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深度思维的生成

2017-05-30 20:56张春兰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创新

张春兰

[摘要]“互联网+”时期,数字化阅读理应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实际效果却与阅读之原本诉求背道而驰,被认为是”浅阅读”。数字化媒介是阻碍深度思维的主要原因,会间接地导致数字化阅读的其他要素发生”劣变”。深度阅读与深度思维之间存在着催生与促进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深度思维生成的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效果,促进深度学习。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深度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7-008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17

一、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价值重构与现实困境

(一)新时期大学生是创新的主体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储备力量和生力军,大学生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主体。大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并乐于尝试、接受新的事物。数字化阅读一经出现就迅速在大学生中普及开来,大学生成为了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军。但实际阅读效果却与阅读之原本诉求背道而驰——被认为是割裂、解构、浅表深度思维的“浅阅读”。

(二)数字化阅读的价值重构

数字化阅读是个体对多样化的多媒体信息进行个性化心理加工,以获得独特认知的过程,阅读内容涵盖了所有基于数字媒介的信息。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赋予了数字化阅读新的价值内涵。

1自我建构的关键过程

自我建构是指个体从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角度来理解自我的认知结构[1],是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理解和认识自我的方式。自我建构存在并贯穿于个体的实践生成过程之中,并且这个过程是由主体自身精神建构来完成的[2]。数字化阅读为个体完善自我建构提供了自由的环境与丰富的情境,资源的开放性能使个体摆脱虚假意识形态对自身的束縛,提升个体思想的自由度,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导自我前行[3]。

2实现社会公平的终极武器

公平,尤其是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途经,互联网因其自身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蕴含着公平的深刻内涵,它能平等地向世人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扩展人们的眼界、消灭无知,改善内心的贫瘠,丰富精神世界,从消灭精神的贫穷过渡至消灭物质的贫穷。

3感受世界的真、善、美

在这个竞争激烈、形色匆匆的社会,人们忙碌于世俗的物质追求而忽略了心灵世界的建设,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幸福感却在降低。通过数字化阅读人们可以及时地接收到来自外部的“正能量”,一则及时的安慰信息,一段激人奋进的视频都能让人体验世界的真、善、美。

(三)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的浅思维

数字化阅读迅速发展的初衷是以更加人性化、信息化的阅读媒介促进社会的阅读,推进文化建设。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中浅阅读现象泛滥,造成浅阅读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阅读中“浅思维”的滋生,浅思维是一种低级的思维形式。

浅阅读使得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阻碍,无法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继往开来的能力,“导致自身文化底蕴丧失”[4] 。文化蕴含着创造的基因,“是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5] ,文化底蕴的丧失也意味着个体与民族丧失了创造的基因,也就丧失了创造的能力。

二、数字媒介阻碍深度思维

(一)深度思维与浅思维的区别

深度思维与浅思维是相对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四个维度上的区别:第一,从阅读目的上来看,深度思维一般具有有意义的或明确的思维目的来引导思维活动的开展;浅思维的目的带有娱乐化或无目的化等特征,对思维活动不能提供有效的引导。第二,从思维的对象上来看,深度思维建立在科学的内容之上,而浅思维则倾向于以娱乐化或欠权威认证的内容为对象。第三,从思维的过程上来看,深度思维往往是持久的、专注的,浅思维的过程容易被信息打扰或者由于思维主体本身的意志品质而难以持久。第四,从思维的结果来看,深度思维强调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积极主动地将所得知识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浅思维则没有这种品质。

(二)数字媒介阻碍深度思维

纸质阅读与数字化阅读之间的区分是从媒介开始的。沿着这一思路来反思导致数字化阅读中浅思维现象的原因,发现众多要素的“劣变”似乎都与媒介有着一种隐秘的关系。广义的媒介是动态的,不仅仅是一种中性传播介质,而是信息环境的塑造者[6]。

首先,数字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传统阅读“高冷”的气质,声色具备的画面使得原本深奥的内容与枯燥的过程看起来轻松许多,排除了传统阅读中的畏难心理,使得阅读活动的权威性大幅度降低。其次,数字媒介极大程度地丰富了阅读活动中的交互行为,以往划重点、记笔记等保守的交互活动被复制、粘贴、转发、收藏等行为所取代,与之同步的是阅读主体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对阅读内容、社会现实的理解被重复使用率低的、对外的外显行为所替代。人们很少再需要提笔写字了,文字书写的机会逐渐减少,造成学习者书写能力的同步减弱,“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文字书写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再次,互联网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思考的内容以及用以思考的工具,脱离历史、脱离语境的内容趁虚而入,无限制生长,带给人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社会的负面情绪以及文化中的粗鄙现象也借由互联网放大,无形之中冲击着社会的信任度与幸福感。最后,数字媒介的更新换代为人们提供了应接不暇的选择,人们陷入对工具的无限崇拜之中,工具理性设计着现代人的生存场域和生活空间,也决定着现代人的生活志趣与生活追求。教育也适应并附和社会发展的工具性需要和节奏,而关注人的心灵、价值、信仰与生活意义的人文主义性质的教育则日益边缘化[7]。

三、数字化阅读中的深度思维

(一)数字化阅读的要素

数字化阅读作为一项认知活动包含着极为丰富的要素,实践活动的组成不外乎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实践活动发生的场域等因素。据此,数字化阅读的要素涵盖着阅读主体、阅读客体以及阅读活动发生的场域等(如图1)。

数字化阅读影响因素

主体:阅读主体知识储备阅读习惯阅读目的

客体:阅读信息信息内容信息形式

场域阅读场所阅读环境

(二)数字化阅读的过程

信息的理解与自我建构可以具体细分为: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经过对信息的初步筛选确定进一步加工的对象,通过对新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以及概括等环节来把握其本质,并与原有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联结,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如图2)。

(三)深度阅读与深度思维的关联

深度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理想的数字化阅读效果,是数字化阅读的应然情景。从数字化阅读的影响因素以及深度思维的影响因素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深度阅读催生深度思维,深度思维促进深度阅读(如图3)。

1深度阅读催生深度思维

深度阅读的要义体现在两个维度上:第一是认知方面,深度阅读是一个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从而丰富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是精神层面,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精神世界也得以不断丰盈。

深度阅读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对阅读过程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避免了数字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迷航现象,有利于培养学习者思维的专注度。选择科学的阅读内容,不但在于内容本身所传达的信息具有科学性与高价值,还在于信息表述方式更深一层地蕴含着某种思维逻辑,这种思维逻辑是更具价值的隐性知识。将阅读中所获得的新知识与新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改变原有事物的状态是创新的一种表现。

2深度思维促进深度阅读

深度思维对阅读活动起引导、调控、决定作用,体现在阅读活动的各个环节。深度思维首先体现在明确阅读任务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信息获取的范围与目标。在不同的任務中选择合适的媒介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深度思维在内容选择上的作用还体现在所选内容的价值性与深度上。深度思维在面对不同的阅读任务时将选择不同的加工方式,合理地分配阅读过程中的精力与注意点。思维过程的持续性、专注度也是深度思维的重要特征,能够使得阅读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现有的阅读内容上,使阅读过程总是围绕阅读目标而展开,不受不必要的信息的干扰。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的,深度阅读催生深度思维,习得深度思维方式的学习者在日常的阅读中、在良好思维方式的支持下便能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深度阅读。意识或思维是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反之,意识对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反作用。阅读如同一切其他的学习活动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思维的发展。同样,思维获得了发展必然会反过来对主体的阅读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起反作用。这个过程是不断循环、转化的,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这种折射在阅读过程中的反作用终究会投射到大学生的整个生活与人生中。

四、数字化阅读中深度思维生成策略探寻

(一)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引领深度阅读

正如理想主义所坚持的那样,大学的宗旨与根本属性是崇真、向善[8],若教育只为职业服务而不教育学生正当利用自己的时间,带来的将是枯燥无味的课程和道德败坏[9] 。我国高校的评价标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目中无人”、标准内容“学业至上”、标准目标“千人一面”以及标准技术“惟分数论”等突出问题[10]。“教育的本质是个体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接受他者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11],现行的评价标准既无法为个体保持自我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无法有效引导个体之间的恰当融合,这显然违背人的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的评价才能够引导大学生去掉学习过程中的过度功利主义,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学习活动。基于自我发展的、自我兴趣的阅读是深度阅读的重要保障,自觉、积极、主动地阅读才能促使大学生体会到阅读活动的本质魅力。

(二)量化自我技术提供个性化深度阅读方式

量化自我技术基于丰富的技术基础与技术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技术以及人性化学习APP使得移动、实时数据的收集更加便捷、精确,个人数据实现量化得以可能;网络或蓝牙技术能够实现数据的即时、快速传输;移动终端通过提供可视化、便于阅读的界面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分析、理解自身相关的各项数据;云平台为大数据的存储提供无限空间。

量化自我在阅读中的应用包括:采集(量化)、查看(可视化)和分析(意义化)3个部分,包括确立数据类型、设定阅读目标、数据收集、阅读结果测验、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等环节。

(三)以目的理性支持数字化深度阅读形态

工具理性过度关注工具本身,把工具作为目的,数字化阅读中数字媒介是工具,很显然媒介不是阅读的目的,因此工具理性是不科学的。批判工具理性,重视目的理性就是要理性地对待媒介,更关注媒介所带来的与人的发展有关的其他事物,比如如何更好地使用媒介,如何开发合适的资源使得媒介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目的理性需要创造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在教育中已不再仅仅为了满足知识传授的需求、不再仅仅作为学习活动的发生地而存在。从对物的需求与供给转变为对人的发展的诉求、从对结果的关注到对过程的专注,可以增强各个要素之间的相关度,形成集过程性与成果性为一体的学习空间。深度思维学习空间提供的内容超越了传统教育中的教材内容,支持研究、鼓励创造,是智慧型的“研创室”[12]。

五、总结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属于新型学习方式,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提升、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将原本隐性的阅读过程显性化,探究深度思维与深度阅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意识到实践层面提出策略,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体成长,更关系到整个国家文化创造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艳,邹泓.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科学,2007(5):1272-1275.

[2]鲁洁.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9):13-18.

[3]廖建国. 多元文本与网民自我建构的关系考察[J].新闻界,2013(15):45-49.

[4]刘泳洁,盛小平,陈晨,石梅. 国内阅读文化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12):121-125.

[5]张武升,肖庆顺. 论文化与创造力培养[J].教育研究,2015(5):13-19.

[6]韦妙,吴瑶. 新媒介新阅读——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数字化阅读革命[J].图书馆论坛,2015(8):84-89.

[7][8]张夫伟. 工具理性视域中的道德教育[J].教育导刊,2007(11):4-5.

[9]李子运. 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形态[J].电化教育研究,2011(6):19-25.

[10]潘玉驹,陈文远,何毅. 对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评价标准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99-103.

[11]李子运.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多元化与坚守性[J].世界教育信息,2015(4):41-44.

[12]陈琳. 创新与引领: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8):42-46

The Generation of Deep Thinking of the Digital Reading of Undergraduates

ZHANG Chunlan

(Shanghai I&C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Shanghai 20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Internet+”, the digital reading, belonging to a variety of new study ways, is excepted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But the actual effect is opposite to the traditional, and it is regarded as “shallow reading”. The digital medias are thought as the main obstructive factor for deep reading, it indirectly lead other elements of digital reading to “ba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ep reading and deep thinking can be described as catalyst and promo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brings out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deep thinking of the digital reading of undergraduat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undergraduates digital reading and their deep learning.

Key words: digital reading; deep thinking; innovation

(責任编辑:刘爽)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创新
让智慧美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以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
浅议对话教学中启迪小学生英语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