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

2017-05-30 10:48:04郑新娜刘钰荣
工业设计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郑新娜 刘钰荣

摘 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必须要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而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重理工而轻人文的惯性作用且互联网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7-0042-02

Abstract:The prosperity of a nation and a nation must be supported by the prosperity of cultur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the inertial effect of the heavy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ducation is a serious challeng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ect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and finds out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 education; Values

黨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项重大任务。要完成这项重大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就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得到升华。

1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1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针对本次研究的主题,我们调查了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据调查分析法显示,有53%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对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有益,75%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但也有32%的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持批判态度,这种现状很不乐观,如果把调查范围再往外扩大,结果可想而知。

1.2大学生基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及文化传承

学校、家庭和书籍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的主要来源,通过其他途径深入了解的少之甚少。在这“大数据”时代,外来文化对学生头脑冲击是巨大的,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心理素质弱化、价值取向的扭曲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有影响。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由此应运而生的“中国诗词大会”等类节目引发了一阵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这类节目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2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文化教育边缘化现象严重

首先,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他们一边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边出于现实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进行规避;其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能深入了解,对中华文化思想著作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最后,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文化的氛围也缺乏,各高校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也比较少;此外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是粗放式管理,这种模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本身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课程基本是国家规定的,这些课程在人文教育科学化的“唯理性模式”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个性的发展,通过激烈的竞争很难保持较高的学习质量。

2.2文化教育开展和接受现状不容乐观

尽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公共课程,但是部分学生虽选择有关的课程,他们更多的是为了拿学分,而不是被课程所吸引。《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设公共课程,这其中虽然包含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但这并没能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他们对传统文化了解和掌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使他们很难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个人培养的意义。

2.3学校尚未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

2.3.1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领导不重视

正是因为部分院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开始就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进而也就出现了选修课没人选的情况。其一是因为部分院校未能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立性,以为传统文化只是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服务;其二是因为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轻传统文化教育,没能建立起良好的教育体系。

2.3.2应用型本科校园传统文化建设不完善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校风中传统文化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第二部分,院校虽开设了地方性历史文化宣讲,但重视形式而轻文化,很难将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第三部分,本科院校虽然组织很多活动,但主要是以科学文化为主,涉及传统文化的很少。教师不仅仅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应当在授课时适当的涉及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社会转型大背景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在最高文化的殿堂,我们并没有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氛。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不断植入,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物质信息化的不断融入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变化使得学生的选择也在不断变化,即使有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在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也不得不重自己的专业,轻传统文化。

3.2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教育的惯性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重理轻文”现象在我国也越来越严重。在应用本科的教育中,教育者和管理者过分重专业技能,使得人文教育被日益边缘化。

所谓人文教育,也就是通识教育,随着专业化的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文教育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的部分。我们应该把专业和人文这两大教育有机结合,把人文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并一直贯穿下去。

3.3互联网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为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构建了全新的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范围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了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相违背的异质文化,从而对学生的生活起到了一定影响。

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完善中華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及建议

4.1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氛围并开展活动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教育这一现象,学校应适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丰富教学内容,使高校和学生能在传统文化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了深刻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可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形式,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贯穿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中。院校应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呼吁大家自觉保护传统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造良好的文化教育工作软环境,特别是学校各个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

4.2通过现代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具有受众广、传播快、信息量大等特点的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已经成为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媒体开展宣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能更好地亲近大学生、走进大学生,被大学生所接受。所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可通过建立校园专门思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建设有特色和强大吸引力的网站来吸引和影响学生。当然,媒体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媒体平台应杜绝一切低俗文化,适当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电影和文艺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接受积极的传媒文化,树立学生正确三观,使学生能够在信息量庞杂的网络环境里取其精华,接受正确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4.3多载体的合理引导形成合力教育文化

为了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形成,可以通过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彰显办学特色。政府制定相关法规,采取强硬态度保护传统文化教育。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提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为我们顺应世界发展,构建中国对外的话语体系指出了现实的路径。高校更要落实到具体步骤中去,让师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塑造中国发展的国际形象,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中国世界的共进发展。

5结论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中华文脉的传承、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中的价值,这既是社会对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对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所应做出的合理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教育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以期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梁琴琴.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 2013.

[2]张锷.对加强院校文化管理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3]丁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