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锐
摘要:面对低碳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的冲击,长期以来的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变,通过研究国外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案例,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比较中找出差异,在识别差异的基础上明确发展路径,是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字 资源型地区 转型 国外经验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发达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面临这一问题,一些国家或地区已经基本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以德国鲁尔工业区、法国洛林地区、日本九州及美国休斯顿等地区为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做法和经验
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为重要的老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鲁尔经历了“形成—繁荣—成功转型—再度繁荣”的過程。19世纪中叶至其后的百余年中,煤炭产量始终占德国煤炭产量的80%以上,钢铁产量占德国钢铁产量的70%以上,长期以来,该工业区是以采煤、钢铁、机械制造、化学等重工业为核心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世界能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对石油、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与应用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出现了全球性不景气,从而使德国鲁尔工业区逐渐陷入结构性危机,主导产业衰败、失业率骤升、人口大量外流、环境污染严重。西德联邦政府制定了对鲁尔地区进行整治改造的总体规划,并实施重点政策和有力调控。经过改造,到20世纪90年代初,鲁尔工业区已成为德国统一后的一个工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经济繁荣的新型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模式是一种多元复合模式。所谓多元复合模式是指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既有新产业替代模式又有产业链拓展模式。通常情况下,转型初期采用产业链拓展模式,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逐渐由采掘业转变为加工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健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这种多元复合转型模式,适用于对资源开发依赖度较高,同时具有一定其他优势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多元复合模式在运用中需要遵循潜力性和主导性两项原则。潜力性原则是指转型中选择的主导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产业规模,并且这一主导产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能够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主导性原则是指转型中选择的主导产业在产业鏈上具有较强的扩散影响力,能够带动整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
法国洛林地区的做法和经验
法国洛林地区位于法国的东北部,地处欧洲的中心地带,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洛林地区的主要产业。洛林地区是法国与其他欧盟国家沟通的特殊通道,是法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20世纪六、七时年代,法国洛林面对完全丧失竞争力的煤炭、铁矿开采业,在其转型过程中,不是就工业而调整工业,而是着眼于整个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从工业领域向多元化经济领域转变。对铁矿、煤矿实行有计划主动关闭,采用发展新产业和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其中能源工业重点转向发展核电产业,加快推进发展汽车、电子和塑料加工业等三大转型产业;并对原有的机械、钢铁、化工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其实现自动化,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
为了促使替代产业的发展,洛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外资;建立企业园、培育中小企业;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岗就业等。在考虑发展汽车产业时,洛林首先引进了雷诺汽车公司在此投资建厂,并促进了大量配套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进而吸引其他的汽车公司在这里建厂。经过这种良性循环,洛林的产业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汽车、电子和塑料加工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煤炭和铁矿开采业。
法国洛林地区采取新产业替代模式实现转型。所谓新产业替代模式是指通过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人才、资金、技术,或者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来的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新兴产业。法国洛林地区的这种产业替代模式,是一种彻底的产业转型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这一转型模式适用于资源开发成本高、资源枯竭的资源型城市。
新产业替代模式在运用中需要遵循产业高度化和产业辐射两项原则。产业高度化是指所替代的新兴产业要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不会很快被产业发展、技术革命的发展所淘汰。产业辐射原则是指所替代的新兴产业要具有一定的辐射扩散功能,对前向、后向及其辅助等产业链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能带动整个城市区域产业的发展。
日本九州的做法和经验
日本九州地区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是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实行“倾斜生产方式”,集中发展电力、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日本恢复经济的需要,促使九州工业快速发展,1960年九州工业产值占日本工业产值的4%。此后,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重心由“经济恢复”转向“经济振兴”,产业政策重点由“基础产业、原料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日本能源结构由“煤主油辅”转向“油主煤辅”。到1969年九州工业产值占日本工业产值比重已经下降到2.2%。70年代后期,日本转变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向能源节约化、高度加工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日本九州地区炼铝、造船、平炉炼钢等主导产业被指定为“结构性萧条产业”。到1980年九州工业产值占日本工业产值比重降至1.2%。
日本九州地区为摆脱产业衰退,其重点也是培育新的替代产业。其产业转型模式即是新产业替代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日本九州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采取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产业相结合、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与发展新型替代产业相结合。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措置法》、设立了“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通过出资、融资开发工业园区,并将开发好的土地附加减免税、长期贷款转让给投资者等举措,吸引投资者在产煤地区新建工厂,效果显著。
除此之外,日本九州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对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了重构,在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培育新兴替代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多元化。最为典型的是九州集成电路产业,九州地区丰腴廉价的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发达的航空运输基础设施为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但推动了日本九州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了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日本九州地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经过努力,日本九州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其制造业内部结构由“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转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与组装型产业”,并且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主要基地。
美国休斯顿的做法和经验
美国休斯顿是由结构单一的,以石油资源为本的城市转型为科技综合型城市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后期,面对石油开采业整体下滑的經济形势,美国休斯顿通过产业链拓展,带动了该地区机械、水泥、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及造纸等多种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休斯顿作为美国国家宇航中心布点,其带动了该地区宇航业相关的1300多家高技术企业的发展,门类涉及电子、精密机械、仪表等行业,并且伴随着教育、金融等第三产业以及现代农牧业的飞速发展,休斯顿这一资源型城市性质发生了质变。
美国休斯顿的转型模式是一种产业链拓展模式。所谓产业链拓展模式是指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产业链下游的加工业,建立资源深度加工、利用的产业群。资源型城市在产业链上游拥有廉价资源的优势,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及其配套服务企业数量的增长,大量生产经营相关联的企业在一定的空间产生聚集效应,进而带来专业化分工生产,较低的运输成本、交易费用,完整配套的服务等优势。因此,资源型城市在这一产业链上具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
美国芝加哥的做法和经验
芝加哥划定制造业布局控制线。美国中西部经济中心芝加哥是传统工业重镇,1960年代末出现工业外迁、经济衰退、劳动岗位减少等问题。为应对产业空心化,芝加哥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服务和信息产业,同时巩固提升制造业和物流业产业基础”的发展目标。政府划定24个工业走廊和13个制造业规划区作为城市制造业基地,用地类型主要包括政府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等。并由区划条例确定以上区域的工业用地不能转换,以保护区内制造业企业免受地产市场冲击,合理控制了全市工业用地总规划和空间分布、保障了制造业发展空间需求,同时保护制造业避免受到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值得国内城市借鉴。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共同特点
以上德国鲁尔、法国洛林、日本九州及美国休斯顿等国外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培育的做法与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产业结构演进趋势,因地制宜推动转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结合与协调,不要简单地抛弃传统产业,要注意开发传统工业的新功能;另一方面要注意市场与政府的力量相结合,单一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不能较好的实现新兴产业的自我膨胀和资本的自动转移。
这些发达国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表现在:
一是高度重视以振兴和提升传统制造业为基础。以美国为例,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充分认识到,越是新事物越要建立在坚实的传统基础上,依靠强大和先进的制造业提供的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工艺设备、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旨在振兴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战略,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二是加大宏观财政政策与投融资支持力度。各主要国家与地区为抢占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往往采取财政直接投入资金等手段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新兴产业投入总额大幅度提高,投入领域更加集中。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歐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发伙伴,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新加坡则提出未来五年,将在可持续发展相关领域投入10亿新元。美国计划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奥巴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第146届年会上宣布,把美国GDP的3%投向研究和创新,成倍地增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3家国家主要科研机构的经费。
四是注重培育市场需求拉动新兴产业发展。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以往通过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内生增长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从需求端引导产业发展。除传统的政府采购、试点示范、鼓励外部市场开拓之外,将一些新兴产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大引导力度。日本就特别强调将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需求引导型增长”模式,主要从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动力。
五是信息技术成为各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新一代宽带网络、智慧地球、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同时带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强劲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欧盟有关统计表明,信息网络产业对其生产力增长的贡献率达40%。信息技术不仅对其他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渗透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催生新的业态。为此,欧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力争近期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率。同时,高度重视物联网建设,认为互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欧洲IT和工业领域十分重视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目前正在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参考文献
[1]美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 焦必方,杨薇. 经济纵横. 2008(04)
[2]德国产业政策:鲁尔区与空中客车[J]. 史世伟. 德国研究. 2008(01)
[3]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模式的选择[J]. 黄溶冰,王跃堂. 经济纵横. 2008(02)
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理基于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彭佑元程燕萍梅文文陈红斌经济问题
资源型产业集群升级与转型的对策研究于善波吕雨聪经济研究导刊
(作者单位: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