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小龙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下简称《多崎作》)是村上春树2013年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形象的刻画,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探究其思想根源,剖析“泡沫经济”崩溃后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多崎作;村上春树;色彩;成长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09-01
一、《多崎作》简介
《多崎作》这部小说的故事脉络简述如下,多崎作在高中时与其他四位挚友结为至交。五个人三男两女,以课外公益为契机互相熟知并形成了小圈子。除了多崎作之外,其他四个人的姓名里都带有颜色:红、蓝、黑、白,只有多崎作没有颜色。而“多崎作”这个没有色彩的名字令他感到一种“无法言喻的距离感”和不安。主人公独自背井离乡来到东京求学,却被这4人告知要与他断交。不明所以的他陷入了强烈的失落感与孤独绝望之中。多年以后,而今实现修建火车站梦想的多崎作仍然对当年莫名其妙就被朋友疏远这件事耿耿于怀。在女性好友木元沙罗的鼓励下,他为了探寻自己16年前被拒的“理由”,再次踏上“巡礼”旅途。原文中,多崎作就是这样被“过去”所裹挟,一直怀着丧失感和孤独感生活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村上春树的创作风格,这些都是都市生活圈里的一个平凡缩影。因此,日本评论家黑古一夫指出它有作家前期作品的既视感:成长心境的探索、侦探小说般谜一样的推理展开、极具吸引力的文体等等,都是作家先前作品的延续。
二、从生与死看待成长心境
纵观日本文化,“樱花”和“武士”之类的词耳熟能详。无论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在文学笔坛中关于人物的刻画都能体现日本人独有的生死观。 在村上春树的《多崎作》这部作品中,从引文开头就介绍了多崎作的生活状态。“从读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一月,多崎作只想着死这一件事。其间他迎来了二十岁的生日,但对那倒刻痕没有任何意义。在那些日日夜夜里,自我了断对他来说似乎最为自然、合情合理,至于为什么没有走出最后一步,理由至今也不太明白。虽说在那时,跨越生死的界线应该比吞颗生鸡蛋还要简单吧”。《多崎作》中白扑朔迷离的死,站在死亡的边缘的主人公苦苦挣扎、不堪繁杂的社会,残酷的现实……青春是残酷的,成长是痛苦的。正如“死非生的对立面,而是包含在其中”这句话,就好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日本人一直把个人的价值维系于其所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集体利益,可以放弃个人的一切。在日本人的心中,死不是结束,而是生的一部分,这也就不难理解主人公刚开始时的精神状态:作者在年少的时候经历了几近死亡的痛苦,失去了朋友,饱受孤独,而后在木元沙罗的帮助下,重返那流失的十六年,寻找答案。死到生的转变,是主人公心境的转变,也是多崎作成长的经历。就像五人小团体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是其他人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又是一个集体。
小说中,他们为了保护所谓名古屋的四人集体,必须抛弃在东京的多崎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大概就是村上春树的人生观,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瓜葛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是一个容器,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并非由个体存在本身决定,而是由集体社会赋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三、从性与爱看待成长心境
众所周知,爱情离不开性。性是一个很生活化和日常化的名词,在战后的日本正处于性解放的初期,年轻人对于性的理解与想法更是大胆和开放。“日本文学”向来有一种色情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大量的色情和纵欲场面的描写。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也不乏性爱场面的刻画以及与此相关的论述与议论。”在村上春树《多崎作》这部作品中,“性解放”思想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渴望拥抱女人,用手温柔地抚摸她的躯体,尽情嗅闻她肌肤的气味。健康的年轻男子自然都有这样的欲望……”文中,在多崎作的梦中多次与白黑交合,并进行较为细致地描述。经由梦中浮现的罪意识与现实社会的虚无感,小说呈现出伦理失范带来的心灵创伤表象。村山春树通过梦境中的谜团表现了对罪意识的认知,即梦中的罪意识就是共同体瓦解所带来的伦理丧失的表象。
青春的朦胧,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地遇到这些问题。烦恼与迷茫,正是青春时期所要经历的。针对成长话题,怎样解读《多崎作》中关于成长中性的意义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事实上很难说多崎作对于黑和白持什么样的感情,究竟是纯粹把两个各具魅力的姑娘视为朋友,还是为了维持团体的微妙平衡而强行压抑着懵懂的情愫?奢求性与爱完美的区分友情和爱情,本身就是一个过分苛刻的要求。生与死,情与爱,就像“陷入深井里的人”一样,自我救赎和自我成长,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社会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蔡鸣雁.迷失、寻找、回归————解读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J].时代文学,2009.
[2]村上春树,施小炜.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
[3]村上春树,林少华.挪威的森林[M].上海:上海文译出版社,2014.
[4]董英玉.村上春树作品的现实性——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10).
[5]林少华.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