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2017-05-30 10:48孙志国
党政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重塑企业家国有企业

孙志国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性与实践性,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普遍共识和积极行动。

当今时代,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社会与人际关系正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格局下,尤其是80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90后成为企业新生力量的趋势下,国有企业那些固定成型的企业文化格局,正面临着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重塑企业文化,使之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企业生存发展要求,是国有企业管理者在新形势下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重塑国有企业文化的时代要求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国有企业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竞争,纷纷导入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变革,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企业文化理论在国有企业的实践是卓有成效的,促进了国有企业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然而,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随着环境变化和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据此,国有企业必须通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2016年10月,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这又给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1.党的领导

國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共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等。它关乎企业发展的方向、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企业党组织必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2.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习近平要求,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当然,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公益性国有企业在获得更多国有资本投入后,将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其企业文化建设将更为突出社会责任的特点;竞争性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决策、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重点突出的一种社会责任。

3.主流价值

国有企业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保障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贯彻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

一是贯彻和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尤其要突出创新发展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要把创新发展理念作为方向引领、第一动力,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贯彻和弘扬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贴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企业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员工价值准则上。

三是贯彻和弘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从企业制度上保障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重塑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思路

新的时代格局、新的经济常态,促使国有企业在文化重塑过程中,必须借鉴新观念,采取新思路。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可以借鉴、采用的创新思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一是“去中心化”,互联网经济打破了几百年来以物为中心的工业思维,使商业本质回归以人为本。二是“价值互联”,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工业组织架构模式,使整个市场变成无数价值点串成的网络,任何一个个人、组织的价值在这个价值网络上可以自由链接,突破了固有组织机构对资源的束缚。三是“注重体验”,互联网的界面将工业时代服务客户的“告知思维”升级到“打动思维”。“互联网思维”的这些核心理念,完全可以移植于企业文化创建的领域,即走出传统工业思维的束缚,打造企业文化工作价值链,注重工作对象的体验。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从互联网思维中能够汲取到的文化内涵有:

“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互联网自发明使用以来,就秉持着免费开放的精神,供所有上网者共享,胸襟开阔,大气谦和。网络时代,小农经济没有市场,故步自封遭人唾弃。重塑国有企业文化,首先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海纳百川,合作共赢。

“用户至上”的互联网命脉。互联网上,网民被称为用户,用户黏性至关重要,“得用户者得天下”。能不能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感受,关乎互联网企业的命运。重塑国有企业文化,也要秉持用户意识。这里的用户,包括产品客户和内部员工。只有建立让用户参与文化建设过程的机制,才能创造出贴心的用户体验,牢牢粘住用户。

“高效共治”的互联网价值。互联网不是金字塔,没那么多阶梯层级,而是一张扁平状的网,上网者都是网上的一个节点,既能收取信息,也能发送信息,自由链接,快速直达。重塑国有企业文化,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新手段,让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最快运用、最广传播。

“平等相待”的互联网规则。在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时速和容量,无论主席还是百姓、精英还是草根,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无人可以独占信源、霸占“话筒”。重塑国有企业文化,要把眼光从“领导力”转为“影响力”上,通过增强亲和力、感染力来实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追求极致”的互联网方法。互联网上的竞争,只有第一和第二,没有第三的位置。独特性是生存的不二法则,必须把个性发挥到极致,并且依靠创新占位、不断自我超越。重塑国有企业文化,要有大道至简的品牌意识,集中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创造本企业的人格化品牌。

三、重塑国有企业文化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思维特征就是突破与超越。重塑国有企业文化,要借鉴和采纳互联网文化内涵,探索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其中有三个问题较为关键。

1.培育国企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是创新。最早论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和进步的核心动力,市场经济长期活力的根本在于创新,而创新来源于企业家通过重新组织资源开发出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生产过程,这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从实践上看,企业家精神天然地存在于第一代创业者和与企业共进退的经营者身上。

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并非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来自党和政府的组织任命,受托对国资国企进行管理经营,肩上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与非公企业的创业者及经营管理者有着显著不同。习近平对此有着明确的指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肩负党的政治托付,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必须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

然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并不是天然的企业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指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未必是一个好的企业家,也不一定具有企业家精神。因为把企业管好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创新,企业家精神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问题,而是要创造出与前人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包含着失败的风险,企业家精神就是敢于和愿意承担失败风险。对国有企业来说,需要的是好的管理者,还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党和政府选择了“企业家”。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2013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形成适合企业家成长的土壤。包括建立市场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建立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任职机制,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企业家“以企业为家”,改变以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状况;建立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容错机制。

如此看来,重塑国有企业文化,必须首先培育好企业家精神。只有從企业家成长环境、任职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企业家精神才能在国企领导人员心中生根落地,才能将外在的考核压力转化为内在的价值动力,自觉自愿地践行企业家精神。

2.落实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使企业不断营利以确保永续经营,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内外两端相比,企业商业模式和员工素质是内因,对企业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要提高员工素质,必须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指引着干部员工按照规定的价值取向思考决策、说话做事。不少国有企业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大都充满着正能量和积极因子。不过,由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原因,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实际定位还未完全落实,一些国有企业或因领导个人原因导致企业减速,或因决策激进导致企业搁浅,或因员工尚未认同经营管理者提出的价值观,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了“挂在网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的摆设。

因此,重塑国有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回应时代要求,落实企业文化理念,将企业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挂钩,与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挂钩,与干部员工遵照执行的程度挂钩。从企业实践看,虽然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则是万万不能的。

3.搭建宣传媒体大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要求是“快”,信息接收者的需求是

“新”。“快”与“新”的结合点在于“短”。根据这一时代要求,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一传播特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

一是树立“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从大宣传的角度出发,整合企业现有的宣传载体和传播渠道,如报刊、广电、网络、内部论坛以及两微一端,融合成一个大的宣传媒体中心,一体发展,统一发声,营造氛围,引领舆情。

二是创新“交互性+体验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现在企业内部的微信工作群已经普及,但许多还停留在告知型的工作部署上,员工时有怨言。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利用微信圈群的交互性特征,重视发掘干部员工的闪光点,及时地、点滴化地给予精神激励,让大家在“围观”“点赞”过程中体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

三是打造“独有性+口碑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品牌。经过多年的建设,国有企业大多形成了一套文化理念体系,加上行为规范体系,积累了厚厚一套企业文化文本,有人对此精彩点评:“写出来的叫文字,干出来才叫文化!”毕竟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型管理理论,要学会把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化,善于化繁就简、简洁直观,打造一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项目品牌,讲好企业故事。

(作者单位: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重塑企业家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重塑未来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