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视角下装饰性雕塑的视觉作用

2017-05-30 18:15乔彤彤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景别装饰性雕塑

本文通过我自己拍摄的一些关于装饰性雕塑的照片,分析装饰性雕塑与摄影的关系。不同的景别拍摄不同的雕塑,同时也能通过景别来突出和表现装饰性雕塑的细节、造型和色彩。通过分析二者关系,可以感受到装饰性雕塑对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人们生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

一、装饰性雕塑和摄影之间的联系

摄影与装饰性雕塑,这两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两个学科艺术,但实质上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装饰性雕塑可以把现实中或者想象中的东西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而摄影也是可以把现在中的事物通过相机记录影像,之后也可以通过后期制作转变成想象中的形象和事物。

摄影师拍摄的雕塑作品中,大部分来源于装饰性雕塑,因为装饰性雕塑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雕塑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装饰性雕塑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脈搏。

二、通过摄影景别分析装饰性雕塑

1.近景中,装饰性雕塑的造型语言

老大连民俗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大连地区的民俗风情,这张照片以近景的景别拍摄,画面中的雕塑男子以后面的四只烤鸭为背景,由此可以看出男子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在用光上,光线从前侧面打到雕塑主题上,给雕塑一个明亮的光线,前侧光也使得雕塑很有立体感和空间感。能很明显的看出雕塑的细节,展现出雕塑衣服上的褶皱和面部的表情和色彩。后面的四只烤鸭虽然是背景,但却额和前面的主体相互呼应,使画面十分丰满。在色彩方面,在烤鸭上就可以看到雕塑的细致,虽是陪衬,但是却把烤鸭表面的油亮感表现了出来。

2.中景中,装饰性雕塑的造型语言

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身后的花园的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在校园里带给人美的享受。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伫立在图书馆身后,给借阅完图书的学生一个宁静的空间,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张照片拍摄于初冬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在雪地里两只丹顶鹤栩栩如生,展翅欲飞,身后的枯树枝衬托出丹顶鹤的灵动,枯黄的颜色更是把丹顶鹤的羽毛衬托得无比洁白。这个校园的装饰性雕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反应齐齐哈尔大学的精神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艺术思想浓厚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3.远景中,装饰性雕塑的造型语言

照片拍摄于青岛五四广场,广场主体雕塑“五月的风”,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照片以“五月的风”为主体,使用远景的景别拍摄,背景是青岛的高楼大厦,已经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建筑。身后建筑的灰暗色调和雕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五月的风”火红的色彩。再高、再宏伟的建筑都不可能抵挡住它的魅力。对面海中有可喷高百米的水中喷泉,整个景区的氛围显得宁静典雅、舒适祥和。

三、通过摄影作品分析装饰性雕塑的作用

1.普及艺术、美化城市

装饰性雕塑具有普及艺术和美化城市的功能,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此次去大连采风和考察过程中,看到了许多装饰性雕塑。在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广场上有一个翻开的巨大书页,这个“巨大的书页”既是一个小广场,也是一个巨大的雕塑,还有那条由 1000个真人踩出的脚印组成的长形雕塑,这些脚印自北向南通向大海,是按着年龄排序的。这1000双脚印表明了大连的百年历史是由勤劳奋进的大连人民创造的。拍摄户外雕塑,重点是捕捉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赋予雕塑以情感和个性。

2.历史文化功能

同时装饰性雕塑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是艺术地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八大胡同之一——陕西巷,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照片拍摄的是一位拉二胡的老者,用圆雕制成。后面的背景则是京城戏班子的景象,采用浮雕的雕刻手法。这个雕塑就在陕西巷里胡同口的拐角处,来来往往的人,无论是居民还有外来游客都能看到,提醒着人们记住历史,时刻反省,现实不容回避与伪饰。拍摄时使用的光位是侧逆光,雕塑在这样的光位条件下拍摄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能很好地表现拉二胡的老者的立体感,也使得后面的浮雕层次丰富。

3.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空间中,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看,装饰性雕塑与建筑、树木、装饰物相同,是构成都市的一种要素。但是与其它要素不同的是没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在纯粹的空间中反而会城市焦点。因为复杂的都市空间没有焦点,所以会形成比较散乱的空间,但是雕塑会成为连接各种要素的母体。

照片拍摄于北京地铁站内,雕塑是一个小和尚穿着僧袍,项带佛珠,拿着包袱,重点是小和尚竟然带着防止PM2.5的口罩,看来这个雕塑意思是小和尚从宁静无嘈杂,环境清幽的寺庙里来到北京,受不了这里污浊的空气和雾霾,于是带上了口罩。这件雕塑反映了北京的现实问题——雾霾,影响以及危害到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和健康。背景则是北京地铁站的线路图,这样的背景可以使观看者清楚地知道雕塑所在的位置,并且联系图片背景得知雕塑的作者想要传达给观看者怎样的信息,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思想。

总之,装饰性雕塑为摄影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静物和静物拍摄素材,再现如今这样一个阅读图片信息的快节奏社会,摄影也为装饰性雕塑的传播做了很大贡献,装饰性雕塑和摄影技法看似没有任何交集,实则不然,它们在艺术史的发展中相遇、结合,甚至合二为一,艺术史是多变而新鲜的,在文化、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思维和视角都很奇特,需要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艺术史。期待两种艺术能够相辅相成,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乔彤彤(1994.1—),女,汉族,籍贯:山東泰安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摄影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景别装饰性雕塑
黎洁仪“装饰性泥沽沽”主题创作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论克里姆特的装饰性绘画风格
写实雕塑
精神的自由,人性的桎梏
装饰性镀铬用低纹波可调控高频开关电源设计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列车涂装功能性与装饰性及站内导视系统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