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汶殃
何汶玦
197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1989年至2003年,先后毕业于深圳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
作品公共收藏
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中国华侨博物馆(中国·北京)
刘海粟美术馆(中国·上海)
浙江博物馆(中国·杭州)
德国西门子公司(德国·柏林)
马德里国家游泳馆(西班牙·马德里)
美仑美術馆(中国·长沙)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长沙)
湖南省画院美术馆(中国·长沙)
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上海多伦美术馆(中国·上海)
比利时Vanhaerent美术馆(比利时·布鲁塞尔)
德国奥布莱特美术馆(德国·柏林)
中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美术馆(中国·广州)
余德耀美术馆(印尼·雅加达)
长江当代美术馆(中国·重庆)
印尼CP基金会(印尼·雅加达)
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成都)
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华盛顿)
瑞士POLEDNAIBOSSIKURER(瑞士·苏黎世)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中国·上海)
加拿大皇家银行香港分行(中国·香港)
文轩美术馆(中国·成都)
白盒子艺术馆(中国·北京)
石家庄美术馆(中国·石家庄)
湖南省美术馆(中国·长沙)
西班牙拉尔克拉陶瓷美术馆(西班牙·瓦伦西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
在艺术创作中,我尊重一切自然规律。我时刻关注着环境、文化、医疗、人权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力图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揭示。我常借助现成品的利用和对材料的转换来揭示或提出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我个人比较喜欢将华美精致的材质运用到创作里。我喜欢严谨的创作态度,这种严谨包括我对于材质的挑选。我的作品中用到的材质通常是汉白玉、黄金、琉璃、玻璃、青铜、不锈钢、陶瓷、大理石等等,我对作品材质的选择与展览的主题有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易碎的汉白玉和琉璃等材质与稳固的材质形成的反差感、矛盾感,是我着重追求的,我认为,正是这种矛盾和反差使我们学会了反思自身。我利用这些材质表达对于生命、社会、世界的理解,以及对于眼下社会现实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我是一个极度理想主义者,对人生充满着幻想和希望;另一方面,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要接受所有和我想象中有偏差的事实,即便时常会感到失望不已。
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我的理想目标就是让我创作的作品进入美术馆的收藏,能与全世界的观众产生互动。我会在有生之年为之努力,并一直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我说世界美好,并不是说这个世界只有美好的事物,它当然也有瑕疵。正是因为世界不完美,所以我更努力地创造理想中的美好。
生命是没有尽头的轮回,这是我在《涅槃》中想要表达的观念。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从虚空中诞生,最后又回到虚空,加上两段虚空中间我们生活过的生命,这才是完整的生命本身。我们的生命未必有轮回,但是我们死去的肉体一定会转化成其他的形体。我借助各种形态的骷颅展示出生命涅槃之后的状态。也许肉体会成为枯骨,化为灰尘,化为植物的营养,化为动物的口粮,涅槃后我们什么也不是,或者又可能成为这世上的任何事物。但无论怎样,涅槃后的重生不仅仅是一种神话,更代表一种浪漫的想象,生命延续的无数可能性和逃不出的宇宙形态,轮回的宿命。
作品《十二生肖》取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十二兽首。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它凝聚了历朝历代的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圆明园十二兽首作为具有重大历史见证意义的文物,也曾多次在拍卖市场中拍出天价。我用玉雕头骨的形式创作这一组作品,目的是要在陈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的同时,揭露掠夺者之罪恶,警醒人们弱肉强食的不变法则,并表达艺术创作者在民族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自审意识,以及对于吾之国民性的刮骨疗疮式的反思。
创作作品《永恒》时,我搜集了全世界各大洲及各色人种已出土的、从类人猿到人的所有重要头骨的资料,最终选择了36个可考证的类人猿头骨和1个现代人头骨作为模型,这之中最古老的一个头骨距今三千多万年,三千万年相对于宇宙来说微不足道,但更加微不足道的我们短暂的一生很快会结束,甚至地球,太阳系45亿年后也同样会消亡,就算是宇宙也不是永恒的。
37摄氏度是人类正常的体温,代表人类的生命的延续。使用羊脂玉白瓷打造的3了个头骨,依然延续着永恒的主题,永恒兼具纯净和不可抗拒力。万事万物的死亡都是必然,没有死亡就不会有永恒。人的一生无时无刻都在走向死亡,死亡一直在身边,也许“下一个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