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临颍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概况
临颍,隶属于河南省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15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821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人,现有党员2.7万名。近年来,临颍县涌现出了年收入超亿元的南街村、北徐庄村、龙堂村等经济强村,但全县近70%的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或集体收入“空壳村”,主要依靠每年财政拨付的3万元村级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村级组织因“无钱办事”,路灯、环境卫生维护等村民公益性需求无法满足,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无底气、办事无威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弱化了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近年来,临颍县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弱化的现状,提出了“360”工作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增强“造血”功能,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难题,有效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其中,“3”即严把“选、育、评”“三关”,建强村级班子;“6”即探索六种方法,增加集体收入;“0”即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强村级经济监管,做到一手抓破解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难题,一手抓防范“有钱乱花”的新问题,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接和深度融合。
二、農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的实践
1.严把三关,激活发展主体。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骨干,坚持用发展的眼光选人、选有发展眼光的人,按照“五好干部”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至关重要。临颍县严把三关,激活发展主体。一是把好“选人关”。在历次村“两委”换届时,都坚持标准选优配强、留优汰劣,把能干事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留下来,把干不成事的干部选下去,把想干事有威信的人才及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二是把好“培育关”。每年组织40名以上强村的村干部和想干事的村党组织书记到华西、刘庄等省内外知名强村参观学习,到各类党校和培训基地充电加油,开阔视野,鼓舞干劲,激发斗志。三是把好“评先关”。每年评选表彰30名“三强”村党组织书记、评选奖励10名“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倡导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全面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开创全县农村各项工作新局面。
2.六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坚持分类推进。临颍县党支部注重多元探索,实行“一村一策”,逐步形成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六种方法。一是盘活资源。对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引导各村通过承包、租赁形式盘活利用机动地、闲置房等有效资源,增加集体收入。比如石桥乡驼铺村利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村集体300多亩土地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租赁承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二是村庄治理。针对长期以来农村侵占集体土地、建设无序、村庄空心化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复耕租赁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比如王岗镇薛庄村把村里的荒片荒坑全部收回集体,栽种绿化树,按照“四四二”(村组各占四成,管理人员占两成)的收益分成比例进行管理经营,预计5年后村集体可增加收入20万元。三是龙头带动。鼓励和引导村级组织依托农业办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企业规模,拿出部分企业利润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比如大郭镇胡桥村组建苗木绿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发展苗木25000多亩,村级集体年收入3000多万元。四是市场经营。鼓励产业发展相对集中、资源优势明显、人员相对密集、物流交通条件较好的村,建立蔬菜、木材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或集市,通过出租门面房和摊位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比如城关镇耿庄村利用濒临南环和107国道的区位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了1个专业建材市场和1个蔬菜批发市场,村集体年增收60多万元。五是服务创收。依托土地流转、优势产业,引导村集体为家庭农场、土地承包大户、私营企业提供相关服务,村级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技、农机、农资、销售等服务,按比例收取服务费用。比如繁城镇木掀杨村由村集体组建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特色蔬菜种植面积2500多亩,并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加工基地,在组织栽培和初加工中增加了村集体收益。六是资本运作。结合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社区建设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村利用现有资本注册成立建筑公司或房地产开发公司,增加集体收入。比如城关镇邢庄村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中,村集体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综合开发,不仅村民得到了实惠,村集体固定资产也增加到4亿多元。
3.零度容忍,打造廉洁环境。有效的监督能够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级集体经济监管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为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临颍县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规范完善监管机制,并探索开展“村官直审”,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基层腐败,全面净化了村级经济监管、运行环境。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基础上,把村监委会的职能纳入进来,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实施进行全程监督,严格按照程序处理村级事务。针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机制不完善,村务公开、财务管理不规范,群众对部分基层干部有意见等问题,研究出台《关于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并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官直审”工作,由纪检、审计部门对全县367个行政村的财务管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资管理”执行情况等事项进行规范审计,并向群众公示,为没有问题的村干部澄清事实,保护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村干部依法依规从严从重进行处理。
4.提标扩面,惠及百姓民生。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是为了“多为村民办实事、好事”。近些年来,临颍县以富裕宜居示范村、文明守法示范村“双示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统筹推进“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每年选择30个产业基础、环境基础、干群基础等条件较好的村作为试点,选择30个县直单位进行一对一帮扶,抽调55名科级干部驻村帮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思路,指导各创建村结合本村实际,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实现产业致富。同时,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帮助农民创业就业,治理村庄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通过创建省级示范村、省级达标村等项目,安全饮用水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乡风正”的工作新格局。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思路
1.建强班子是前提。村党支部是农村社会的组织领导核心,在选准发展路子、推动村集体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但从现实来看,一是村里经济发展能力不足,村党支部没有威信;二是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没有经济能力进行组织和管理;三是党支部成员整体文化较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实践证明,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就无法团结带领群众实现致富目标。近年来,临颍县按照突出导向、优化结构、配强班子的原则,先后出台《关于村级组织换届中严格落实“五选十不选”标准的通知》《关于在全县村级干部中实施“头雁工程”培育农村“三强”带头人群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村级干部中开展“双诺双评一离岗”活动的意见》等文件,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严格把关。通过组织村干部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村干部进一步增强了致富、带富能力。
2.一村一策是关键。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生产进步、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的目的。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群众威信建立的前提。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在部分村庄势必“水土不服”。該县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典型引领、分类指导,以盘活资源、村庄治理等六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各村实际引导其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才能使项目在当地生根结果、长期持续。
3.加强监管是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对于日益庞大的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越来越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际工作中临颍县不仅帮助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更注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后续管理,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不断完善村级集体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程序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官直审”加强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坚持公开透明。
4.惠民利民是根本。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临颍县引导两委班子合理安排和使用村集体经济收益,将其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培育特色产业上,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体收益作用,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群众获得感、满意感进一步增加,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