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士华
【摘 要】通過专利证券化,企业可以提高专利资产的价值运用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融资多元化、便捷化,有效地缓解融资压力。近年来,苏州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专利质押融资额快速增长,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苏州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加强知识产权资源运用、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从而推动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关键词】苏州;专利证券化;融资;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7)07-0008-03
1 苏州专利及质押融资成效
近年来,苏州知识产权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知识产权大市地位基本确立。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多项重要指标位列全国前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3年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苏州知识产权的创造主体仍以企业为主。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快速推进与企业在科技研发和专利申报等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密切相关,使得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苏州知识产权金融取得新突破,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从整体来看,传统的融资渠道仍难满足企业的需求,风险投资尚不发达,传统的信贷对此类高风险企业的支持有限。当前,苏州在专利质押贷款实践及政策、法律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可以探索实施专利证券化,将企业拥有专利的未来收益权作为担保发行证券,有效地破解企业融资困境。
2 苏州实施专利证券化的SWOT分析
2.1 优势(S)分析
第一,有力的政策保障。苏州市于2004年就出台了《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并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4年9月,苏州市实施了《苏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扶持实施细则》,2015年3月17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确立了密集型产业创造水平、运用能力、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目标,制定了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第二,丰富的专利资源。苏州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大。根据201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今后几年苏州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将大幅增加,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会不断提升。
第三,发达的金融业态。苏州目前已经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2014年年末,苏州市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759家,金融总资产达3.4万亿元,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共71家。拥有备案创投企业121家,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900亿元。苏州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45万户,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达3 607亿元,各类证券交易额2.6万亿元。保险业健康平稳运行。拥有保险机构74家,全年保费收入达311.8亿元。
第四,优质的服务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已于2011年9月投入运营,提高了苏州及“长三角”地区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的效率。截至2015年9月,苏州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有61家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入驻,涵盖了知识产权代理、咨询、专利价值评估及法律服务等领域。
2.2 劣势(W)分析
随着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实施,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的新发展对苏州知识产权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苏州还没有出台关于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新形势下的知识产权专项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苏州实施专利证券化工作的推进。同时,目前在苏州高校中由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优质师资等方面的限制,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还有待完善。此外,专利证券化的信用环境基础相对薄弱。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利证券化市场体系,投资者对知识产权投资的信心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目前专利证券化遇到的普遍的问题。
2.3 机会(O)分析
首先,宏观政策的强力驱动。苏州创业创新的氛围浓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完善,为社会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苏州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互联网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支撑作用也正在凸显。其次,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企业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使其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专利进行融资是发挥自身优势、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金融机构也积极推进专利质押贷款业务,贷款额度逐年增加。非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拓展专利质押贷款的技术咨询、价值评估、法律咨询等相关业务。同时,投资者逐渐认识到专利证券化带来的新的投资机遇,会为这种新型专利证券市场提供强大的支撑。再次,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促进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已经显示出较强的行业成长性,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苏州产业的不断优化调整及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企业的科技研发,形成更多高端的知识产权成果,为苏州实施专利证券化奠定了基础。
2.4 威胁(T)分析
首先,专利技术更新不断提速。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更新和替代周期会大大缩短,既有的专利可能很快就会被更高端技术的发明专利所取代。专利的技术更新替代周期的缩短为专利价值的评估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金融机构在进行专利质押贷款时也会对此存有顾虑,投资者也会对专利证券化市场的投资比较谨慎。其次,主体监管难度不断加大。专利证券化过程中的市级操作流程比较复杂,涉及发起人、发行人、服务人、风险管理提供人、信用评级机构、证券交易商、投资者和原始债务人等相关组织机构。参与专利证券化的各方主体的权益保障机制的构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不断协调。专利价值的评估要比普通资产价值评估的难度大,采用单一的成本法或收益法都很难确定专利的价值,专利证券化市场的债券发行价格的制定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评估专利许可费、专利侵权、诉讼或无效、产品责任、行政管理、专利实质审查成本及市场的突发事件等诸多方面都会对关联产业的专利证券化造成较大的冲击,影响专利证券市场的发展。
3 苏州实施专利证券化的建议
3.1 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确保证券融资效果
苏州要进一步完善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利用专利资产进行质押贷款的政策,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专利质押贷款及相关保险业务。制定企业运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创新性载体进行融资的引导性政策和法律规定,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运作,为企业实施专利证券化做好准备。此外,苏州要重点加快专利证券化相关业务的调研,加快制定鼓励专利证券化的引导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专利证券化操作规范、专利价值评估标准等。同时,加快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专利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最新发展,原有的规范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法规与实施专利证券化存在矛盾。苏州要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及苏州市知识产權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为后期专利证券化的实施及证券发行人、特设机构(SPV)、投资者等相关主体行为合法性及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由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主导,苏州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苏州高新技术企业及特设机构(SPV)、金融机构、法律事务所、专利代理公司等单位的优秀专利人员组成师资团队,开展专利证券化的相关项目培训。政府部门可以借鉴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专利证券化研讨会、组织人员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实施专利证券化项目专项调研等方式,强化高端人才的专利证券化操作能力和对证券化交易的管控能力。采用政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等形式,开展多元化合作,拓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此外,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广东、湖北、上海等地的高校数量多,成立知识产权学院的时间较早,在专利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苏州在发挥苏州大学等本地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及省内的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知识产权学院合作,开展专利人才的联合培养。
3.3 加快交易机构及融资平台建设
专利证券化需要特设机构(SPV)、信用增级机构、保险担保机构、信托管理机构等多个相关机构,证券化相关机构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的健全是影响专利证券化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专利资产评估机构、保险担保机构及信托管理机构等的数量已经基本满足了专利证券化的基础需要,后期,此类机构要在专利证券化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服务。因此,苏州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断完善现有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专利证券化特设机构(SPV)、信用增级机构等相关组织机构,为苏州实施专利证券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苏州探索实施专利证券化时,在较为完备的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安排下,可以尝试推进针对专利的知客金融平台I2P建设,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互联网金融P2P。通过建设此类创新载体,加速闲散资金的集聚,形成较大规模的资本,为实施专利证券化提供资金支撑。
3.4 健全价值评估机制,降低证券交易风险
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在解决专利证券化的金融、法律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苏州在探索实施专利权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等机构的监管,规范机构证券化操作行为,优化专利资产价值的评估机制,确保专利资产价值评估额客观、公正和准确,保障专利证券化的顺利实施。同时,专利证券化的成功运作也会进一步提升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增级机构等机构的运行效率,实现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苏州在推进专利证券化时,要慎重选择合适的专利基础资产和试点产业或行业。在选择试点专利基础资产时,要确保该专利或专利组合对应的产品的市场销售业绩良好,即该专利或专利组合的价值较为稳定,可有效地规避专利价值不稳定可能导致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1]程永文,姚王信.有限理性视角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形成、评估与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3):139-144.
[2]李文江.专利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突破和制度构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8):65-69.
[3]薛明皋,刘璘琳.专利质押贷款环境下的专利价值决定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2):120-127.
[4]李筱璇.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IPXI停运原因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5(12):78-81.
[5]唐恒,孔潆婕.专利质押贷款中的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14(2):105-108.
[6]谢嘉图,王金波,高佩洁.专利资产证券化制度基础资产性质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19):185-186.
[责任编辑:邓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