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推动湖南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2017-05-27 22:18王静刘陶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创新

王静+刘陶

摘 要:相较日趋成熟和完善城市文化产业,县域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不强,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文化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有影响力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不多等。随着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国各地都大步迈开文化建设的步伐,湖南作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的文化强省,进一步探索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是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257-02

一、前言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总量快速扩张,结构逐步优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特别是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

但是,县域文化产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湖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2017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湖南已增至4个,省级已达12个,但县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二是县域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经营人才缺乏。在县域文化管理和文化经营单位中,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国际视野的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既熟悉经营管理又具有专业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难以满足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是县域文化产业政策难以落实。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落实中滞后,有些甚至没有兑现,挫伤了文化企业的积极性。

四是縣域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一方面,在县域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结构不优,较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创意经济”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县域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当前,与全国众多省市一样,湖南各级都大步迈开文化建设的步伐,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文化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创新,是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二、要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观念

县域文化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冲破思想藩篱,破除观念桎梏,在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革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不仅创造精神财富,而且创造物质财富;不仅关系“民生”问题,而且关系“民富”问题;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而且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途径、新空间。但是,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县域领导决策层和基层群众面形成了“经济当作主角,文化当作点缀”的认识误区,在实际工作中文化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当前文化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统包统揽、管办不分、政出多门等体制弊端就是这一认识误区和思想积弊的集中体现,极大地制约了县域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必须立足文化强县,提升文化自觉,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一是要转变县域文化产业发展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像抓经济一样的抓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感、责任感,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二是要从观念上打破“就文化抓文化”的单向思维方式,从地域上突破地方文化单极发展的格局,坚持文化产业建设统筹推进,共建共享;三是要用科学发展统领县域文化产业建设,坚持文化投入以基层为先、向农村倾斜,以规划引导和推动城乡文化建设的一体化进程。

三、要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机制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根本在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搞活机制。因此,要着力在“三个激活”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用机制激活合力。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县域文化产业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小范围协作和单兵作战状态;县域文化资源分散、工作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多头管理体制,造成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共享程度低,工作合力小的局面。因此,要从体制机制上,变单一的政府投入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政策规章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联动发展,形成互动格局。

二是要用体制激活产业。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把文化创意作为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动力引擎,用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培育新的县域经济增长点,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要以“激发活力、增添动力、挖掘潜力”为目标,从完善“生产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激活产业潜能。

三是用创新激活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生产力。只有始终坚持人才为本,大力推进人才兴文,培育文化产业建设的志愿者、创建者、带头人,才能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引导社会各界投身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要通过聚才、用才两种途径,一手抓引进储备,发挥高校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为县域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手抓培养使用,以岗位能力、创新成果和工作业绩为用人导向,通过培训进修、人才引进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破解发展瓶颈。

四、要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积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特色文化,是各地县域文化产业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如何将县域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县域的历史文化优势和自然文化优势,使厚重的文化遗产资源集聚成文博资本,使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本,使发达的文化消费聚集成产业资本,发挥“特点”,打造“亮点”,制造“卖点”,并最终引导、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在县域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调整结构、提升档次,广泛运用高新技术、信息手段,发展新兴业态上,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发展质量。

创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完善县域文化产业政策。要落实和完善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加大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吸引资金、技术和文化内容,着力培育规模化产业集群。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导向、财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宽松的生存发展空间,对符合建设先进文化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开辟企业发展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好服务、监督、管理、协调工作,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的文化企业和人才到县域投资或就业,提升县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合资经营、兼并收购、加盟连锁等形式做大做强,并加大对文化企业在资金、税收方面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县域文化产业。

二是要优化县域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引领市场和行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并购,支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

三是要加快县域文化产业园区和实体建设。要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和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主体,引导和促进文化企业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湖南各级各部门颁布施行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大对县域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引导和促进县域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湖南县域文化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步伐不断加快、结构逐步优化、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我们相信,县域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和扎实的作风,定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决策与咨询研究一般项目(16JCC019)。

猜你喜欢
县域文化产业创新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