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 要】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诸多影响,有机遇也有挑战,围绕大学生群体聚集于新媒体这一特点,提高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能够有效抓住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进一步强化网络教育的成果,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权。
【关键词】新媒体 辅导员 大学生 意识形态
“新媒体”一词,已经融入现代社会,并深深的扎根在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深受大学生群体的热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伴随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历程中,迎来机遇,同时面临困难与挑战。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大学是重要时期,外界的各种信息袭来,造成思想冲击,而这一群体使用新媒体的频率高、时耗长、地域广,获取信息的渠道纷杂、内容繁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发挥的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的影响
1.1 产生诸多挑战
不同信息充斥而来,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而这个所谓的“天下事”,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天下事”,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容易错误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维导向,需要辅导员来及时发现并修正;表达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在虚拟生活找到情感、语言宣泄的途径,现实生活中欠缺语言表达、思维成熟的能力,怎样来提高辅导员在网络层面的话语權,成为一个命题。
1.2 模式发生变化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大学生”的角色模式均发生变化。辅导员的主导角色地位面临冲击,大学生解决困难,多从网络寻求办法,较少地选择与辅导员面对面沟通;鉴于“传统——现代”模式的转变,要求辅导员善于利用网络媒介,拥有“公关”的意识,能够在众多人监督、可看的新媒体中解答现实问题,扩大工作的实效性。
2 进一步引导意识形态的重要性的举措
2.1 对引导重要性的分析
“立德树人”——仍然是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现今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就是培育、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工作,在实现人生目标、树立理想信念有重要意义。
2.2 增强辅导员对于阵地与政治的意识
(1)提高政治敏感性。辅导员拥有牢靠的政治敏感性与意识,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学会善于发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工作、看待问题,对涉及到问题发展方向能够进行预判,错误言论、原则问题严肃对待,不能听之任之、含糊其辞,并做好相应的对策。(2)加强阵地意识。随着信息化的发达,大学生在网络阅览、查询、探讨各类信息,同时接收到不同视角的意识形态研究,网络无疑已经成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只有牢牢把握住新媒体阵地,才能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群体”,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明确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实际性与迫切性,学会建立、管理、运用好网络的阵地,加强校园对网络信息内容的甄别,强化网上积极、正面的引导与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文明行为。
2.3 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的能力建设
(1)建立有效、完备的信息宣传机制。针对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会的占有量,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大学生群体在网络载体的使用情况,抓住关注的集中点(具体媒介,如微信、微博、QQ),建立有效、完备的信息宣传机制,有效把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波动、对信息处理的情况,尊重对国家重大事件、校内的公共事件的参与、知情权利,建立良好的沟通媒介与关系。(2)加强对新媒体掌握程度。只有适应新媒体环境,才能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引导、服务能力。提高辅导员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了解、掌握、运用新媒体的知识与功能,加强对新媒体工具的认识,建立个人的网络沟通系统或媒介,善于总结各种信息,并利用好学生组织的新媒体平台,及时传播给学生,学会在新媒体建设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诸多势力来“抢”回大学生群体。
2.4 创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激励机制
高校在引导辅导员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做好辅导员在新媒体素养的相关培训等工作,提升整体素质,避免与大学生群体形成“对立面”。鼓励、强化辅导员对新媒体的使用频率,对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突出表现、典型代表,要进行内部经验交流、形成氛围。
2.5 树立新媒体环境下的“榜样”
学会在新媒体环境下,挖掘先进典型,加强对“意见”统一的主渠道,通过“榜样”群体、“榜样”语言提高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加强群体的带动作用,注重将传统班团组织与新媒体形式结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校园网络信息发布的公信力。
2.6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
辅导员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介入,学会净化网络平台,密切关注大学生在网络内、外的思想波动,及时掌握动态;利用自身网络互动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加以引导。
3 结语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学会用战略性的眼光看问题、创新教育形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话语权,巩固和强化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66-68.
[2]朱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2):96-99.
[3]陈楚瑶,陈振浙,秦立卿.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科技视界,2015(17):140-141.
[4]张明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缺失及提升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15(03):112-117.
[5]宋汉文.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5(27):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