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摘要:柬埔寨文学是东南亚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柬埔寨有着友好悠久的交往史,中國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缺乏细化和深入。本文主要对柬埔寨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特点进行论述,分析存在问题,探究未来走向,以期推进柬埔寨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柬埔寨文学;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 I3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5-0068-05
Abstract: Cambodia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utheast Asian Literature. China and Cambodia have a long history of friendly exchanges, the study of Cambodia literature in China is lack of refinement and depth.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se researches included discussing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mbodia literature in China, analyzing problems, and exploring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ambodia literature research.
Key Words: Cambodia Literature; Research; Review
柬埔寨是东南亚的文明古国,扶南王国于公元1世纪建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柬埔寨人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吴哥文化,其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中柬两国交往历史悠久,从扶南派遣使者到中国向东汉王朝馈赠礼物开始,友好往来已近两千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过较为密切的交流联系。1949年后,中国对东南亚各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主要以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侧重研究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文学,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柬埔寨文学研究分期
从现有资料来看,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均是1949年后才陆续开始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70年朗诺政变之前;2.1970~1993年;3.1993年至今。
(一)1970年朗诺政变之前
1954年,中柬两国领导人在日内瓦会议上初次接触,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进行首次会晤,而后双方高层互访,为两国在1958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7年5月,正值中国与柬埔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中国第一本柬埔寨文学作品《柬埔寨民间故事》①译著正式出版发行,展现了柬埔寨劳动人民的智慧,填补了长久以来柬埔寨文学作品译介的空白,助力于中柬友好交往不断向前发展。1958年7月19日,中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发展日益密切。1953年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到1970年期间,柬埔寨在西哈努克领导下政治局势稳定、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但这一时期,中国对柬埔寨文学作品的研究和介绍却是空白,这与中国国内形势以及1966年“文革”爆发有直接的关系,国内“极左”的政治导致极端的“极左意识”,致使外国文学研究停滞不前。
(二)1970~1993年
1970年朗诺政变后到1993年柬埔寨第一届王国政府成立之前,柬埔寨陷入了长达23年的战乱。1977年,中国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逐渐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翻译出版的柬埔寨文学作品多为民间故事,数量较少,主要选取较具代表性的柬埔寨民间故事进行简单地介绍和翻译。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柬埔寨文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1984年,邢和平、蔡锡梅撰文《柬埔寨文学发展简史》①,文章介绍了扶南和吴哥时期文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首次系统地介绍柬埔寨文学。1990年,邓淑碧教授集多年研究心得,发表文章《柬埔寨文学》②,对柬埔寨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将柬埔寨文学发展划分为早期文学、吴哥时期文学、中时期文学、保护国时期文学及当代文学,详尽地阐述了柬埔寨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著名作家、经典作品及内容、文学体裁等,让读者对柬埔寨文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三)1993年至今
1993年柬埔寨王国新政府成立至今,两国关系日趋稳定成熟,政治、经贸往来频繁,交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相较于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在双方关系较为平稳的这一阶段,人文交流并不大活跃,没有进入更深更广的层面,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呈缓慢增长趋势。这个时期,中国有选择性地翻译、简介了柬埔寨的名家名作。诗歌是柬埔寨历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柬埔寨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1996年,吴国庆根据柬埔寨学者1960年搜集整理的柬埔寨长篇叙事诗《东姆和迪娥③》④,挑选了其精彩部分进行翻译,将七音节古体诗译为自由体,自行缀补了情节过程。虽然只是选译了部分,但这是中国第一次翻译柬埔寨诗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加入了一些情节,实为再创作之作品。2011年,邓淑碧教授译著《柬埔寨民间故事》⑤成书出版。该书多为柬埔寨民间故事中的精品佳作,主要分为神话传说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生活习俗故事。这些民间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向读者朋友展现了柬埔寨的民俗文化特色和各个时期的社会风情风貌。2003年,彭晖教授编著的《柬埔寨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⑥出版。书中首先对柬埔寨文学史做了简略地梳理,将柬埔寨文学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学,分别对三个时期主要、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了论述。该书的重点是柬埔寨文学作品选读部分,主要遴选了柬埔寨文学史上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民间故事、诗歌和戏剧等。每一篇文学作品后面都附有故事梗概、作者简介及作品简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作者、历史背景、深刻内涵及寓意。
二、研究的内容及重点
1949年至21世纪,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研究的内容及重点可按照研究的成果形式分为译著、论著和论文。
(一)译著
译著数量少,目前仅为民间故事,如陈彻《带刀的人——柬埔寨民间故事》⑦(1981年)、李艾《棕榈树上的美梦——柬埔寨民间故事》⑧(1982年)、李艾《吴哥的传说——柬埔寨民间故事》⑨(1985年)、邓淑碧《柬埔寨民间故事》(2001年)。
(二)论著
有关柬埔寨文学的研究大多出现在各种介绍柬埔寨的论著或各类文学史中。主要有陈显泗的《柬埔寨两千年史》⑩(1990年),梁立基、李谋主编的《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①(2000年)、傅岩松、胡伟庆著的《柬埔寨研究》②(2004年),张玉安、裴晓睿的《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③(2005年),覃圣敏主编的《东南亚民族(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卷)》④(2006年),何明智著的《东南亚知识概论》⑤(2008年),尹湘玲著的《东南亚文学史概论》⑥(2011年),孟昭毅的《20世纪东方文学与中国文学》⑦(2011年),沈建的《历史上的大移民——下南洋》⑧(2013年),王国祥的《布朗族文学简史》⑨(2014年)。此外,还有《柬埔寨》⑩《柬埔寨概论》?輥?輯?訛《东南亚概论》?輥?輰?訛《东南亚文学简史》?輥?輱?訛等。这些论著中,介绍柬埔寨文学的篇幅不多,仅简述了柬埔寨文学发展史及各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经典文学作品,较为浅显粗略。部分论著集前人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柬埔寨文学史,文学体裁及分类,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的特征,主要作家,优秀文学作品,探究了印柬、中柬之间的文学关系,对文学、文学史、文学交流史的研究较为细致和深入。梁立基、李谋教授主编的《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第三章“印度两大史诗在东南亚”,介绍了深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柬埔寨罗摩故事,简要分析了柬埔寨《罗摩赞》的特点特色及对柬埔寨的影响。张玉安教授和裴晓睿教授所著的《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详尽分析和阐述了罗摩故事的传入、文本内容、柬埔寨《罗摩赞》与蚁垤《罗摩衍那》的比较等,为读者展示了带有柬埔寨烙印的罗摩故事,并对深受罗摩故事影响的柬埔寨皮影戏、考尔剧及罗摩故事浮雕逐一进行了介绍。王国祥《布朗族文學简史》中的第五章 “布朗族文学与古印度的、东南亚文学和傣族文学”,论述了布朗族文学与柬埔寨文学的交流,通过对流传于布朗族和柬埔寨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很多相同的故事,故事情节和人物大体一致,得出了中国布朗族文学受柬埔寨文学影响的结论。沈建在《历史上的大移民——下南洋》一书中谈及中国文学作品对柬埔寨的影响,并阐述了19~20世纪受中国文学影响的柬埔寨文学的简况。
(三)论文
中国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学的相关论文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研究内容包括对东南亚文学进行总体性的介绍和评价,东南亚本土文学、中国与东南亚文学的关系、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的影响等。不仅有宏观论述,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论证。相比之下,柬埔寨文学研究却略显薄弱。从研究内容的侧重点进行划分,主要有:1.对柬埔寨文学、柬埔寨文学史的宏观论述。如上文提到的邢和平、蔡锡梅的《柬埔寨文学发展简史》和邓淑碧的《柬埔寨文学》。2.对某些体裁、 某个作品、作品经典人物进行微观研究。其中有莫源源、黄瑜的《柬埔寨民间故事的分类及特点》?輥?輲?訛,文章从柬埔寨民间故事的起源、柬埔寨民间故事的分类、柬埔寨民间故事的特点等方面逐一罗列、归纳和简析了柬埔寨的民间故事。张玉安、裴晓睿教授的《柬埔寨的罗摩故事文本》?輥?輳?訛,张磊的《吴哥文学的发展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其影响》?輥?輴?訛,简要论述了吴哥文学的特点及印度文化对柬埔寨文化的影响。韦柳宇的《柬埔寨桑托·木〈东姆与狄欧〉诗歌研究》?輥?輵?訛,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对作品作者、作品内容、写作艺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拓展研究。梁薇的《祝英台与狄欧——中柬两大爱情悲剧女主角的对比》①,对祝英台和狄欧两大女主角所处时代背景、性格特征等异同进行了对比。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柬埔寨文学概貌及其独特的文学特质颇具意义,但仍有不足。比如对柬埔寨文学、柬埔寨文学史总体性的评价及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待加强,对柬埔寨文学中的某一类型进行宏观论述和微观研究尚未成型,中国文学在柬埔寨的影响研究仍属空白。此外,论文数量少、种类少,存在研究视野窄、角度单一、缺乏新颖等问题。
三、柬埔寨文学研究的特点
通过对柬埔寨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笔者发现,起步晚、进度慢、缺乏深入是其显著特点。
(一)起步晚、进度慢
1949年后,对内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对外要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中国希望通过文学了解东南亚国家的大体情况,消除敌意、拉近距离,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柬埔寨西哈努克奉行和平中立外交政策,是中国要积极争取的中立势力,中国希望通过柬埔寨来扩大在亚非中立国家中的影响。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柬埔寨文学得以崭露头角。柬埔寨文学的研究工作始于1949年后,1949年前完全空白,研究起步较晚。另由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柬埔寨长期内战,致使研究进度缓慢,译著数量较少,种类单一。
(二)研究缺乏深入
1949年以来,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译介与研究重点集中在概述柬埔寨文学史,介绍代表性的作家和赏析主要文学作品,侧重研究民间故事、诗歌和小说。20世纪60年代初,中柬两国作家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互访频繁,中国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被译成柬文并在当地出版发行。进入21世纪后,中柬友好关系发展迅速,但两国文学领域的交流仍止步不前,研究缺乏深入,涉及面较窄,缺乏对较有特色和影响的作家及作品进行专门研究,中国文学在柬埔寨的译介情况研究更是无人涉及。译著以柬埔寨民间故事为主,除邓淑碧教授选译的《柬埔寨民间故事》外,另有长篇叙事诗《东姆与迪娥》的部分选译,其他普遍内容少、篇幅小。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对经典及当代柬埔寨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较少,真正意义上的柬埔寨文学译著还未成形。
四、柬埔寨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走向
一直以来,中国不乏研究柬埔寨的学者,但大多数学者目光都集中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外交等较多人关注的领域,柬埔寨文学研究始终处于不起眼的位置,对文学及文学作品的研究和翻译仅占极小一部分,从事柬埔寨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学者更是稀缺。1949年到20世纪末,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介绍和研究是异常缓慢的发展过程,译著仅有一本,介绍和研究柬埔寨文学作品的著作和论文屈指可数。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对柬埔寨民间故事的翻译和研究以及对柬埔寨长篇神话诗歌《罗摩赞》的研究稍微多些。柬埔寨长篇叙事诗《东姆和狄欧》在柬埔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堪称柬埔寨文学创作的史诗,没有在中国的外国文学史上留下过它的痕迹。虽有学者选择部分加以翻译,但其优美的词藻和独特的韵律及诗歌的魅力还未能很好地呈现出来。柬埔寨其他优秀小说、优美诗歌的翻译和研究更是无人问津。中国柬埔寨文学的研究主体为从事柬埔寨语教学研究的教师、研究柬埔寨的学者,由于存在教师梯队不合理,非通用语教学研究自身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科研水平和能力仍是硬伤,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仍然停滯不前。提高这些年轻教师和学者的学术涵养、业务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未有柬埔寨本土汉学家或旅柬华侨华人学者将柬埔寨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并介绍到中国,两国作家和学者间的交流互动较少。
21世纪初,中国加紧了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交流。国家间文化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文化交流趋势不可阻挡。近十年来,开设柬埔寨语言文学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多,对东南亚文学、柬埔寨文学的研究定会更为深入和广泛。21世纪初,中柬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柬埔寨文学研究缓慢发展的情况将会在未来十年有所改变,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脱胎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罗摩赞》对柬埔寨文学、文化的影响巨大,柬埔寨的戏剧、舞蹈、绘画、雕刻作品等都取材于它,可以说,罗摩故事是柬埔寨文学、文化向前发展的驱动力。中国《罗摩赞》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它的文学和艺术魅力远不止于此,对柬埔寨《罗摩赞》的特色、人物特点、表现形式、文本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等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研究受《罗摩赞》影响的柬埔寨皮影戏、考尔剧、古典舞、绘画雕刻艺术等是学者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印度另一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在柬埔寨也广为流传,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成果。柬埔寨的经典小说、诗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艺术感染力强,其人物形象塑造、描写手法、内容寓意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翻译这些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语言优美精炼、寓意深长、情节感人的文学作品是可以提上日程的。柬埔寨是一个受到世界两大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其文学作品宗教色彩浓厚,探讨宗教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也颇有研究意义。由于华人的移居,中国文学作品在柬埔寨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在19世纪风行东南亚各国,对各国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并未有学者就中国文学作品在柬埔寨的传播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研究。研究中国文学作品在柬埔寨流传的原因、过程、方式及其对柬埔寨文学作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此外,柬埔寨本国学者对其文学作品的外译(如柬译中)还处于空白阶段,中柬两国的作家协会、科研机构可以加快交流的步伐,架起两国作家沟通的桥梁,给学者间的沟通合作提供良好平台,加快推进柬埔寨经典优秀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
五、结语
纵观中国对世界各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与研究情况,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亚非国家的为少;亚非国家中,东南亚国家所占比例较少;东南亚国家中,柬埔寨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少之又少。发现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对于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下半期以来,中国对亚非民族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增。虽然速度较为缓慢、范围较窄、数量较少、缺乏深入,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拓展了外国文学的视野。柬埔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柬埔寨文学不仅有自身的特色,并且吸纳了其他国家文化、文学的精髓,其文学作品丰富多彩、闪耀光芒,期待着我们掀开这一颗颗璀璨宝石的神秘面纱,让世人得以一睹其芳容。
参考文献:
1. 吴国庆译:《东方文学名著·东姆和迪娥(叙事诗选译)》,《世界文学》1996年第5期。
2. 张玉安、裴晓睿:《柬埔寨的罗摩故事文本》,《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3期。
3. 张磊:《吴哥文学的发展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对其的影响》,《思想战线》2009年第35期。
4. 张玉安、裴晓睿:《印度的罗摩故事与东南亚文学》,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5. 梁立基、李谋主编:《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6. 彭晖:《柬埔寨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7. 邓淑碧:《柬埔寨民间故事》,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8. 傅岩松、胡伟庆:《柬埔寨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版。
9. 覃圣敏主编:《东南亚民族》,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 沈健:《历史上的大移民——下南洋》,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 卢军等:《柬埔寨概论》,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责任编辑: 梁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