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文化的演变对校园足球的启示

2017-05-30 05:43:36杨艳
大东方 2017年5期
关键词:开展现状校园足球启示

杨艳

摘 要:在大力發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开展校园足球,如何培养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已经成为需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本文主要围绕足球文化为主线,通过我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历史、掌故,以及新中国足球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力求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足球运动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蹴鞠文化;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启示

一、古代蹴鞠文化的演变

中国古代蹴鞠由汉代的强队抗性比赛到唐宋的弱對抗性单球门比赛,再到元明清对抗性的基本消失,整个过程与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基本合拍。

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唐代,儒门淡薄。尽管初、盛唐奉行刚健有为的原则,但缺乏总结。这一时期,佛教昌盛。尽管当时的佛教也受到社会上刚健尤为思想的影响,但佛教之最高境界,仍岿然不动。这一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亦不甘寂寞,蓬勃的发展着。

宋代的情形大致跟唐代一样,宋明理学兴盛,柔静无为的思想越来越占据社会风气上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有两大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发明。

与汉代相比,很明显,唐宋时期的蹴鞠其对抗性减弱了很多,唐宋时期的球门不再是汉代的一座地上的“鞠室”,而变成了高空的球门。两队的队员分置两边,再不可能碰撞或摔绊。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试想一下如果不用网子隔开,让汉代的强对抗性的足球一直延续下来,那么今天中国足球还会踢成这个样子么?

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由此可见唐宋时期蹴鞠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十分受欢迎,蹴鞠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体育运动,而且社会上巨大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宋、元、明的儒者颇受老庄思想影响。朱熹说“敬字功夫,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柔静无为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是巨大的。

到了元代,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他人欣赏《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不能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

到了清代,有关蹴鞠的文献已经寥寥无几了。于是乎,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几千年的蹴鞠文化经过由强对抗转变为若对抗再到渐渐地世俗化最终销声匿迹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系包含了许多对立的东西,但是儒家的价值体系始终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和谐”。“礼之用,和为贵。”由此可见,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协调均衡。

道家学说尽管与儒家学说有分歧,但道家的无为思想却与儒家的“和谐”思想有共通之处。

在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中国足球由静转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今天的中国足球是否摆脱了静的影响,是否摆脱了“和谐”的一面?从中国足球目前的现状来看,她仍处在没有摆脱之中

二、对发展校园足球的启示

1.足球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举办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专题讲座,开展足球文化征文活动,提高学生对蹴鞠传统、足球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鼓励学校以校园足球为主题,构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传承足球文化,弘扬足球精神,打造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重点弘扬汉代蹴鞠文化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拼抢到底”的足球精神,引导全校同学通过参与足球运动磨练意志、锤炼心智、鼓舞精神。

2.备师资。针对中小学足球老师不足的情况,聘请体育院校足球专业毕业生、足球俱乐部教练或退役球员担任足球专项教师,并在每年的教师招聘中,增设足球教师招聘计划,逐步落实每所学校中至少有1名足球专项教师。同时定期对足球老师进行技能和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足球老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3.设立足球节日。以中小学足球联赛为基础,开设中小学生足球节,联赛各片区冠军逐一角逐,争夺总决赛冠军;开展“十佳足球少年”、“最佳射手”、“颠球大王”等评选活动;各学校组织开展蹴鞠操、蹴鞠剪纸等足球活动,做到班班开展足球活动,人人参与足球运动。

三、结论

当前发展校园足球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足球从校园抓起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但是,发展校园足球切不可一味的注重短期效益,而是应该从我国古代文化中发掘有益的精华。尤其是汉代蹴鞠中不惧身体接触,勇敢拼搏的作风。

参考文献

[1]享受悲怆:中国足球的文化解读/杨云峰,伏瑛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1

[2]文化 足球之魂/(文化 足球之魂)编委会编.2014.5 G-843

[3]游修龄.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J].浙江大学学报,2000.03

(作者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开展现状校园足球启示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
校园足球背景下高校足球技战术发展的思考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17:42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45:53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山西省高校毽球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9:37
大同市高级中学武术操的开展现状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10:47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2:14
西方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