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余
受到经济下行及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影响,银行盈利空间日趋下降,失去了躺在“錢窝窝”里享受“奢侈”的本钱,多数银行已提出“向成本宣战”的口号,将节约成本作为重头戏落实在各项工作之中,期望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来谋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银行花钱大户的IT部门控制成本责无旁贷,IT系统生命周期理论表明,IT项目大致分为规划与设计、开发与测试、实施、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五个阶段,而前三个阶段从时间角度看,只占整个周期的20%,在生命周期中,大约80%的时间与IT运维有关,这就决定了IT运维在信息化银行建设和运行中的核心地位,当然也就成为IT成本控制的关键。
国际知名调查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IT运维成本中,源自软硬件成本占30%,而流程维护成本占30%,运维人员成本占40%,因此控制运维成本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使用适当服务器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硬件投入及日常运行中重要的运维成本,一方面目前服务器运行效率普遍低下,据麦肯锡估计整个业界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大约是6%,而高德纳(Gartner)的估计稍乐观一些,认为大概是12%,权威统计,国内银行数据中心利用率大概是5%左右,因此提高网络、储存和服务器的运作效率、减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投入是节约运维成本的关键。提高效率的目标需要以稳定的工作负载吞吐量同时最大限度提高系统利用率为基础,虚拟化技术实现多个应用或虚拟机共享一台机器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较少的服务器和相关的外围设备,可以大大降低能耗,也可以降低冷却成本;另一方面进口服务器价格偏高,同性能服务器进口比国产要高20%以上,提高推进自主创新的国产服务器,不但可以节省投入成本,而且提高信息安全水平,已经成为设备选购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规范运维操作流程
流程维护成本是指因流程失误如人员疏失包括忘了做某些事情、训练不足、备份错误或安全疏忽以及变更管理没有做好、超载、没有测试等程序上的错误或不完整,而导致的运维成本增加。引入ITIL规范化运维、基于ITIL的IT运维管理能优化流程,可以降低IT系统的运维成本。实施ITIL,一方面使IT部门从单一的技术支持向为业务发展提供服务的观念转换,使IT部门和业务部门通过直观易懂的IT服务进行沟通,帮助IT部门的相关人员建立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帮助银行利用最佳实践从人员、流程和技术3方面为IT部门提供整体规划建议,在银行提高IT运维管理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通过ITIL的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能优化运维管理流程,提高运维效率,从而达到削减IT运维成本的目的。
减少运维技术人员
人力资源成本是运维成本中的最大项,IT运维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融合多学科(网络、系统、安全、应用架构、存储等)的综合性技术岗位,人员的招聘、培养、管理等成本较高,减少运维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节省许多成本。
提高运维自动化程度。一方面提高自动化监控能力,在统一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模块化”预警功能,提高预警配置的灵活性,整合声、光、显示、短信等预警手段,实现主动侦测与被动报警的结合;另一方面利用预测分析技术开发运维系统,实现自行认知环境、学习分析,搜索大数据日志文件,进行预测分析,主动发现异常问题,采取自动化脚本等纠正措施进行处理;还可以监控机器运行环境,记录机器在什么时候运行最佳,如果出现了故障,清晰指明主机的故障定位,甚至会切换备用系统,将出故障的主机进行隔离。运维系统自动化认知分析并处理问题的程度越高,人工干预工作量越少,需要的运维管理人员就越少。
培养复合型的IT运维技术人员,打破专业界限,可以减少必备现场技术员数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成本,对于现场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依靠社会化的专家资源池,银行为使用的运维服务按需付费,减低运维固定成本。也可实行IT生产运维外包,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使用先进技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降低IT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