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香+陈建林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针对学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或个体经商人员子弟,家庭教育观念淡薄、教育手段简单,甚至有些家长个人不良行为对孩子产生隐性影响的现状,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东业晨曦小学充分挖掘《弟子规》育人内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期浸润孩子心灵,使之成为有文化、有修养、有理想的合格学生。
弘扬经典文化,促进课程改革进程
新课标中指出:针对各门课程的特点,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體主义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可见,弘扬经典文化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编校本教材,夯实经典教育基础
为提高孩子诵读兴趣,学校课题组老师研读文本,编撰了校本教材《弟子规》。教材图文并茂、文白对照,选文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注音、注释和译文,并加入了孩子们喜欢的经典故事与诗歌。
学校不断探索经典诵读最佳模式,将《弟子规》诵读与语文、音乐、体育等课程及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渲染了整个校园的诵读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改革评价方式,充实德育教育体系
学校德育处结合《弟子规》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常规,完善德育管理体系。班级天天检查、公布,周周总结,期末评比,保证养成教育常态化。成立“家长学校”,请教育专家给家长讲座,任课老师与家长交流,找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家校平台、家校联系册等便利的交流平台,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点滴转变,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探讨教育内涵与方法,实现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交流。
及时完善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弟子规》课题研究,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实际,建立了“公德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七星快乐学生评价制度。
注重活动落实,助力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批判地继承了《弟子规》的精华,将传统与现代理念融合,培养适应国际化的有根性的中国公民。
开展主题践行活动 学校将“人则孝”与“感恩教育”,“出则悌”与“集体教育”,“谨”而“信”与“行为习惯教育”等几个模块的活动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做到读和做有机结合,家与校紧密联系,使教育效果不断凸显,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学校要注重活动落实 一是“人则孝”与“感恩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以节日、教育日为主题的活动,以“感恩驻我心,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发出倡议,以班会活动、感悟作文等形式,以“孝”为原点,将感恩教育辐射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
二是“出则悌”与“集体教育”。学校通过“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三是“谨”而“信”与“行为习惯教”。学习《弟子规》不是照搬,而是活用。学校要批判地继承其中的精华,挖掘正面育人内涵。
四是“泛爱众”与“博爱教育”。《弟子规》中提倡“泛爱众”,现代社会也倡导“博爱教育”,《宪法》对公民也提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要求。可见博爱应是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五是“亲仁”与“榜样教育”。基于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学校积极开展榜样教育,从而实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六是“余力学文”与“学习习惯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进行经典诵读与阅读活动。低年级教室书声琅琅,高年级教室悄然无声,阅读风气深厚。平时,教导处经常采用推门听课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督查,对学生的坐姿、听课、书写等细节作出反馈与建议。“非圣书,屏勿视”即倡导读好书。学校一直致力于营造书香氛围,建立书香文化墙,利用宣传窗进行宣传,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经典课程开发,打造特色品牌
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创建大德育。通过编撰、运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弟子规》校本教材,营造诵读氛围,探索出一套诵读方法与模式。通过三年的研究,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学校特色文化,浸润师生心灵。经典诵读也由《弟子规》拓展到更广的事业,推动学校多项阅读活动的开展。
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理解《弟子规》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经典的国文不但教育了孩子,而且给了教师灵感,给育人事业注入了源头活水。在研究中,老师们共计撰写教育小故事、随笔20多篇。
开展《弟子规》经典文化育人活动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股源头活水,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国文经典带来的快乐。这更让学校有信心将经典诵读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让学生在小学的流年时光沐浴于诵读经典的音乐声中,让国文经典思想在一代代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东业晨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