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杂志顾问、解放军报原总编辑杨子才,长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曲研究。他编注的《八大家诗醇》(50元)、《苏辛暨古今百家词笺释》(38元)、《古今百家散曲钞》(35元)、《清三百家词笺释》(45元)、《当代百家词》(39元),都是汇聚古今诗、词、曲的精华编辑成书的佳作。这五种书或刚出版,或有少量留存。有意求购者,请以电话或书信方式与作者直接联系。书款收到后,即挂号邮寄,不另收邮费。
聯系电话:0201-720400(军)或010-66720400(地)
地址: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军报社
邮编:100832
词源于唐,盛于宋;金、元、明三代虽日见式微,但一直薪传不绝。到了清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日益昌盛,词学得到长足发展。由清入民国的词学家陈乃乾(《清名家词》编者)认为:“清代三百年间,词学之业绝盛,经史辞章,远迈前代,词勃然中兴……起衰振绝,情深气厚……振两宋之坠绪,蔚成大国。”而主编《全清词钞》的叶恭绰甚至认为,清词达到了“极盛”。“极盛”之论确否,可留待学人进一步探讨。但在我看来,清词在作者人数和词作数量、词作涵盖社会生活领域(无事不可入词)、词作表现手法之穷尽其妙、韵律之考究、词学专著之林林总总、女词人数量之众多(单是有词作收入《全清词钞》者即达336人)六个方面,确实超过了两宋。若就意境之深婉幽远,词风之浑厚自然而言,则尚不能与宋人争高下;“清词八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鹗、龚自珍、项鸿祚、文廷式、朱祖谋)之成就,只有朱彝尊、文廷式、朱祖谋与苏轼、辛弃疾较为相近,在整体上则无一人超越。然而,说词这一文学门类在清代得以中兴,则千真万确。它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光照千秋的宝贵遗产。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事物由胜而衰,乃属必然。词在清代中兴之后,进入民国即转而衰败。由于甲午战败,国人争相向西方和日本学习,以挽救危亡。大批学子越洋跨海,赴西方和日本求学。这本来是大好事。但好事难免与错事掺杂。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兴起。胡适等人在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同时,竟有意无意地将古典诗词归入“孔家店”的门墙,置于被打倒之列,犯了“将脏水和孩子一同泼出”的错误。这样,一向在中国文学中居于高位的古典诗词,顿时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事情到了1965年,中国古典诗词的命运有了转机。曾经在古典诗词创作上取得当代最高成就的人民领袖毛泽东,登高山而望远海,发出一声春雷:“旧体诗词源远流长……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梅白《回忆毛泽东论诗》)毛泽东的大力倡导,拨正了中国诗词发展的航向,给中国诗词带来了一派复兴的好势头。
然而,国人目前对清词的研究还很不够。你走进大小书店,连一本差强人意的清词选本也寻觅不到。正是由于此种景况,老朽我才竭尽绵薄之力,编就了这本《清三百家词笺释》,以应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