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5-30 10:48岳会丹樊明方刘波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效益

岳会丹 樊明方 刘波

[摘要] 重大突发事件作為一个客观的刺激性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实现发挥着独特的促发作用。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资源投入不足、活动组织不力、主题内容不突出、方式方法不得当等问题,往往错失良机,效益不佳。因此,探索以事件性、情境性、时效性为特质,注重和强调通过真切的身心体验来内化知识、外化行为的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效益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7-0058-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根源在于其理论知识脱离生活世界,不能有效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生活情趣与生命体验。力求把教育活动过程引入现实的生活情境,切入受教育者在现实生活中遭际的具体事件中,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体验价值和重要激发作用的重大突发事件,以其为契机,有效运用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独特促发功能,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不佳的“事件”归因

一般而言,效益即指效果和利益。它反映的是一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一种外显的效用。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客观效果和利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概莫能外。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使其效益并“不像其他活动效益那样直观,很多时候它是以一种内隐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但它又是通过人这一中介表现出来的”[1]。而且只有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才会外显出来,被直观地看到。这里,某一现实的刺激性因素——重大突发事件起到了重要的激发作用。当它震撼性地突然爆发并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击中某一思想意识的时候,这一思想意识便会迅速活跃起来,生发相应的外化行为,从而促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效益的实现。

但是重大突发事件这一外在的刺激性因素要发挥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实现的客观激发功能,必须通过教育主体的内在努力。它既包括作为“显主体”的教育者的适时作为;也蕴含作为“隐主体”的受教育者的良性冲动。具体地讲,当某一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教育者需要以敏锐的机遇意识洞悉事件的教育契机,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凝练相关信息,生成适切的教育主题,合理组织教育资源,才能开展有效的主题教育活动;而受教育者则需要在事件渲染的特殊情境氛围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情绪和情感冲动引向积极的方向”[2],在切实的事件参与体验中觉醒、激活乃至转化、升华自我思想意识,进行积极的自我养成教育。

客观地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实现是诸多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重大突发事件这一客观刺激性因素的激发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效益不高,虽然与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活动的组织、教育内容的设定、教育方法的运用等等密切相关,但就重大突发事件的视角来看,其中都内蕴着“事件”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资源的“事件”投入不足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力、人力、财力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不免一些部门惯于做表面文章,实质的投入并不到位。由于资源的短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置及其人员配置仍然不够合理,且偏重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应对实训,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尚且没有在各高校普遍地建立和完善起来;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信息渠道建设重视不够,相关舆情监测、信息发布的系统和人员都不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不足甚至是缺位。故而,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及时有效地全面发挥作用。

(二)教育活动的“事件”组织不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需要思政专业教师、辅导员、党政职能部门和各学科教职工、各学工学会、各服务部门以及各学年、各班级学生群体的有机协调、整合,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其教育效益。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教育活动更是需要精心计划、得力组织、系统协作。但是由于受组织经费、活动场地、技术支撑、教育者自身能力等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基于重大突发事件的教育活动往往因主题模糊、引导不力而流于形式,耗时费力而收效甚微。

(三)教育内容的“事件”设定不适

辩证地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发展的。在突发事件频发的当代视域下,高校理应将应急教育自觉地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应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而思政课中引入的“事件”案例,多或是重复讲述的陈年往事,缺少时效性;或是与理论知识牵强附会,缺少适恰性;很难激起逐新求异的“90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育方法的“事件”运用不当

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环节,要增强其教育效果,就要从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入手。单纯地理论灌输难收成效,理论必须切入生活事件;单纯的情绪情感渲染也难以久持,情感需要理论的支撑;或言,以事燃情,以情激德,以德化知,情理交融,才能达成教育目标。然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教育者洞悉其特殊教育价值,并将其引入教育实践活动时,大部分教育者都会在组织体验式活动与疏导相关理论知识,或者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与师者积极引导之间有所偏颇,往往因为方法不得当、不能有机融通而事倍功半甚至是前功尽弃。

重大突发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效益的实现是有着客观且不容忽视的价值的,其作用发挥得及时有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常态下难以企及的效果。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时捕捉并恰当地运用好这一特殊的契机。对此,我们需要厘清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之处。

二、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由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独特触发作用,使得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不同于常态下的课堂知性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别于日常的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它以非常态且具有特定教育价值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爆发为前提,主要运用事件提供的特殊情境氛围,借助于情境的感染作用,通过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对话,以潜移默化的进路激起主体间的思想碰撞、情感共鸣,觉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迅速激活其思想观念,促发其良性冲动,不断催生大学生主体德性的自我实现,使其自觉内化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外化有关行为规范。具体地讲,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一)事件性

重大热点事件一旦爆发,就会迅速聚焦人们的关注,引起广泛热议。对于知识理论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来讲,在热点话题的沟通交流中,其自然不自然地会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的思考,并结合事件的发展演绎对理论做出自我分析和阐释,为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的链接契合提供了具体的意义事件。对于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总是以一定的意义事件作为问题入手”[3]来诠释某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观念。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重大突发事件本身蕴含的真实教育素材和情境氛围,客观地承载着特定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内在地渗透和传播着一定的思想观念,为教育对话提供了情感交流和人生体验的意义载体。主体间围绕着事件及其反映的焦点问题展开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动,即是就事件的体验、反思表达主体自我的思想观念,并突显出其一定的思想倾向性,这客观上就为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事件性契机。

(二) 情境性

理论知识、道德观念其本质上都是境遇性的,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真实的情境,尤其是由重大突发事件真切情形所构筑的独特的真实情境,“更是涵涉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更易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情绪,更能引起心灵的冲击、思想的升华。”[4]把这一真实、现时的教育情境移植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然会显著提升教育效益。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案例教学或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恰如其分地运用事件形成的“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境氛围”[5],将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中,在情感真挚鲜明的氛围中,在教育者的主导和引导下,在情境的感染熏陶下,教育主体双方在解读事实问题中,共同探讨有关理论、思想,激起心灵的共鸣,促发被教育者自觉认同、内化相关理论知识,积极外化相关行为规范。

(三)契合性

思想理论知识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最忌绕弯子、讲虚理。为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鲜活起来,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该有事实、有分析地引导教育。这就需要选定合适的意义事件,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理论与事件的结合上及时进行有说服力的解惑答疑。事件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关涉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能激发主体的参与意愿,引起双方的共鸣。其关键在于,事件蕴含的教育资源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有机匹配相契。亦即特定的事件要与特定的教育目标相匹配,与特定的教育内容相契合,与特定的教育主题紧相扣,与特定的教育方法相适恰。这就需要教育者以其积淀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择取标本性的典型事件,充分发掘、及时凝练其教育意义;同时,对文本知识体系有一个深入系统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言语体系和教学方式。

(四)时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因素。”[6]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其实际效果,必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将“把握好时、度、效”[7]作为具体工作的着力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需要遵循“第一时间”原则,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尤其要注重时效性。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使其对事件的关注往往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一旦其他新奇的事件发生,其关注点便会迅速转移;另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有一定的时空场域,具有明显的时效特征,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受影响的程度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会逐渐降低。因此,在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初期阶段,就要敏锐地洞悉教育机遇,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迅速凝练相关信息、整合教育资源、确定教育主题,以适时抓住契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五)主体性

重大突发事件的机遇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机遇不会自动地契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双方的能动性,才能突显其客观的教育价值。首先,某一重大突发事件能否选定为意义事件,它蕴含的教育素材、构筑的教育情境与哪些理论内容能够密切契合,整合什么具体资源开展适时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中如何主导并有效引导被教育者的思想倾向,等等相关核心问题,都是需要教育者预先理清和明晰的。另外,捕捉重大突发事件的教育契机,运用其鲜活的教育素材、独特的情境氛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觉醒被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为要旨的,使其在适宜的情境感染下,结合直观的事实例证,通过个体亲身的感知、体会,促使其对某种思想观念、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激发其主动认知、主动建构而获得思想理论知识的特定意义。就此而言,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程度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内在关键要素。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是的特质,决定了其能够克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论化、政治化的弊端,彰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人性化的时代诉求。只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必然能够实现常态下难以企及的教育效益。

三、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增加教育活动的资源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定的资源投入是获得收益的前提条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相对不足已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将以重大节日、活动、庆典和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投入单列预算,设立专项经费,以避免因经费的有限或者是不到位而导致活动无法及时顺利开展,延误教育的最佳时机;也避免因活动经费的反复申请和复杂审批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的积极性,遗失良好的教育成效。而且在专项经费中要着重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不断拓展实践教育渠道。在一定的财力保障和支持下,高校就要在针对校内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应急教育体系”[8],不断完善针对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教育机制。同时,强化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增加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入职比例,尤其是要注重加强网络化媒体宣传平台的“网络政工”人员的培育,为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优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工作

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其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和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但无论是在课堂内进行,还是在课堂外开展,它都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教育活动”[9],其中的每一个活动环节都需要教育者精心筹划、布置,都需要相关人员的有效沟通和配合。例如,课堂内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声、图、像的多维效果尽可能地呈现较强“真实感”的事件情境,同时教师一定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善于运用这一“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10]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多层面地刺激受教育者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以迅速触动其内心的情感情绪、唤醒相关的思想意识,继而激发某种精神或情怀。而课堂外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涉及面更广,必须有相应的组织领导保障。面对非常态且复杂多变的重大突发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努力形成各部门(党、政、团、学、院)、各主体(党政领导、共青团干部、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的合力局面。

(三)整合文本教育的知识内容

重大突发事件频发的社会环境及其对大学生群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挑战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挑战也是机遇。另一方面,重大突发事件以最直观的方式暴露出高校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法律法规普及教育等方面的滞后性,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明确了方向。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常设机构,强化心理救助;不断完善大学生应急实践能力训练、演练的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能力锻炼;不断完善运用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危机常识的科学普及活动,强化法律意识;不断完善运用网络化平台的信息监测、发布和反馈渠道,强化网络教育;将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心理、能力、常识、法律教育等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科学统筹其与已有教育内容的知识层次和理论逻辑。就具体的教育内容而言,“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各类事件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性质,科学设计教育主题、创新开展教育活动”[11],必须强调相关理论知识内容与具体事件所折射的现实问题以及事件本身所呈现的鲜活案例的契合性。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注意把握好事件蕴含的教育内涵与相关理论知识契入糅合的适切度,紧扣特定的教育目标,深入挖掘具体事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和新鲜素材,在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权威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打破教材文本条块分割、整齐划一的内在理论逻辑,根据具体事件所凝练的教育内涵,科学整合文本知识内容,设定适切的教育主题,适时开展特定专题教育活动,将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四)注重情理交融的教育方法

与道德教育同质,“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也不是一种科学化的知识,它是一种‘缄默知识,人们对这些知识的传递和认同,并不是靠逻辑的推理或者科学的论证所获得的,更多的是通过对政治生活或者道德生活的体认、体验,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认同而形成的。”[12]但这并不是说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的知性教育方法,“灌输说理”的教育手段已然毫无存在价值;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实施体验式、对话式的教育方式即能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事实上,客观地看待知性教育和体验式教育,我们不应该以是或非的绝对标准去评价它们,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取长补短,使二者有效融通,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克服单一呆板的教育方法,真正把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精髓。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宏大叙事的说理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性、生活性与教育手段的人性化、丰富性有机结合起来”[13],把理论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个体生活,围绕大学生倾向性关注的热点事件及对该事件产生的思想焦点问题,辅以针对性的理论阐释和行为引导,促使大学生通过真切的身心体验将理论知识融为其生命个体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无论是资源的投入、活动的组织,还是教育主题的设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其核心的决定性要素在于教育者。教育者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显主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建设一支既有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富有良好教育机智和时代使命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不二法门。

参考文献:

[1]李俊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

[2]邱吉.从重大突发事件看青少年思想品德升华的契机[J].教学与研究,2008,(9):91.

[3]蔣平.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基于学生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3.

[4]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162.

[5][11]周其凤.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0,(6):7.

[6]黄菊.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J].思想教育研究,2000,(3):29.

[7]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8]李蔚然.基于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69.

[9]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8.

[10][苏]霍姆林斯基,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12]潘晴雯. 从说理走向叙事:思政话语的转换及其意义[J]. 探索与争鸣,2012(8):75-76.

[13]陈飞.回归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3.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以上率下 强化担当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 助力盐改取得新成效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抓住契机全面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