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敏
自2010年始,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在北京教育学院多元智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多元评价和全面发展的影响”实践研究。近三年来,学校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以“立足课堂,提升实效”为目标,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推进思路,以“活动促研究,学研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式,采取五种研究策略(组织保障策略、分层推进策略、有效整合策略、系统组织策略、学习引领策略),并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构建“三段式”教学,深化教学探索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表面向深层、由形式向内涵发展的过程。在研究开始阶段,学校通过课堂研讨活动发现,教师们重视的是一节课在某一点上怎么体现多元智能。语文教学像是多学科的整合,音乐、画画、舞蹈、视频纷纷引入,优美的图像欣赏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与想象。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表面上看学生多元智能得到了发展,但静下心来反思,这是语文教学的主旨吗?多元智能理论如何引领我們真正提高语文教学实效?于是,学校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调研,了解到真正影响语文教学实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预设的教学难点并非完全是学生实际遇到的学习难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等等。
再次深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都呈现出多元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语文学科是涉及字、词、句、段、篇,以培养学生语言智能为核心,同时融入社会、人文、科学的一门综合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课堂上教师想解决的问题。怎么办?于是,本校提出在低年级语文中开展“辅学”,即教师辅导着学,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在中、高年级语文中开展先学后导的“三段式”教学,即课前开展多元化预习、课中多元化研讨展示、课后多元化拓展延伸。
课前进行多元化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据此,本校语文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化预习,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智能多元的特点,设计多元化预习方案,突出三个字“查”“读”“思”。
查:一是通过查字典解决自己遇到的字音、字形、字义、词义等问题;二是学生根据学习需要,利用上网、访问、调查、查阅等方法搜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或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共享的内容。
读:要求课前读通句子、读明白内容。这是学生存在差异性很大的一环,也是深入学习课文,提高课堂实效很重要的一环。
思: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自己思考、分析解决。解决不了的,记录下来,准备在课上质疑讨论。
多元化预习提供了内省或深思的时间和空间,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多元化预习为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其弱势智能创造了条件,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功打下基础。
课中多元研讨展示 课堂上教师采用“展、思、论、导”的行动策略,进行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
展:展示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课堂上的互动生成与学习成果。
思:思考教师或学生提出(教师已梳理)的问题。
论:引导小组讨论或全班性的辩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导: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提炼提升学生的认识。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将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同时给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读出自己的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演出自己的理解、分析出科学的道理、画出文章脉络图等等,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成,适时点拨,适度提升,及时训练。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提高了语文学习质量,而且综合发展了多项智能。
课后多元拓展延伸 根据学生智能的多元性与差异性,教师应注意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拓展性、丰富性与弹性。随着每节课的学习进程,教师一般会设计多个延伸练习。如课外阅读、评价人物、仿写练习、讲故事、写读后感、做小报、画画、做实验等。多元的课后拓展延伸设计,让每个学生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进行练习,多方面、多渠道发展自己的智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正像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所说的:“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给每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
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多元情境化”等课堂教学策略,本校语文教学研究也在“优化学习情境、科学设计问题类型”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尝试。
创设多元学习情境,发挥智能优势 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智能结构与智能优势。实践研究表明,依据学生的优势智能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愈浓,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愈高,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且学生优势智能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其弱项智力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智能组合的不同,把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综合起来,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本校李新老师在讲授《枫桥夜泊》一诗时,根据本班学生长时间坚持课外阅读,积累的古诗文多,学习书法、绘画、写作、乐器的学生多的特点,发挥学生语言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方面的优势设计了教学环节,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她以4首有关寒山寺钟声的诗词导入,激情引趣,通过带领学生诵读,逐渐把学生带入了诗的意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李老师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那带着淡淡忧伤的画面与音乐创设了一种与诗境相贴近的氛围,引导学生发挥不同的智能优势,较为迅速、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展示和交流活动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多种智能的互相促进中,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应用“问题连续体”,分层设计问题 琼·梅克教授的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有五种开放程度不同的的问题类型,在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各类型问题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好问题。以往,教师们在教学中设计的一、二、三类问题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相对较小,许多问题的潜在功能和价值被大为削弱。在学习了多元智能“问题连续体”理论后,教师们对照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在问题设计上大胆突破,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不同学段要求,分层设计问题。一般,低年级以一、二类问题为主,兼顾出现三、四类问题;中年级以二、三类问题为主,兼顾出现四类问题;高年级以三、四、五类问题为主,兼顾出现一、二类问题。问题设计尽量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使问题潜在的功能和价值也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引领学生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地学习,促使学生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不理解到理解,感受由不深刻到深刻。
同时,学校教室也开始研究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在一篇课文的不同课时中,在一课时的不同环节中如何选择问题类型,进行系列设计,让问题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又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实践多元评价策略,促进智能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成才。因而,本校注意创建语文的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评价内容多元化 学校在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时,既包括對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包括对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等的评价,具体包括:书面表达(试卷、作业等)、口语表达(朗读、口语交际等)、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意识、书写、阅读习惯等)三大方面。这几方面的评价成绩都会按不同的百分比纳入学生的语文学期成绩之中。
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评价主体方面,不仅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强调发挥学生与家长的评价主体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欣赏、借鉴、再提高”的角度,根据上述三方面的评价标准评价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语文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家长评价,引导家长从“进步、希望”的角度评价自己孩子的语文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多元化 根据语文评价内容的不同,本校教师主要采取“课堂观察、阶段展评、专项考核、综合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并定期公布学生的评价成绩。当学生对过程评价成绩不满意时,可以在限期内提出申请重新进行考核评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研究效果与思考
实践证明,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为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为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潜能的开发。
优化教学,提升教学品质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积极构建“三段式”学习模式,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全面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并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随着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校教师逐步树立了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以及多元多维的评价观。教师们注重以多元视角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促使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科教学效果。
学生智能多元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多元智能理论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学习,学生们在课堂上一起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深邃的思考、精彩的发言、可爱的动作、欣喜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都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发展。
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语文“三段式”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例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需要两三个课时完成,教师们往往注重第一课时前的多元预习指导,而忽视了第二课时前的预习,且对不同类型文章在每一课时前的多元预习侧重点与形式缺乏系统研究。再如,如何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并将其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也是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之一。
3年来,学校在“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道路上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变化着……教师的学科教学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深入。今后,我们还将在这条充满苦与乐的研究之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