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紫砂壶“菱水照花”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2017-05-30 10:48顾美云
江苏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菱花临水花器

顾美云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自古至今,其创作一直秉承与自然事物、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的理念,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是极具内涵价值的工艺品。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将紫砂壶烹茶的精髓一语道破。随着时间的流逝,紫砂壶不断推陈出新,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载体,深受世人的喜爱,无论端庄大气,抑或玲珑小巧,每一把壶都会流露出打动人心的地方,表达出制壶艺人的心声,引起壶与人的热切共鸣。

1 紫砂壶“菱水照花”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菱水照花”(见图1)是经典的花器作品,顾名思义,“菱水照花壶”是以菱花为创作原型,菱花是菱属植物的泛称,为一年生水生草本,夏天开花,呈白色。菱花美丽而生动,富有自然生机。大自然中的菱花,自古以来便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生辉的重要元素。南朝梁简文帝《采菱曲》有云“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描绘出了关于菱花的美妙意境。紫砂壶艺创作以菱花为题材,既让人联想起文人的歌咏,增加了整壶的诗书之韵,又借由菱花的高洁美丽升华了作品的自然人文气质。

造型是一把壶最直观的呈现形式,紫砂壶的造型大致可分为光器、筋纹器和花器三大类,这些风格迥异的造型共同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紫砂壶艺。紫砂壶“菱水照花”结合了三者的风格特征,既素雅简洁又栩栩如生,呈现出古雅简约的意境。此壶壶身饱满大气,丰润而骨肉亭匀,壶身分为均匀的六瓣,筋纹由盖沿伸展至底部,曲线流转顺畅自然,充分呈现出线条艺术的效果。圈足设计端庄稳重,壶盖呈片状,压合于壶口之上,严丝合缝,大小比例恰到好处。总而言之,壶体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虚实协调,附巧丽与刚健之中,体现出了圆器之风度。整壶充分遵循“圆、稳、匀、正”的圆器造型规则,讲究线条规律,无论是正视还是俯视,它的中轴都是对称的,而重心又落在了中心点上,给人一种轻松平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平衡的安定感。另外,菱花的元素无不贯彻于通体,从壶身的六瓣花朵造型到盖面层层铺开的立体花瓣,形成类似浅浮雕的视觉效果,再到形似花蕊的壶钮,于细微处见功夫,整体充满生动的立体感和层次变化,将一朵美丽清雅、亭亭玉立的菱花生动地还原。

2 紫砂壶“菱水照花”的文化内涵

以菱花为原形而形成的菱花形花纹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过淋漓尽致的表现,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尤其是古铜镜中的菱花镜,更是极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骆宾王《王昭君》诗云“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菱花镜照出女子的美貌和时光的流逝。“昭君”有“皓月”之称,不远万里嫁去异乡,促成匈奴与汉朝的友好。然而,“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寂寞难眠、辗转艰辛的时光难以数计,不禁让人感叹其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菱花清丽婉转、暗自含香,花谢后又生出菱角奉献世人,这与美丽而心怀大义的昭君相互辉映。菱花镜起源悠久,以铜制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女子对镜梳妆,时光蹉跎而过,菱花镜映照着韶华逝去、容颜不再,然其高贵的精神永久流传。

再有,“菱水照花壶”取自谐音“临水照花”,“临水照花”一词从《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演变而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嬌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中“闲静似娇花照水”正是此词的来源。胡兰成也用“临水照花”形容过一代才女张爱玲,称其为“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临水照花”,该是一种特殊女人的状态——孤傲、敏感、卓尔不群,但是却逃不开心灵之篱栅。这样的女人大都会用文字来跳舞,舞技过于高超,便没有了舞伴来陪,只落得人在高处,灵魂总是寂寞。优美的菱花展现出了大自然柔情的一面,亦承载着一份优雅高洁的寂寞之意。菱花是自然的缩影,也是艺术的写照,两者的精髓共同凝聚于一把壶中,传递出强烈的艺术感知和人文魅力,营造出古雅的历史神韵。

3 结 语

情怀是壶艺创作的要点之一,而自然情结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紫砂壶“菱水照花”无疑将这一种情怀表达了出来,并以花器造型的形式予以进一步诠释,重点呈现出花器紫砂壶在表现自然情趣方面的优势性和独特性。作为当代壶艺创作者,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善于从自然生活中汲取素材内容,用创新和审美的眼光来对待创作之事,使紫砂壶艺永葆生机活力。

猜你喜欢
菱花临水花器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论“四方菱花壶”的艺术特征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封面人物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论紫砂壶“菱花提梁”的艺术审美
《花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