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出院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2017-05-30 10:48张琳
心理与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民事行为小丽

张琳

1

很多精神病人的家属,当为病人办完出院手续的那一刻,就在心里暗松一口气:这下好了,出院就没事了。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那天,安静的医院楼道里传来越来越大的争辩声,最后竟演变成愤怒的谩骂,我连忙出去查看。原来是位家长带刚出院的孩子来开复学证明,我们的医生告知他开复学证明的程序,可家长不理解,认为是刁难他,根本听不进去医生的解释,他认为医生只要写几个字就行了,为什么不给他写。

我请他坐下,先劝他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不礼貌的话,以免影响孩子情绪。待他安静下来我问他:“既然是写几个字这么简单,为什么您不自己写?为什么学校一定要这几个字?”看他不再争辩,我继续说道:“学校需要医生开复学证明,一方面是希望了解您孩子的症状是否确实消失,能够正常读书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此来保证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秩序不受影响,我们都是孩子家长,应该能理解。”他满脸不高兴,但也没说话。

我将一份开证明的须知交给他,上面写着“患者出院后观察一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者,携带学校或单位介绍信及就诊资料,由直系亲属陪同,来司法鉴定科开复工或复学证明”,他一看又跳起来,嚷道:“什么?出院一个月才能开证明,我们家长都要上班,谁看着孩子?这不是找麻烦吗?”我问他:“孩子刚出院,药量还维持在高剂量治疗量,上课犯困怎么办?被同学取笑怎么办?他上学后学习压力大,导致病情反复怎么办?上学和住院的作息时间不同,孩子不适应怎么办?”家长张了张嘴,没说话,我一边安慰一边嘱咐他:“您先带孩子回家,让孩子将作息时间慢慢调整到上学的状态,也让孩子准备准备功课,这样上学后就不会感到太吃力。另外,您每天照顾孩子服药,也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有什么问题及时带孩子来医院。如果孩子情况稳定,过一个月来开复学证明,我们也希望孩子尽快回归学校。”这位家长终于点了点头。

目前,多数医院为了患者早日回归社会,都缩短了患者住院治疗的天数,因此患者出院时虽然症状明显改善,但药物剂量较大、服药种类较多,尚需时日调整用药。另一方面,有些精神疾病有反跳或复燃等症状波动的情况,出院后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此外,患者恢复工作或上学,需要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调整作息时间、温习或补习功课、与同学或同事交往沟通,等等,因此希望患者和家属不要操之过急,让患者平稳过渡,尽快康复。

2

小丽是个东北姑娘,她在姐姐的陪同下来北京上访,在等待上访结果的过程中来到我们医院咨询。

从姐俩你一句我一句的陈述中我得知,小丽是家里的老小,在同胞中颜值最高,学习最好,不仅得到父母的娇宠,哥哥、姐姐也对她疼爱有加。上大学时,小丽与同班男同学相恋,两家父母都十分满意,一毕业两人就举行了婚礼,两家长辈资助买了一套位置绝佳的房子。两年后,小丽生下了儿子,一家三口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小丽27岁时,开始出现失眠,身体乏力,她越来越感到工作吃力,觉得脑子像木头一样不能动。孩子正是顽皮好动的年纪,但小丽几乎没精力照顾孩子。丈夫为了减轻小丽的压力,让她能好好休息,就将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可是小丽的病情却不见缓解,整天没有一句话,经常僵坐不动,吃得也很少,人变得憔悴不堪,被家人送到省精神病院治疗。

每个探视日丈夫都带着很多好吃的来看她。住院两个月后,小丽的病情有些好转,她很想念孩子,可无论她怎么要求,丈夫也不肯带孩子来,并不断地告诉她,说她得了这种病对孩子怎么怎么不好,说得小丽满心愧疚。

有一天,丈夫突然来医院,说要带小丽外出去看孩子,小丽高兴极了,欢欢喜喜地上了丈夫的车。令她意外的是,车子一直开到了民政局,小丽很不解,丈夫说办了离婚手续就带她去看孩子,并言之凿凿地说离婚是为了孩子,只是走个形式,以后还是一家人,他会一直照顾小丽。小丽一下子蒙了,人都僵住了,丈夫反复安慰、保证,小丽一向信任丈夫,于是同意办理离婚手续。丈夫做了充分的准备,带齐了所有的证件和打印的离婚协议书,手续办得很顺利,直到离开民政局,小丽都是懵懵懂懂的。随后,丈夫带她去看了孩子,看到孩子活泼健康,小丽深感安慰。傍晚,小丽被送回医院,可随后的两个月丈夫再也没露面。

医院得知小丽离婚后,通知她的娘家人接她出院,这时小丽才真正明白离婚意味着什么。出院后在姐姐家住了两天,小丽想回自己家,令她震惊的是房子已经易主。她想去婆婆家看孩子,可婆婆不让见,说他们夫妻离婚了,孩子由父亲扶养。小丽彻底崩溃了,病情复发又被送回了医院。

小丽康复后,她在家人的帮助下聘请了律师,希望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孩子的抚养权和属于自己的财产,但被地方法院驳回。小丽无奈,就和姐姐一起来北京上访。

小丽的姐姐说上访可能不会有结果,信访部门如果审查后认为案件审理没有瑕疵,结果对小丽就没有意义。姐儿俩露出沮丧的表情,她们不抱希望地问我有什么办法吗?我只好老老實实地回答:“作为医生,我真的没有办法能切实地帮到你们。但我有个建议,你们可以设法向法院申请鉴定小丽离婚时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小丽当时病情未缓解,有可能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离婚是否是她真实意思的表示需要确认。”

我的话音未落,就看到小丽的眼中闪过一道光亮,那是希望之光。

3

和上面故事中“被离婚”后变得一无所有的小丽一样,下面这位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经历也同样让人唏嘘不已。

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专心致志地打鉴定报告,一位中年男子几乎用冲的速度进入我的房间,我还没来得及问话,他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就号啕大哭,无奈,我只好先安抚再问话。百般安慰之下,男子渐渐平静下来,但他的表达能力不佳,交流不是十分顺畅。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弄明白,原来他患有精神发育迟滞,因为与人打架曾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治疗。住院期间,父母相继患病,家人应对不暇,无人照顾他,只好让他在医院继续治疗。

两年后,他出院了,可父母均已过世,他一个人住在父母留下的房子里,哥哥、嫂子常来看他,给他送吃的,他对兄嫂满心感激。可半年后,哥哥说要把父母的房子卖了,让他住到养老院去。他不愿意,哥哥说他没有行为能力,凡事可以替他做主。哥儿俩说不拢,吵了好几架,昨天哥哥说他有暴力倾向,想让警察帮忙把他送进医院,他在警察到来之前跑了出来,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急得直哭。他说自己有国家给的补贴,有父母留下的房子,可以自己生活,也不会再和人打架了,不愿意去养老院。

最后,他求我们帮助他,我不忍心告诉他医生其实没权限处理这种事,就告诉他可以向法院申请认定他是否有行为能力,如果无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请街道或法院帮他指定监护人,维护他的合法权益。他似乎不能完全听懂,于是我一边尽量用简单的话和他解释,一边写下他该找的机构、该走的程序。

像他这种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患者家属、患者的工作单位甚至患者本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一旦患上精神疾病,或者持有残疾人证就没有行为能力,事实不是这样。

关于精神疾病患者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我国有详细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全国人大1986年4月12日通过)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第十九条 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他健康恢复的状况,经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1991年4月9日)第一百七十条 申请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由其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第一百七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结论的,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

另外,今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第三十五条还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我告诉这位患者可以找其他亲属帮忙,如果没有亲属可以找街道,这件事一定有办法解决的。最终他破涕为笑,拿着我写的纸条走了。待他离开,我忍不住重重地叹了口气,他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波折。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民事行为小丽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前夫病逝,必须按照公证遗嘱继承遗产吗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诉讼离婚代理问题探究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的局限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艺术天才与精神病人或有遗传关联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