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研究

2017-05-30 10:48蔡晓良谢强陈宝国
关键词:宣传教育贫困地区攻坚

蔡晓良 谢强 陈宝国

摘要:

深刻领会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协调,内源脱贫与社会合力相协调,国内脱贫与国际脱贫相协调,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协调,明确目标与精准方略相协调,党的领导与群众主体相协调等习近平脱贫思想,是开展这一思想宣传教育的基础、前提和保证。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面临脱贫任务艰巨、脱贫意识不强、脱贫举措亟待科学有效等脱贫新常态,是营造全社会脱贫致富氛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习近平脱贫思想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是针对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的最佳方式,习近平脱贫思想走进群众头脑是针对困难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最优渠道,习近平脱贫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是针对各类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途径,习近平脱贫思想渗透网络媒体是针对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教育的最良对策。

关键词:

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反贫困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6-0010-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6.03

习近平脱贫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新成果。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是脱贫新常态下脱贫工作的生命线,是动员群众团结群众脱贫攻坚的中心环节,贯穿于脱贫实践全过程。但是,这一问题在学理上和现实中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深刻领会习近平脱贫思想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重大价值和途径对策。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科学内涵

贫困,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绊脚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国内发展形势、國际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高度关注贫困地区发展,关心困难群众脱贫问题,并集中全党全国人民以及学术界的脱贫智慧,就国内摆脱贫困难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制定了众多纲领文件,形成了新时期习近平脱贫思想。习近平脱贫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并富于创新性。

认真研究习近平脱贫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脱贫思想内涵,是科学、全面和有效地开展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前提与保证。在此,我们从“六个相协调”上概括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科学内涵,提炼关于脱贫事业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

1.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协调

贫困,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因此,反贫困必须是物质上脱贫与精神上脱贫的相统一。相反,把反贫困仅仅看作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给予物质、金钱上帮助的行为,则是一种误解。

我国仍然是一个存在大量困难群众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贫困问题只有置于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中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1]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要追求国家的全面发展,又要实现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国家要出台惠及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扶贫政策,增强贫困地区造血的能力,增加困难群众可支配收入;贫困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帮扶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花大工夫解决好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用网难等基础而又实际的问题,为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好铺垫、打牢基础;困难群众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条件、有利自然资源,因贫发力,“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1],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摆脱贫困奠定深厚的物质基础。

扶贫必扶智,脱贫定脱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在脱贫中的战略作用、突出地位,多次提到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一再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2]“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3]。通过发挥教育的作用,能形成贫困地区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能培养贫困地区群众改变贫穷的智慧,能树立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的志向,能培训贫困地区群众具有脱贫的技能,让他们头脑形成“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先飞、先富的意识,从而使他们从精神上摆脱贫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信心十足的动力投入到脱贫中,走出贫困现象代际相传恶性循环的窘境。

2.内源脱贫与社会合力相协调

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最主要的是要靠贫困地区的发展,困难群众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外界的政策倾斜、悉心指导、对口帮扶。实现内源脱贫与社会合力的有效协调,将极大促进脱贫目标的实现。

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4]因此,要做到不等、不靠、不观望,找准发展路子,积极探索生态脱贫,积极发挥旅游脱贫,积极利用电商脱贫,积极运用科技脱贫,积极实施教育脱贫,积极发展产业脱贫,激发自己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生动力,用自身的实力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让贫困地区尽快实现“穷貌”换“新颜”,摘掉“贫困帽”;贫困群众要切实转变观念,形成“先飞”“先富”的意识,形成敢比、勇拼、勤学的氛围,发扬自强自立精神、勤劳致富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主动进行各方面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积极参加就近就地就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潜在智慧,努力改变贫穷面貌,争取实现摆脱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除了依靠当地的力量外,还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5]实现脱贫目标,需要形成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大格局,要采取多种举措,号召多方力量,以形成有效结合的脱贫模式。党要坚持反贫困理论指导,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领导脱贫工作,提出目标明确、方略精准的脱贫规划建议,带领全国人民向贫困宣战;政府要制定正确有效、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脱贫规划,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政策倾斜,坚持专项扶贫,实施搬迁脱贫,鼓励对口帮扶,号召社会扶贫,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合力扶贫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6]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使企业这一市场主体参与收益扶贫和公益扶贫,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3.国内脱贫与国际脱贫相协调

全人类共同面临着贫困的挑战。中国在致力于摆脱自身贫困的同时,一直在国际上扮演着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地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为中国最后的脱贫鼓舞了极大的斗志,为实现全面的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还有5 000多万贫困人口面临着最后的脱贫,中国的减贫事业依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小康,习近平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7]所以,中国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着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

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全国人民辛勤的努力与奋斗下,特别是在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与支持下,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全球减贫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积极关注国际减贫事业,主动寻求国际脱贫之道,致力谋求国际合作共赢,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贫困国家实现脱贫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发挥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国际减贫交流平台作用,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加有效地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分享减贫经验。”[3]中国积极主动践行多边主义,参与多边事务,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谋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减贫互利关系;主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建设,来惠及周边国家,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为贫困国家带来了更多利益,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为世界一同脱贫贡献了无穷力量。

4.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协调

我国在脱贫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扶貧开发是密不可分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复杂环境下继续坚持,并贯穿于中国最后脱贫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8]因此,要坚持精准扶贫,把政策倾斜和开发发展相结合,实现扶贫扶到点上,实现开发促进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导我国科学发展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我国扶贫开发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贯彻绿色思想,坚守生态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1]。实现脱贫目标,必须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促进,在扶贫开发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保就是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前提,并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通过生态保护来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让贫困地区在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中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5.明确目标与精准方略相协调

脱贫目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和导向。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使脱贫攻坚更好地激发人民的满腔斗志,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4]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脱贫攻坚的方向标,为我国的脱贫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准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特殊性理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明确的目标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方略。为了加大推进脱贫工作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做到精准扶贫,以致实现精准脱贫,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5]。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脱贫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坚持明确目标与精准方略相协调,有效地解决了“谁扶贫”“扶持谁”“怎么扶”等问题,为脱贫工作的展开做好了良好的铺垫,为脱贫成效的巩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党的领导与群众主体相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9]我国的脱贫攻坚已经处于最后的冲刺期、决胜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作用。因此,中国的脱贫事业需要坚持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以保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道路,制定正确的脱贫方针政策,形成强大的社会脱贫合力,确保中国的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了群众路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脱贫攻坚事业,一定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发挥人民群众脱贫力量,共同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是动员群众、团结群众脱贫攻坚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当前,我国面临着脱贫任务艰巨、脱贫意识不强等问题,同时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采取脱贫举措,必须扎实做好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教育途径,以便形成全社会的脱贫致富意识。

1.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是动员群众团结群众脱贫攻坚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

脱贫思想宣传教育是团结人民完成脱贫任务中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地位,是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生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理论掌握群众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中介。马克思深刻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1] 之所以把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而不是其他作为生命线和中心环节,是因为营造全社会的脱贫致富氛围,打赢“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这主要表现为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脱贫事业中,发挥着方向引领、动力激发、力量凝聚、矛盾化解、科学指导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实践环节无法取代的。

2.紧迫性——脱贫任务艰巨,需要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

目前,贫困问题依然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实现我国既定的脱贫目标任务艰巨而复杂。目前,我国还有5 0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如期脱贫,时间如此之紧,任务如此之重,脱贫难度如此之大。从国内减贫上来看,“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12];从国际减贫上来看,中国在实现自己消除贫困的过程中还要帮助其他贫困国家摆脱贫困,习近平强调:“我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举措……我愿重申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定承诺。”[3]总之,我国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决胜期、冲刺期,越是到最后时刻,越是困难重重。要想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需要对全社会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让全社会意识到脱贫的任务艰巨和严峻形势、让全社会投入到脱贫的队伍当中并发挥作用,形成强大的脱贫合力,以过硬的举措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

3.现实性——脱贫意识不强,需要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

习近平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3]因此,国家高度关爱困难群众生活,非常关心脱贫攻坚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其重视国家的脱贫工作,召开专门脱贫会议,制定众多脱贫纲领,采取多种脱贫措施。2016年11月,国务院还针对我国脱贫现状、原则、目标,专门颁布《“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用于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是前所未有,决心是相当坚定,信心是把握十足。然而,就在党中央、国务院如火如荼地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时,还有部分人存在着脱贫攻坚意识不强、思想松懈、行为懒散等问题。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还有麻痹思想,没有意识到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没有深刻学习国家脱贫攻坚的指导纲领,更不可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的指导要求,只是把这些讲话精神、指导纲领当做一阵风,吹吹就过了;部分困难群众还没有转变“先飞”“先富”的观念,还没有意识到贫穷的严重性、危害性,更没有认识到脱贫的紧迫性、重要性,还过着安于现状的生活,不去努力改变现状。鉴于此,要想形成全社会的脱贫攻坚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困难群众的脱贫攻坚意识,需要加大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对全社会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让全社会形成强烈的脱贫攻坚意识,并认真付诸脱贫实践中。

4.重要性——脱贫举措亟待科学有效,需要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新发展的习近平脱贫思想,既坚持国际脱贫要求,又满足本国脱贫需要,既是全国普遍性脱贫的指导思想,又兼顾特殊贫困地区的脱贫情况,是科学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行動指南,将对我国“十三五”时期最后的脱贫攻坚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因此,对全社会加大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习近平脱贫思想,了解习近平脱贫思想,领悟习近平脱贫思想,贯彻习近平脱贫思想。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领悟习近平脱贫思想后,可以采取合理、正确的脱贫举措——精准脱贫,而不再是只顾扶贫资金投入而不注重是否扶到点上,只顾扶贫开发而不注重生态环保,只顾“输血”式扶贫而不注重“造血”式脱贫;贫困地区、困难群众领悟习近平脱贫思想后,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脱贫举措——思维脱贫,坚持转变思维观念,主动谋求自身发展,而不再是坐、等、靠脱贫,只想别人帮助脱贫而不想自身努力脱贫,只想得过且过生活而不想尝试改变现状,只想靠山吃山发展而不想创新拓宽出路。

三、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途径

扎实做好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是 “讲好减贫的中国故事,传播好减贫的中国声音,阐述好减贫的中国理念”[12]的基础。当前,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报纸、期刊、电视等载体展开,然而这一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有待提高。因此,要进一步找准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途径、渠道、对策,从而全面地、针对地、有效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1.借助“两学一做”——针对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

习近平脱贫思想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是针对党员干部进行宣传教育的最佳方式。党员领导干部是贯彻习近平脱贫思想的落实者,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指挥者,是困难群众奔向小康的领头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14]“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5]因此,党员干部要在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上,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去更加深刻地理解习近平脱贫思想,领悟习近平脱贫思想,同时,通过投入扶贫攻坚事业中来体现“两学一做”,最终实现困难群众真脱贫的效果,真正做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一名经得住党和人民考验的合格党员,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2.践行群众路线——针对困难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习近平脱贫思想走进群众头脑是针对困难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最优渠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更是接受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关键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4]困难群众只有接受过习近平脱贫思想的宣传教育后,才能掌握习近平脱贫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明白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现实意义,才能坚持习近平脱贫思想的理论指导,从而树立强烈的脱贫意识,坚定脱贫的信心,激发脱贫的斗志。因此,要践行群众路线,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内源脱贫的良好效果,各级党政干部要走向农村、走进群众,面对面或者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向困难群众全面宣传党和政府的脱贫方针政策,正确解读党和政府的脱贫决策部署,向困难群众全面宣传我国脱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生动宣传我国脱贫事业实践中的先进典型。与此同时,各级党政干部要依据贫困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形式,以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表述方式去开展形式多样的脱贫主题活动。并且,还可以在困难群众集中的地方,如集市、超市等出入口显著的地方利用横幅、LED显示屏进行宣传教育。

3.融入校园文化——针对各类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习近平脱贫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是针对各类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最好途径。青少年学生是接受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校园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就会给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引导、正面的影响。在中小学进行宣传教育,可以从小就培养贫困地区、贫困孩子树立脱贫意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更是阻止贫困现象代际相传的良药;在高校进行宣传教育,可以激发有为大学生投身西部、走向农村,运用所学知识和科技在助推国家脱贫中实现人生价值,正如习近平强调,“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5]。因此,要充分利用形形色色的校园文化宣传栏,发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学校可在每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或者结合时政热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还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观察贫困地区,走访困难群众,给他们观察、体验、感受、思考的机会,收到学校全方位宣传教育、学生全方位参与活动,学校宣传与学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4.渗透网络媒体——针对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教育

习近平脱贫思想渗透网络媒体是针对社会力量进行宣传教育的最良对策。社会力量是助推国家实现摆脱贫困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采取独特的传播渠道有针对、有侧重地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凭借其传播迅速、覆盖全面、生动灵活、形式多样等优点被大众普遍接受,已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15]因此,对社会力量进行习近平脱贫思想宣传教育要充分依靠网络平台来宣传引导,借助网络媒体来教育动员,并采用沙画、动漫、微电影、flash等创新的方式,形成宣传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全覆盖效果,以宣传我国脱贫攻坚理念,脱贫攻坚政策,报道我国脱贫攻坚进展、脱贫攻坚榜样为主要内容,正确引导人们关注国家发展动态、社會热点问题,有力动员人们投入国家脱贫攻坚,奉献自己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N].人民日报,2013-11-06.

[2]习近平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N].人民日报,2015-02-17.

[3]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17.

[4]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

[5]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

[6]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7-21.

[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

[8]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4-03-08.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02.

[10]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2-08.

[13]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

[14]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N].人民日报,2016-08-25.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责任编辑:钟昭会)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贫困地区攻坚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