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崇义县地处中国江西省西南边陲,西临湖南省,南接广东省,土地总面积2206.27平方公里,人口20万,辖16个乡镇,12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建县于1517年,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以“崇尚礼义”之意取其名。上堡乡位于崇义县西部边陲,赣、湘两省交界处,东接麟潭乡,南连丰州乡,西靠湖南桂东东洛、普乐、沙田等乡镇,北邻思顺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810人。平均海拔750米,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气候特点,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经济以农林为主,是粮食大乡,盛产竹笋。上堡乡有朱德“上堡整训”遗址,华仙峰庵等名胜古迹;“上堡猎酒”、“红米粥”、“赤水仙茶”等特产闻名省内外;有梯田风光、万丈山万亩高山草场、赤水华仙峰、水南客家民俗摄影文化基地等多处旅游景点,“舞春牛”就是在这里由唐姓从湖南桂东迁入本地就带入了一民间古俗。
一、“舞春牛”的故事起因和历史渊源
崇义县上堡乡“舞春牛”的习俗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明朝正德年间唐姓从湖南桂东迁入本地就带入了一民间古俗。最早的舞春牛活动是在每年的立春时节,村民们自发来到河边,由人装成河神,在河上装灯彩:各家各户把河神请回自己的家中,在家中的牛栏、猪圈等家禽前进行参拜,以保家禽家畜的平安。然后在家中的各个方向,即各门进行参拜,舞牛,通常是四门、八门、十二门参拜,以保五谷丰登、祈求平安。
由于上堡乡地处偏远,至今还保留着婚丧嫁娶、客家节日等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习惯。“舞春牛”是在众多的民风习俗中最具特色,唐姓人根据本地的社会现象,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改造和加工,配以渔、樵、耕、读等角色反映农家生活,有时加上管家、算手等角色痛斥地主对农民的盘剥和压迫,从而突现了思想性,还加入了以说唱为主的《八仙》、《白蛇传》、《断桥会》、《刘海砍樵》等项目,以增强剧戏性。春牛按参神,巡拜、歌舞。舞春牛的套数和动作有出栏、上路、吃草、饮水、背轭、耕田、擦痒、卧地、听歌等。春牛歌又名牛灯,包括起鼓敲锣、出行、路遇、相会、拜门、采青、谢礼、上红、敬师、拜别等,独唱、合唱、轮唱和对唱,唱农家事,演绎民间悲欢,逗得人们欢笑和喝彩,同时,把严肃的政事活动变成了民间轻松快悦的,甚至是恢谐活泼的歌舞活动。
二、“舞春牛”的基本制作和演绎内容
“舞春牛”队伍一般为30人左右,以春牛为道具,樵、耕、渔、读为主要表演角色,表演唱词为生产、生活或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用乐器营造气氛,阵容比较庞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载歌载舞,以颂“牛”的功劳、祈福和自娱自乐。轻松恢谐活泼,阵容庞大,形式和内容与本地的风俗民情进行了融合,并融入民间故事传说。演员涵盖渔、樵、耕、读,内容包含生产、生活,曲调优美,唱词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上堡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在保留地方传统古韵。服饰有特点,人物身份个性鲜明,群众参与性强,欢迎度高。
“舞春牛”一般由牛头、牛身、牛尾、灯牌、牛翁、焦夫、耕夫、茶婆、村姑、牧童、庄公和算手等组成,牛头长60cm、宽55cm、75cm;嘴巴:25cm、牛舌:25cm:牛(身)皮:8尺;牛尾80cm;一盏方形灯牌、四盏春灯;服装颜色以鲜艳为主,樣式因角色而定,牛翁衣长4尺2;焦夫衣长4尺2;耕夫衣长4尺2;茶婆衣长80cm、宽70cm;村姑衣长60cm、围裙长40cm、宽35cm;二个舞鞭的牧童,豁达、开郎、风趣,执鱼杆背鱼篓的渔夫,束腰短襟、拿刀斧桃柴担的樵夫、短衣赤脚,背犁耙的农夫、拿书阅卷的文质书生、村姑桃牛草、饭桶,妞妮作态,老太婆手摇蒲扇,是一个十足的“老来俏”,人称老茶婆;婆、姑两人四处逗趣,调逗,穿行不定;还有财主家的庄公和算手,拿着账本和算盘,穷富善恶尽在其中。
“舞春牛”队伍在村民家中进行参拜,行走并行祭祀礼乐,根据各家各户的需要进行几门操作,以求一年太平,五谷丰登,六畜平安。
“舞春牛”的套数和动作有出栏、上路、吃草、饮水、背轭、耕田、擦痒、卧地、听歌等。春牛歌又名牛灯,包括起鼓敲锣、出行、路遇、相会、拜门、采青、谢礼、上红、敬师、拜别等,独唱、合唱、轮唱和对唱,唱农家事,演绎民间悲欢。
三、“舞春牛”的重要价值和存续状况
重要价值:(一)发掘、抢救和保护赣南客家民俗文化。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崇义客家文化的弘扬。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崇义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推动作用。(二)发掘、抢救、保护上堡民俗,对崇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宏扬客家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属于民间原生态的艺术活动,由地方民间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群众的自娱自乐,具有疑聚民心,增强活力的聚会,营造和谐安定民心的作用。(三)历史价值。上堡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掘、抢救、保护上堡民俗,对于研究客家文化历史、客家民系能提供较好的生活素材和历史素材。(四)文化价值。上堡民俗是上堡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们的良风美俗。是上堡客家先民的智慧的结晶、文化的集成。
存续状况:(一)上堡民俗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上堡民俗在广大村民中的展示平台日益减少。(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民俗活动失去了生存的依托:人们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审美需求提高以及观念的变化,对一些客家民俗的兴趣愈来愈淡漠,民俗活动也愈来愈少,一些熟悉民俗活动的老人相继离世,年轻一代外出打工使赣南客家民俗的发展举步维艰,后继乏人,一些民俗项目的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四、“舞春牛”的传承创新和弘扬发展
目前,崇义参与“舞春牛”活动的人数达到50余人,2013年12月江西省电视台赣风栏目组专程到上堡乡拍摄“舞春牛”全程视频,并在江西电视台3套播放。“舞春牛”经常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类民俗活动。同时还参加春节期间与龙灯、狮子、武术同台献艺,直到元宵方止。随时代的发展,上堡乡的风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舞春牛”改编了新内容,用以歌颂新社会、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