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不高,导致效率随之也不是很高,再加上教学模式的相对固定,学生参与的成分很少,"座上客"的学习情绪在初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63-01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學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重视教学"引入"和"物理实验"的作用。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们对每节课的引入要注意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作为物理课程,它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我们的课堂引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用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1.2 利用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农村中学中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授电学知识时,我们可以讲到电器的电源利用、电器维修注意事项等,这些应用的实例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的否定学生,要注意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要对学生的思想、操作等作出及时的肯定和赞扬,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改变授课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一些教师在课堂中讲授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把所有教学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不给学生留一点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实,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将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容器,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没有回味的时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应尽可能地掌握相关的背景材料,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变化过程,认真改变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按实验要求让学生亲自试验观察结果:"当水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像这样通过实验结论引出了折射定律,学生是很容易理解并牢牢记住。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动力,这样才能产生教学艺术的效果。
3.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
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新课中一种最简单的设疑方法便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的中心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把课上的思维活动延伸到课后,特别是对每周仅有3节课的物理来说,让学生在课堂外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去思维、去探索,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讲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平时我们能不能抓住向你飞过来的子弹?(2)那么要随手像抓一只昆虫一样,抓住子弹你有没有办法?(3)书上引言中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通过设疑,让学生激起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扮演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进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4.分层次教学
由于年龄、性别和智力等因素,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教学时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进行教学,不是只重视好的学生,而忽视差的学生。分层次教学而是应重视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这样要求教学时应注意易、中、难相结合,易中较多,由浅入深,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每个学生通过认真学习都能较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展。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设置也要易、中、难相搭配,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样可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人多年来亲历一线教学实践心得,乐与同行分享。在此,望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课堂教学中力求较好的教学策略,在分析初中学生心理行为的基础之上,积极组织各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形式,唯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完成物理知识的学习,在积极的情感下孕育创新的思想,进而大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