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 张爱萍
“看图写话”,从字面上分析,可以把它拆解为两组关系:看—写,图—话。这两组关系也巧妙地呈现了看图写话的步骤:从感官的捕捉到思维的表达。根据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我认为一、二年
级的看图写话需要教师在“看”和“写”上下足功夫,做好引导。
一、看的方法
1.学会“看”顺序
许多学生看到图画之后,不知道该从哪里着眼,漫无目的地在图画上扫来扫去,看到哪里想到哪里也就写到哪里,于是,写出来的文字没了逻辑感。因此,在面对一幅图画时,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看”的顺序。
低年级观察顺序最常用的有这几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有的老师会过多讲解从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整体和局部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概念,不太符合他们的认知,只会在脑中形成模糊的印象,因此不建议用局部和整体对比的关系来观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刻意训练前面讲到的几种观察顺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2. 学会“看”逻辑
在图画中,存在人物或景物大与小的对比。我们会很清晰地捕获到较大的人物或景物就是一幅图画的重点,但是低年级学生却很难清晰地感知到,这时教师就需要将“近大远小”的概念讲授给学生。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一架飞机在地面时,我们会感觉它很庞大;而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我们会感觉它很渺小。是飞机的大小变了吗?这时他们就会意识到,不是飞机大小变了,而是我们和飞机的距离变了。此时引入“近大远小”的概念,学生就会轻松理解。然后再告诉学生看起来比较大的人物或者景物就是一幅图画的重点,也就是我们需要着重观察写作的重点。
3.学会“看”多幅图
看图写话的种类一般有两种:单幅图和多幅图。
看单幅图时,可以启发学生按照顺序观察画面;看多幅图时,我们要教会学生找出关键图片。什么是关键图片呢?就是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那幅图,往往会在动作、表情或者环境上发生变化,从而呈现故事的变化。多幅图的写话会在关键图片上使用较多笔墨从语言、动作、神情等角度进行具体描写。
二、写的方法
1.抓要素,练句子结构
不论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的看图写话,基本句子结构是训练的要点。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大多是采用记叙手法,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要素上进行表达,将这些要素落实到句子结构上。低年级的句子有基本句和扩展句两种,从最开始的基本句“谁干什么”(“谁是什么”“谁怎么样”),一步步扩句,增大难度,到“谁在哪里干什么”,再到“谁怎么样地在哪里干什么”。我们要花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用几句话把内容写清楚、写通顺,并准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扎实地掌握句子结构与标点符号使用规则。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句式训练,最终为写段、写篇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抓内容,练故事逻辑性
许多学生在写话时看一眼写一句,完全凭感觉,因此有时写着写着就忘记了自己开头写的什么,写出的文字有时会前后矛盾。
为了便于学生记住所观察到的内容,可以借鉴圆形图进行头脑风暴。先在圆形图内把按照观察顺序发现的事物的关键词记录下来,再使用流程图编排表达顺序。如《小壁虎借尾巴》多幅图中,我们可以教学生用圆形图记录所看到的事物,如下图:
第二种图是流程图,运用流程图的顺序性特点帮助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这样,他们就能按顺序记录事件发生的地点,用来提醒自己故事环节。如下图:
3.加动词与对话,丰富想象力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看懂图意后,就可以通过想象进行表达。那么如何训练想象力呢?其实想象力并没有多么高深,只要把人物的动作、对话写好,故事就会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首先,观察图画,写清人物动作。动作的写法并不是只写眼睛能够看到的,而是要像慢镜头放电影一样,具体写出连续的动作,如《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对动作的描写特别
细致: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这一段文字是第一幅“扛玉米走路”图片的故事,图画中画的是小猴子扛着玉米迈着一条腿,而作者就从这一个动作里想到了“从山上下来—看见玉米—掰玉米”一系列连续性的动作。这样的写法就是从看得见的图画联想到看不见的前因图画,这样一个个慢镜头的连续就编成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
其次,根据图意想象人物的语言。想象并描写图画中人物的语言会让故事变得更有趣。语言描写的技能往往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初始写话阶段,学生往往会夹杂口语,这就需要教师借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书面语。并且语言描写要清晰简洁,千万不能为了凑字数,让人物的语言啰啰嗦嗦。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描写的关键词——说、问、叫、喊、嚷等,在这些关键词后面正确使用冒号、上引号,引出人物的原话,而当一句话说完时,要根据语境选择使用句号、叹号、问号和下引号。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山东潍坊市文华国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