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对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且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基本内容以及加强计算机网络防御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安全的内涵是:为了对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和采取技术管理进行保护以及保障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免遭网络黑客、网络不法分子以及带有不良企图的网络使用者的破坏。
以上论文里提及到的电子计算机安全的概念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第一个方面是物理安全,第二个方面是逻辑安全。第二个方面也就是后者主要是指信息安全,互联网信息安全也就是信息安全的延展。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电子计算机的开放性和安全性自始至终都是一组相反相成的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计算机开放程度日益俱增的今天,它所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要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被动攻击
电子计算机在接受被动攻击的过程下中,通常不会采取干扰信息流的行为,而是针对该过程中固定的协议数据单元PDU。虽然攻击者没法理解这些数据,但他却可以通过观察PDU的信息部分来得到背后的地址和身份,通过对PDU的长度和传输频度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所交换数据的性质。我们通常将上述这种被动攻击称为流量分析。
(二)主动攻击
通过阅读很多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我们可以概括出,主动攻击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进行各种处理,如果对这些PDU插入这个连接,更甚还能将合成的或者伪造的PDU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可以分为两种:
1)更改报文流。指对PDU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攻击。
2)拒绝服务。主要是攻击者向网络服务器持续的、不间断的发送有害数据和资料,从而使得互联网或者网络服务器不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转。
三、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策
(一)培養新型网络技术安全人才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时代乃至“互联网+”时代,国家对培养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技术人才上需要加大力度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一方面有利于营造和构建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氛围,另一方面也给那些网络黑客、网络投机者以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犯罪分子以最大程度的威慑。
(二)落实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内部管理
众所周知,我们大家常说网络安全技术只占十分之三,而管理占十分之七,这也再次向我们证实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性作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第一,重新设置安全密码,尽量设置长度长的、数字和字母相间的、复杂的网络安全密码,并且要定期更换,这样密码不容易被破解。同时对路由器的访问进行限制,应该设置多种权限的密码,并且超级管理的密码越少的人知道越好越安全。普通的管理人员也只能使用用来监测登录的设备。对于路由器的权限控制,不只路由器本身更加安全,同时计算机上的很多数据、配置、操作等都能得到保护,更加安全。对访问主机IP可信任的地址段进行设置,禁止不合法的IP地址登录网络系统。
(三)了解网络攻击渠道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互联网信息安全被攻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协议,第二,采集信息。网络黑客等不法分子想尽一切方法,最大程度的弄到互联网中不同的主机系统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实施网络破坏行为或者网络信息盗取行为。
(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对相关的互联网设备进行细致的监管。通过一系列完善的、缜密的布局可以有效的提升互联网信息的稳定性。
第二,对相关的互联网设备进行周密的安全监管。一方面,出台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互联网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互联网风险观念和觉悟。
第三,构建具有时新性的应急恢复系统。我们都知道,电子计算机坏了可以维修甚至更换,然而重要的资料一旦被窃取或者丢失,就很难找回来或者恢复,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且无法弥补。
四、结论
网络安全与社会各方面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搞清楚网络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它所存在潜在威胁,对症下药,对一些非法操作或者非法攻击采取强有力的安全对策,这样对于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且紧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容,网络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网络监管、互联网技术,甚至还关系到广大用户的网络使用等方方面面,至此,唯一的方法只有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采取严格的保措施、明晰的互联网安全防范措施才能更好的防范于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通过上文的介绍,采取适当的措施有利于把计算机网络风险降低到最低点,有利于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互联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丽辉.网络安全及相关技术[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
[2] 何万敏.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技术[J].甘肃农业,2015(1).
[3] 黄叔武.计算机网络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 戴红.计算机网络安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5] 杜煜,姚鸿.计算机网络基础[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陈琼(1984-),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