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萍 徐立峰 肖中俊
摘 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影響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齐鲁工业大学围绕电气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尝试将电气类竞赛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力补充,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础层、专业基础层和以各类学生竞赛为代表,主要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自已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三层次电气类实践教学体系,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竞赛;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5-0111-02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irectly affects the training effect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k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s an aim, tries to take the electrical competition as a powerful supplement to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antly practices and explores, and gradually forms a three-leve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base layer, specialty base layer and students' competition to form the main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us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ir own hands-on ability and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y the way,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s strengthened.
Keywords: Competi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education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国家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成为各高校和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1]。但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并没有跟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合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非常低。而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分为随课实验、单独设立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其它实践环节等,随课实验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必须与课程所学基础知识紧密联系,而单独设立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又因各专业学时的限制,多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2]。以我校电气类专业为例,总学时目前均在2300-2400学时,总学分大约170学分左右,其中集中实践环节均在30-33学分之间,这其中还包括毕业设计环节的18个学分,所以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均不到200学时,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就只能以基础性为主。
(二)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的教师队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足,其中实验教师队伍尤为突出,以我校为例,专职实验教师截止2015年只占全校教师的5%,其中电气类专业专职实验教师只有4人,相当一部分实验只能请理论课教师兼职。二是整个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较少,就我校来说,“双师”型教师只占14.5%,特别是近几年来引进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本科、硕士到博士毕业,是从校门到校门,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三)实践教学投入不足,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近几年虽然在不断的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但从总体上来说,平均的实验实习经费还远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了部分实验本应小组进行的现在是大组进行,本应是一人一组,现在是2-3人一组,本应到企业、进车间进行的实际操作实习,现在基本是参观学习,达不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以竞赛为契机,改进电气类实践教学的做法
(一)制定相关制度,提高教师、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积极性
为提高广大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从学校到学院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加以保障。从整体上,对于每支参赛队伍,采用学校经费支持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提供制作及维护训练赛道、比赛报名、差旅等公共费用。对于入选参加国赛的队伍给予一定额度的器材费用资助,对于参加校赛获奖的队伍,按照获奖等级提供相应的奖励经费,对于参加国赛获奖的队伍,按照获奖等级提供相应的奖励经费。从教师层面来说,主要有竞赛前期的学生培训,学校将根据实际培训情况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对于在各层次取得的成绩,按不同层次給予一定的教研分值的奖励。从学生层面来说,参与竞赛取得的成绩,可作为奖学金评选的加分,同时还可以抵扣相应的通选课学分。
(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电气类学生参与的各类竞赛中,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传感器技术、微机原理、单片机、自动控制、DSP技术等多门课程,也必然会使用其相应的实验设备,通过竞赛组织,使学院能够对整个学院的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安排使用时间,使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得到明显提高[3]。同时,对于在竞赛中使用学校经费购买的低值测试仪器以及其它可重复利用的设备由学院统一管理。
(三)以全國比赛为导向,开展校内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率
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为例,每年11月,有意参加智能车比赛指导工作的老师可自愿报名,承办学院根据报名人数和该年度我校参加国赛队伍名额综合确定最终指导教师人选,并根据指导老师的专业背景,双方协商后确定指导老师的组别(光电、电磁、摄像头),每支队伍指导老师不超过两名。凡我校竞赛年度暑期之前在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本科生均可以个人或组队形式自愿报名参加,并形成梯队式与队伍助理结构的组队模式[4]。每队由大三、大四的3名同学组成,同时每队增加一名“替补队员”,该队员为大一、大二学生,全程参加该队的一切活动,但不参加正式比赛,该队员的设置主要用于形成梯队、贮备参赛选手。每支队伍可以在本院系内组队,也可以跨院系组队,每名学生只能参加1队。
2015年,仅此一项比赛,电气类学生参与人数达到83人,占可参与竞赛学生数的30%。2015年共组织电气类校内竞赛5项,参与学生500余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三、效果和体会
(一)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近三年来,通过各类竞赛,电气类学生共获得全国奖项18项,省级奖项153项,校级奖项300余项。并且通过每年的梯队培养,各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2015年毕业生去向来看,参与学生竞赛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明显高于其它学生。
(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明显加强
学校鼓励电气类各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竞赛,并尽量提供不同专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如在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自动化挑战赛的规定中就要求:工程创新型竞赛组,必须至少包含1名指导教师、1名参赛学生,指导教师总数量不能超过2名、且2名指导教师必须为不同专业/学科。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通过共同指导竞赛,加强了彼此间的学术交流,通过外出参赛,加强了校校之间的交流,这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合理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校的电气类实践教学在原有的以基础课为代表,主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第一层次和以专业课为代表,主要培养专业技能,以实习、课程设计为主的第二层次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开放性实验及创新实践为基础[5],各类学生竞赛为代表,主要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自已动手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第三层次,从而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形成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敏强,王恩荣,颜伟,等.以创新教育为抓手的电气类专业特色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44-47.
[2]裴云,任麗婵.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J].当代教育科学,2015(15):14-16.
[3]孙立辉.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226-229.
[4]李艳,石双凤.论学生助理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97-99.
[5]尹妍妍,梁志强.开放实验与大学生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