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亚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工作的基础和优势,加强党的基础工程建设有助于加强党的纵向体系建构,保持党组织在思想和作风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将社会治理理念融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社会行为,进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不断满足民众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同时,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也能积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更多福利。
一、社会治理: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逻辑思路
1.社会治理强调主体多元化和协调性。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然只有“管”到“治”的改变,但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与变化,这种转变不是对历史的否定,而是一种上升和进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各级党委等多元主体应协调互动,对社会事物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与和谐发展。在各种社会治理主体中,党对社会的领导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党领导和指引着政府与其他各社会主体的协调发展。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考虑到各种政权组织、社会组织,在范围上要覆盖城市和农村、单位和社区、学校和医院以及各种社会机构,形成统筹城乡、各方共建、网络化、稳定化的治理格局。可以说,社会治理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社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各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生活互動中最活跃的成分,社会治理与基层党建将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目标在于守护社会公平正义。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就是让各参与主体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要通过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调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共同对基层社会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公共社会事务的治理中,应为参与主体尤其是为民众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其利益诉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和经济总量、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等。也就是说,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的社会治理,最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文化利益等被最大限度地实现,从而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3.在治理方式上,社会治理更加注重法治化并强调以人为本精神。这是建立多层次、高水平社会治理的要求。把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可以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此来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意味着,治理主体在进行社会重大事务管理、协调利益冲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方面具有良好的约束与保障。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仅可以促进法治化体系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法治能够在根本上保证社会治理各主体的合法地位,协调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成为一种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力量。
4.从社会治理的层次和组成部分看,基层社会治理是其根基和难点之所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基层党组织、社区组织等。社会治理的层级性给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启示在于党建工作要有重点、分层次。从纵向上看,党组织分上层、中层和基层党组织,由于各个层级的党组织在规模、资源和具体工作目标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党组织建设不仅要与党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同时也要与党组织自身所在的层级特点相结合。各个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构成整个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更有利于党在社会生活中整体功能的发挥。
二、社会治理视角下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路径
1.以政治建设为重点,协调发展各方关系。在社会治理常态化的今天,党要加强对社会的政治领导,就要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尤其是要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建设,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反腐倡廉机制、健全党内外监督机制等诸多方式,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为社会治理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能够使党更加成熟和具有权威性,进而更好地以社会治理引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之间应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在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方面,这两个社会治理主体都应该坚持“公治”的原则,“公治”原则不仅是社会治理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
2.以人民为依托,以服务型政府要求建设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说明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应当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转变,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一支长期、稳定、廉洁、高效的党组织队伍而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关键在于明确党的政治价值取向、加强党的服务意识和注重服务行动的落实。社会治理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方面,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了最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基层党组织把其服务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既符合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也是为实现社会治理所做的一种社会功能转向。社会治理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重要方式,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把工作重心放在为人民服务上,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做到便民、利民、惠民。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给党的建设的启示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加快现代化建设和转型步伐。同时由于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全面性原则。由于天津市基层党组织涉及到周边农村、高校、各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等,所以,必须要全面考虑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3.以文化建设为导向,加强基层党风、党员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治理创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尊重中国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策略。”在社会治理创新的道路上,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注重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基层党风建设和党员道德素质建设。加强基层党风建设,也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和落实,良好的党风将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腐败现象,构建廉洁、清正的社会环境。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特点的伟大工程,它要求基层党组织提高党风建设意识,长期并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从现代社会治理的视角和党风建设的实质看,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水平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贯彻落实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党章的内容和精神。在学习和活动中,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整个党组织积极向上、不断创新。在工作方面,基层党员要廉洁清正、不谋私利,坚持一切工作的目标在于服务人民群众、满足人民需求。党员干部要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把德作为党员干部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党员干部要坚守“三严三实”,以德的力量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作风。加强党员的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有助于党员保持廉洁的作风。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为我国的社会治理提供不竭的动力,也为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4.以信息技术为保障,重视网络、媒体在基层党建中的作用。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下的社会治理模式,也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党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电视等都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天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机构应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和丰富的传媒手段与公民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包括权威性政府、党组织官方网站的建立,微信、微博账号信息的发布以及相关电视频道的设立等。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让公民及时了解党组织各部门的活动和最新的政策消息,同时,设立特定的邮箱和电话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这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可以让基层党组织建设朝着现代化、公正、廉洁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公众拥有更多利益表达的渠道,以此增加公众话语权、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在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天津市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及时更新党组织的发展动态,把信息传递给社会以保证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
总之,在社会治理理论的指引下,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将会更加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规律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创新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二者之间也将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态势。在探索天津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道路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推进社会治理,说到底是由人在执行的,所以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利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二是以法为纲原则。基层党建创新和社会治理不能超越法律的范围,创新固然有意义,但没有规则和纪律的创新将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以法律为依托不仅能充分体现社会公平,而且还能让人民群众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享受到党建创新和社会治理模式相结合带给社会的活力与希望。三是目标导向原则。目标的力量在于其强大的指引作用,它可以指引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党组织机构向着总体目标努力奋斗,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将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帮助各主体克服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不断探索党建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的新思路。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