态、功能、价值各不一样,但是都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状况。电话的产生和演变受到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然而,之所以会在某个时代存在某种形态的电话,其实是一种需求和限制的平衡,也是一种设计文化的取舍,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1.1电话的产生与存在原理

电话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存在都是源于人类的生活需求。固定电话、车载电话、卡式公用电话、手提式移动电话(手机)的发明,都是为了满足人们通话快捷和便利的需求。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大哥大“到直板机,从诺基亚到苹果手机,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由人们的生存需求而推动,是人们思想价值观转变的体现。

1.2电话的起源问题

關于电话起源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三种:

(1)现今公认的电话发明者是英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Bell,1847-1922),出生于语音学家庭,在进行聋哑人教学实验时,偶然发现电流通过和阻断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是发出的“滴答”声一样。经过反复实验,成功后,贝尔于1876年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电话专利权。

(2)穆奇(AntonioMeucci,1808-1889),1849年,他开始研究被他称之为“会说话的电报机”的装置。在他晚年的生活中,与贝尔及其公司有过一段长时间时间的专利诉讼官司,他在电话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也没有被世人承认,直到2002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第269号决议案,认定意大利裔的美国移民发明家穆奇为电话的发明者。

(3)格雷(ElishaGray,1835-1901),英国电器工程师,从乐器上产生灵感,利用电磁感应的规律,发明了“音乐电报“。在贝尔的专利技术未公开展示前,曾演示过他的“音乐电报“。与贝尔同一天申请专利,但遗憾的是比贝尔晚了两个小时。

尽管电话的发明起源存在争论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发明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远程通话的需求以及人们对于通信技术革新的需求,人们为了信息传送更快、沟通更便捷和舒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三位发明者几乎是同时创造了电话这一发明,因此,电话的产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1820年,电磁学的诞生和电报业的兴起,为电话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人们对远程通话的需求推动了电话行业的发展。在近200年的历史中,电话经历了固定电话、车载电话、移动电话,甚至手腕电话等不同的形式。然而,这些产生和演变都是人们在当时的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限制下,让电话以某种恰当的形式存在。

2电话的演变历程

1875年贝尔申请发明专利权的电话,正是最原始的磁石式电话机雏形,它是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磁铁上装上振动膜片,利用助声筒和助听筒使声音更加集中,即送话器和受话器,用一根导线连接,这便是电话最初的雏形。它能够基本实现人们两端通话的需求,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不高,杂音大,只能实现两人之间的互相通话。

1892年美国人史端乔造出了第一部自动电话交换机,为了配合这种交换机的使用,美国人埃里克森于1896年发明了旋转式电话拨号盘,并将其安装到共电式电话机上,因此出现了自动电话机。在1963年,美国的斯图加特出现了第一个用按键盘取代机械拨号盘的电话机。固定电话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几乎进入一个鼎盛时期。然而,人们并不满足只能在固定的地方通话,如何摆脱电话线的束缚以解决人们在移动和出行时的通话问题,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很好的技术基础。早在1946,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就造了第一部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无法携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到了60年代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可以将这种电话装在卡车上,即所谓的“车载电话”。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展示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移动电话原型机,经过10年的开发,终于产生了摩托罗拉DynaTAC8000X。从此,人类进入了移动电话的时代。

3电话的演变及设计因素归纳

现代的固定电话仍保留了送话器、受话器、电源、电话线等组件,只是话筒和机身融在一起,裹上一层塑料(ABS、PC),看起来更加像是一个整体。如步步高113,采用镀铬工艺,机身具有磨砂的手感,它的显示屏占机身的三分之一、按键占机身的三分之二,无需电池,另外附有铃声选择、来电存储、免提等功能,售价约为99 RMB。现今固定电话的使用方式仍留有旋转拨号式电话的影子,以前是一只手拿起放置在电话机架前侧上方的话筒,另一只手摇发电机的扶手或拨动旋转盘,现在是左手拿起话筒,右手按键拨打电话。现今的固定电话基本都是按照左侧话筒,右侧显示屏和按键来设计布局的。移动电话,即现在的手机,从最开始的1.0英寸的小屏变成现在5.5甚至更大的全屏,由单一的黑色变成现在各式各样的彩色。移动式电话的革新显得更为明显,在规模上也远远超过固定电话的使用者,电话演变的设计因素见表1:

上个世纪90年代,诺基亚公司就已经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2009年诺基亚公司的手机发货量已经达到4.318亿台,此时似乎满大街都是诺基亚的粉丝。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苹果公司进入市场,诺基亚却被迅速地挤出了市场,甚至宣告破产。诺基亚公司成立于1865年,在经历100多年的发展壮大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设备供应商。然而,拥有如此雄厚财力和悠久历史背景的诺基亚公司终究还是输给了苹果公司,不禁让人觉得惋惜。对比一下诺基亚和苹果,我们会发现:

(1)诺基亚的抗摔性强。当年的诺基亚从2m的高处摔下来,都能完好无损,无需让人担心;今天的苹果手机从桌子上摔下,摔破是常事,让人心疼不已。

(2)诺基亚的待机时间长一般为3天左右,现在的苹果几乎每天都要充电。

(3)诺基亚作为一个发展了一个半世纪的通讯公司,其产品质量相对苹果手机更加稳定。拥有如此这般良好品质的手机依然无法挽回市场,是诺基亚的创新概念不如苹果公司吗?可是诺基亚每年在创新方面的投资约为40亿,而苹果每年的创新研发预算大概只有17.8亿。

诺基亚之所以被市场淘汰,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创新和设计只是注重在一些很小的细节问题上,却没有抓住这个时代人类的本质需求。时代在变,人类的价值观也在随之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对于手机,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经济、耐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转变,抗摔性、待机时间、通话质量只是人們评价和购买手机的标准的一部分,而更多评价的标准是手机的样式和系统性能。手机所承载的功能已经不再是通讯这么简单了,它还需要附加娱乐、上网、社交等功能。苹果公司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将通信、娱乐和网络三者连接,给予用户极为舒适和方便的体验。

现在的苹果手机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的手机市场,为了刺激消费,它在手机样式的更新速度极快,但是从绿色设计的理念来看,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目前来看,固定电话由于价格便宜,一般在40-100元左右,基本能满足人们的通话的需求,在家庭、办公室等固定场所比较受欢迎。相对现今均价上千元不等的智能手机,固定电话还存在一定的市场,暂时无法被手机取代。真正被手机取代的应该是磁卡式公用电话,十年前还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公用电话亭,如今已经几乎不见踪影,使用者更是寥寥无几。电话朝着移动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娱乐和联网功能也在蓬勃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被赋予了各种丰富的功能,俨然已经成为人类的贴身小管家,物联网也许是手机发展的下一个趋势。

4结语

电话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也在不断的发展。电话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体现的是设计需求、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电话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它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舒适。它的产生和演变是有着特定的客观的历史文化背景,遵循着设计原理,不断创新和发展。每一款新电话的出现总是在继承原有电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仅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更富含着鲜明的时代性。电话的诞生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随心所欲的变化,它受到科技文化水平、经济发展、人们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制约。

参考文献:

[1] 孙洪.电话机的类型及其功能[J].天中学刊,1997,12(02):121-122.

[2] 梁湖辉.谈电话机的发展[J].技术物理教学,2009,17(01):48-48.

[3] 苏更林.电话: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发明[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1,25(Z1):67-68.

[4] 宋牧襄.不同的背景相同的发明—关于贝尔和格雷发明电话的背景和动力的分析[J].中国工程师,1996,2(04):37-38.

[5] 史增芳.手机创新史[J].中国信息界,2012,10(11):72-76.

[6] 吴勇毅,陈渊源.逝者如歌,经典尤可追—手机历史回眸与展望[J].软件工程师,2011,18(10):6-13.

[7] 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 2005(11).

[8] 梅映雪.设计哲学引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04):51-53.

[9]朱红文.设计哲学的性质、视野和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55(6):72-79.

[10] 邹慧君.设计的哲学思考[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29(1):1-4.

猜你喜欢
设计原理
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理及发展趋势
关于清洁型机器人设计原理与方法设计研究
数据链中信道功放模块的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产品设计之智能化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原理的表现
探析MOOC时代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特征与设计原理
DF100A型100kW短波发射机马达电源板的故障分析及改进
浅谈和利时DCS系统温度速率保护限制器
多功能电容器演示仪的设计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